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特别报道
“我们的工作没有市场吗?”
“不好意思,你们在国内研发不好,提供的设备只能按斤卖。”
在2013年的一次美国石油展上,当时已经开了一家石油机械公司的田雅琼在宣传公司产品的同时,与美国客户进行了上述对话。
这句话深深刺痛了她。从那一刻起,她决定回到中国,在西南石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重新开始,研究困扰中国无数油气井数十年的深井探测技术。
THROLL全参数地层快速测试仪项目创始人田亚琼说起这段往事,声音有些颤抖。对于这个舞台上的很多大学生创业者来说,这场竞争似乎与输赢无关。对他们来说,每一个梦想都是落地,每一轮对抗的背后都是对国家荣誉的坚守。
创业不光为了做生意
在整个油气开采过程中,测井技术是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它就像是地下油气勘探的一双眼睛。在钻井过程中,需要使用测井仪器沿钻孔深入井内,确定油气储存的具体位置和相关地层信息。
“以前测井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国内还能做浅井检测,但面对深井,我们成了‘盲人’。”田亚琼说,国外测井公司只提供服务,从不销售仪器。因此,国内油田一次只能购买昂贵的测井服务。
快速测井平台开发成功时,田亚琼并不知道国外测井仪器的具体结构,但他们开发的仪器在各项实用指标上并不逊色于国外同行。
就在田亚琼决定回国读博,挑战测井仪器研发“无人区”的时候,美国博士苏也决定回国深造。原因并不复杂,只是为了给中国7400万乙肝病毒携带者节省时间和金钱。
我国是乙肝大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发布的数据,我国约有7400万乙肝病毒携带者。
在国内做乙肝检查,要在医院排队开单采血,两天才能拿到报告。苏在美国工作时,看到当地基层医疗点可以通过快速核酸检测技术在两小时内出具检测报告。但是,如果这些快速检测仪器卖给中国,费用将由用户平均分摊,一次检测需要1000元。
为什么不能自己做一个?回到厦大攻读博士的苏带领团队研发了全自动核酸快速检测装置,这是全球首个实现乙肝核酸检测自动化、集成化的检测装置。目前我国乙肝快速核酸检测渗透率仅为5%,“市场渗透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将带来20亿元的市场增量”。
不过,对于苏来说,这不仅是一笔“好买卖”。这项技术不仅可以实现核酸的实时诊断,还可以将核酸检测延伸到基层医疗机构。“一小时内就能拿到报告,测试成本大大降低。未来在医院实验室门口排队拿报告的情况可能会越来越少。”苏对说道。
“这不是弯道超车,而是换道超车”
北京交通大学博士生、光子运算团队创始人白冰的路演课件简洁而不寻常。
在项目的宣传片中,芯片上印有一面中国国旗。在此之前,每个人似乎都已经习惯了英语印在上面的事实。
芯片领域竞争的背后,是国家间科技硬实力的竞争。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但芯片自给率不足10%。无论是设计、生产还是包装检测,中国都还在追赶,没有捷径可走。
p>“要在传统芯片领域追赶国外太难了。”白冰说。
“面对已经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在适应人工智能场景的光子芯片等领域,我们跟国外却在同一起跑线上。”白冰带领10多名北京各高校博士生研发的光子芯片具有低延迟、抗电磁干扰等优势,计算能力远超传统芯片,功耗却是其百分之一。
“这不是弯道超车,而是换道超车。”白冰说,“这样的芯片相比传统芯片规格要大很多,加工精度要求没有传统芯片高,在国内完全可以自己加工出来。”
“苯并恶嗪。”面对台下的听众,西南石油大学博士生、科宜高分子项目负责人邢云亮掏出华为手机向大家介绍这种新材料,“现在只要是国产手机,里面的电路板都会用到这种材料。”
“目前使用的新材料大多是国外发明的,但是苯并恶嗪却是地地道道的中国货。”这几个月,邢云亮脱下实验服换上职业套装,不断地向投资人和评委解释苯并恶嗪的用处,把一个个方程式讲成一个个故事,讲成手机面板里的电子覆铜板、大飞机里的复合材料,还有曾经卡住无数“中国芯”的基础材料光刻胶和芯片封装胶黏剂。
技术突破只是创业第一步
除了突破极高的技术门槛外,这些研发高新技术的创业团队还面临着如何把自己的技术卖出去的难题。
“请问在股权结构中预留给销售成员的股份有多少?”在金奖争夺赛第一会场,一位企业界的评委针对每一个高新技术企业提了同样的问题,言外之意不言自明。
“国外服务一次收费100万元,我们的一次收费15万元。”对于油田企业,这是一道再简单不过的选择题,就算如此,田雅琼获得第一笔订单也是无比的艰难。
以新疆为例,打一口油气井的费用少则数百万元,多则上千万元,田雅琼团队的快速测井平台是便宜,但是油田却不敢用。如果设备失灵出故障,维修成本更是天价,他们宁愿多花点钱选择国外巨头的技术。
靠着无懈可击的实验数据,田雅琼终于获得测试的机会,最终拿下了500万元的订单。
“几乎每个月的估值都在往上蹦。”科宜高分子项目从去年启动到现在,估值翻了20倍。邢云亮现在谨慎地挑选每一笔投资,她要保证核心团队的股权不被稀释。
尽管苯并恶嗪应用场景广泛,但一开始国内的厂商并不感冒,让其爆红的却是美国苹果公司,他们在苹果手机里使用了苯并恶嗪,立刻引来了国内公司跟进。而在这之前,这种材料已经在实验室躺了很多年。
虽然技术傍身,但是人才流失问题也让白冰忧虑。
“做芯片的很苦。”白冰感叹,过去有“芯片民工”这个说法,因为收入低很多从业者不愿意做芯片,转行加入互联网公司,还有的转行做金融。
白冰说,虽然是新兴行业,但自己从事的光子芯片同样面临着人才流失的压力,“因为我们现在并没有成熟的光子芯片产业来吸纳这些人才”。
对很多有潜力的大学生创业团队来说,技术上的突破只是创业成功的第一步,如何打造完整的产学研用链条,营造和完善支持初创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值得每个人深思。
本报厦门10月14日电
《中国教育报》2018年10月15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