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九木杂物社门店,杂物社加盟费多少钱

为什么“链”字成为a股公司实现市值成功的金字招牌?

根据上市公司和基金公司披露的报告,今年一季度,锦江酒店、宋城演艺、BTG酒店、美年健康、陈光文具、万达影院等连锁型上市公司进入了顶流基金经理的十大尴尬股。尽管这些公司中的许多公司在第一季度仍在亏损,但收入增长令人惊叹。

有基金公司表示,核心原因是美股和a股多次证明了连锁公司的价值,疫情加速了“连锁”公司的估值和关注度。当很多单体公司因为疫情倒闭、破产、倒闭时,上述连锁公司趁机接手,逆势开店,利用疫情实现了行业清场的目的。

基金等主要机构对连锁机构的偏好,也导致越来越多的连锁机构寻求登陆a股和港股市场。仅今年一年,包括连锁酒吧、连锁照相馆、连锁餐厅、连锁生鲜零售、连锁儿童产品、连锁茶饮料等在内的企业就纷纷涌向a股和港股。

连锁品牌进入股市以来,一直是基金经理的首选投资对象,2021年可能会更加明显。

如果说POP MART、海底捞、沃尔玛、星巴克等连锁机构的成功只是一个比较知名的对象,那么更多上市公司的成功基因都是基于连锁化的商业模式。比如美国一家名为ULTA的化妆品连锁公司股价刚刚创下近十年新高,打破了疫情隔离政策对线下门店的伤害。在中国,早期的苏宁长期以来一直是基金经理的重仓股。苏宁的威势虽然没了,但截至目前,这条链在a股的市值依然超过600亿。

如今,各行各业似乎都注意到了股市对连锁公司估值的特殊溢价,于是纷纷寻求上市。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在131个城市拥有434家实体店的连锁儿童产品公司——儿童之王已通过a股上市申请,公司获得高淳资本和腾讯的支持。

据悉,中国最大的连锁化妆品店公司也在寻求IPO;寻求在a股上市的还包括拥有4000家水果连锁店的百国园。

此外,拥有351家门店的领先酒馆连锁店Helens已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CICC为独家保荐人。招股书显示,海伦斯酒馆去年毛利率仅达到78.4%。今年我们已经向HKEx提交了上市申报,包括餐饮连锁品牌——绿茶集团、生鲜零售连锁——钱阿姨、著名新茶饮料连锁——奈雪茶。

显然,各个行业的连锁机构都关注“链”字在资本市场上的价值,基金经理等投资者认可它们或者有更高的估值。

顶级流量基金经理刘艳春也非常重视链长的价值,这体现在他的十大股票上,比如陈光文具。M&G文具在2008年开始了连锁店模式。目前覆盖全国8万多个零售终端,拥有M&G生活馆、九牧杂社等大型零售店441家。自2015年M&G文具登陆a股以来,其股价仅用5年时间就上涨了10倍。刘艳春管理的基金从M&G文具赚了很多钱。截至今年一季度末,M&G文具仍是刘艳春管理的众多基金的核心股票之一。

兴全基金的老板董成却不是这样。今年一季度,他至少持有美年健(体检连锁)、宋城演艺(旅游演艺连锁)三只权重股,以及仍持有近8000万股的永辉超市。

至于明星基金经理如张坤、戈兰、余光等,其尴尬股中也有相当数量的连锁品牌公司,如爱尔眼科

>通策医疗等。余广在今年一季度继续重仓药店连锁机构一心堂、大参林。这些知名基金经理对连锁企业的热衷,显示出连锁企业的特质,的确更容易吸引基金经理。某种程度而言,十年股价涨幅高达30倍的爱尔眼科、20倍的通策医疗,给了许多投资者极高的想象力,对标之下,也使得连锁二字在A股的估值越来越高。


比如,口腔连锁机构通策医疗获得千亿市值后,拥有整形连锁机构的朗姿股份,股价也已启动,在6个月的时间内,涨幅超过5倍,且这种飙涨相当部分出现在2021年,而今年也正是市场全面挖掘连锁机构价值的一年。


考虑到连锁模式最初起于欧美市场,在美股市场也验证出多只牛股,一些基金经理解读连锁模式的上市公司时,也往往以欧美市场为例。


比如融通基金权益投资部总经理蒋秀蕾,在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就强调,他对连锁药店的看好。蒋秀蕾认为,中国有约45万家药店,其中连锁药店只有一半左右,龙头连锁药店的市场占有率目前不足2%。基于过去几年龙头连锁药店的市占率不断提升的趋势,未来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市占率还会继续增长,龙头药店会有一定的机会。他以美国市场为例,美国三家连锁药店占据高达85%市场份额,而中国目前上市的四家连锁药店公司,市占率加起来不到10个点,这意味着中国的连锁药店市占率有扩张份额的预期。


亏损的连锁酒店为何也吸引明星基金?


连锁模式的上市公司在A股存在已久,基金经理今年显著加大布局的原因是什么?


先看酒店行业,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预测,今年五一假期国内旅游将达到2.2亿人次。受益于出行人群的大规模增长,酒店行业火爆一时。据去哪儿网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酒店价格比2019年同期高出85元,价格上涨22.79%,部分热门网红城市酒店价格涨幅甚至达到112%。


“连锁酒店是这波疫情的最大受益者,单体酒店关停数量比较多。”深圳地区的一位公募基金人士在最近的一次交流中对券商中国记者介绍,现在公募基金看待连锁酒店并不是特别看他们在过去赚了多少钱,而是看他们的扩张力度和商业模式。


自从爱尔眼科、通策医疗、美年健康取得市值意义上的成功后,“连锁”二字在A股似乎就是高估值的代名词,现在“连锁”二字也给予酒店、旅游行业更高的估值,即便短期不赚钱。


4月30日,锦江酒店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一季度锦江酒店营业收入23.00亿元,同比增长5.06%;营业亏损1.87亿元,同比下降414.6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1.83亿元,同比减少207.12%,主要由于上年同期出售子公司股权等所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1.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亏损6753万元。


虽然一季度的业绩依然亏损,但是锦江酒店的股价和市值,却异常威猛,是少有几只股价从2020年一直涨到2021 年还没停下来的上市公司。在国内疫情冲击影响还较大的2020年度,锦江酒店的股价就上涨超过83%。进入2021年后,大多数行业龙头被砸盘资金带入坑中,但是锦江酒店仅仅象征性的回调几日,就再度上攻,并在最近创出新高。


背后的力量实际上就是公募基金的强力做多,尤其是顶流基金经理的支持,比如谢治宇。根据兴全合宜基金披露的2021年第一季度报告,谢治宇在今年第一季度期间增持锦江酒店超过1600万股,锦江酒店已成为兴全合宜基金的第四大重仓股。而在去年四季度末,兴全合宜基金仅仅持有锦江酒店466万股,在该基金持股中仅排名第40位。


从持仓股票中排名第40,提升到第4,强力说明了谢治宇对锦江酒店的看好,虽然锦江酒店一直在亏损。那么,锦江酒店是唯一一只被明星基金经理看好的连锁酒店品牌吗?显然不是,还有首旅酒店。


A股上市公司首旅酒店目前已是国内三大连锁酒店集团之一,首旅酒店公司是2015年由原首旅酒店集团和如家酒店集团合并而成的,旗下酒店品牌有如家、莫泰、和颐、璞隐、首旅建国、逸扉、漫趣乐园、如家小镇等,覆盖了从经济型、中高端到高端的多个酒店品牌。


就在谢治宇一季度重仓加注锦江酒店的同时,华安基金公司的明星基金经理胡宜斌大举买入首旅酒店,买入规模超过800万股。首旅酒店也因此在今年一季度进入华安媒体互联网基金的十大重仓股名单,并在前十大股票中排名第四。


首旅酒店盈利了吗?也没有。刚刚披露的一季度报告显示,首旅酒店今年一季度净亏损接近2亿元。


疫情摧毁单体店,基金经理看准出清机会


锦江酒店、首旅酒店等连锁酒店集团亏损严重,为何能够获得顶流基金经理、明星基金经理的重仓支持?正如前述公募基金人士在交流中所言,基金对酒店连锁品牌的重金操作,在乎的正是这些品牌的扩张能力,只要营收大幅增长,短期利润亏损可以承受。


虽然首旅酒店、锦江酒店一季度依然未能盈利,但两家上市公司期间的营收增长十分惊人。上市公司披露的报告显示,首旅酒店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71亿元,同比增长58.75%;锦江酒店一季度的营收也同比增长了5.06%。


根据最近发布的《2021年中国酒店业发展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大陆地区共减少5.9万家15间房以上的酒店类住宿设施,酒店客房减少229.4万间,其中经济型酒店客房减少数量最多,达207.2万间。


就在酒店客房大幅减少的同时,基金经理关注到体量庞大的连锁酒店抗风险能力高,并且乘着许多单体酒店关门歇菜,连锁酒店逆势扩张。有数据统计,也正是单体酒店客房减少的这段时间,连锁酒店客房数增长了16.6万间,连锁酒店的扩张速度不断加快。


具体看,在A股上市的锦江酒店去年净开店892家,在港股上市的华住集团新增1053家管理加盟酒店及特许经营酒店,在A股上市的首旅酒店去年也新增开店数百家。数据显示,2021 年第一季度,首旅酒店继续强力扩张,短短3个月新开店数量184 家。


显而易见的是,在单体酒店因为疫情关门歇菜时,连锁酒店的扩张能力成为基金经理强力资金布局的重要逻辑支撑。


作为酒店旅游行业重要的龙头品种,A股上市公司宋城演艺也因其“连锁”性质,享有较高的估值,并逐步获得顶流基金的关注。


“连锁的商业模式的优点,是可复制性。” 华南地区一位管理过基金专户的人士曾向券商中国记者坦言,沃尔玛公司的成功已经给出了连锁商业模式的优点,A股许多具有连锁门店特点的上市公司,不管是药店、酒店、超市、医美、口腔医疗,尽管各自行业不同,但只要是连锁性质,基本都被基金所重仓。


宋城演艺也一样。宋城演艺在一次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经过多年持续努力的拓展,该公司已初步建成全国连锁经营的态势。公开资料也显示,宋城演艺目前已布局杭州宋城演艺、丽江千古情、三亚千古情、九寨沟千古情、张家界千古情、西安千古情等,很显然,这种操作的商业模式,具有很强的复制性,这和其他连锁店的商业模式完全一样。


4月29日,宋城演艺又将“连锁门店”开到了上海,作为宋城演艺破局城市演艺之作——世博公园内、黄浦江畔、上海宋城演艺公园开业迎客,首秀据悉即大获成功。


在上海门店开业之际,宋城演在4月29日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中,共计有机构及个人投资者合计约350人参与,包括易方达基金、兴全基金、、鹏华基金、大成基金、景顺长城基金、睿远基金、中欧基金等59家公募基金公司,以及贝莱德基金、邓普顿基金、淡马锡富敦等外资QFII,泓澄投资、敦和资产、石锋资产、朱雀投资等百亿私募等。


4月23日,宋城演艺发布2021年一季报显示:该公司2021年1-3月实现营业收入3.06亿元,同比增长128.1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2亿元,同比增长164.99%,每股收益为0.0506元。


值得一提的是,机构投资者对宋城演艺的看好,很大程度上,与布局首旅酒店、锦江酒店的逻辑相似——“扩张和复制”。


比如国海证券就认为,新开业项目运营亮眼,上海项目有望领衔新一轮扩张。国信证券也在最新的研报中表示,宋城演艺的第二轮扩张逐步恢复,上海项目开业,未来若成功,则该模式有望进一步复制至更多一二线城市,从而也有助于扩容其中长线想象空间。


市场充分验证,扩张与复制刺激股价


某种意义而言,“扩张和复制”几乎是所有连锁类上市公司研究报告的标配。


比如,今年以来的A股最牛股票——朗姿股份,它的股价成功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医美行业的通策医疗,是通策的对标公司。而作为口腔连锁机构的通策医疗,它的市值已超过1000亿,极大的刺激了资金对朗姿股份市值崛起的想象力。受益于对标、医美、连锁等一系列因素,朗姿股份的股价,在今年的头4个月内暴涨了1.3倍。


在一家券商对朗姿股份的推荐报告中,也强调了朗姿股份旗下整形机构的连锁品牌的扩张能力。该报告表示,朗姿股份实施品牌扩张计划,体系内的医疗机构从最初的6家,目前已发展为19家。“公司在医美领域跑马圈地,全力推动并购业务扩张,加快医美机构连锁布局,有望成为医美机构连锁龙头企业”。


有一种观点认为,去年以来的疫情极大的提高了一些基金经理对连锁公司的关注度,主要原因在于:疫情充分说明了,连锁结构的体量优势令它们能够在市场最差的环境下活下去,并在危机中、危机后,蚕食和鲸吐那些单体店。


除了连锁酒店在疫情中不忧反喜、逆势扩张、蚕食单体店的市场,连锁影院公司也同样如此,万达电影也因此成为今年一季度国内基金经理极为关注的一只品种。


“很多公司要感谢这次疫情带来的出清机会。”华南地区的一位基金经理向券商中国记者直言,危机是一次市场出清的机会,如果市场依然保持稳定增长,连锁机构可能不会像现在这般强势,疫情让许多抗风险能力差的小公司、单体店关停倒闭,而抗风险能力强的大型连锁机构能够及时接盘,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张和复制能力给连锁龙头带来增长的想象力。


有券商研报也认为,去年的疫情爆发已加快了影视行业的淘汰,一些竞争力薄弱的影院被迫出局,而以万达电影为代表的连锁龙头,不断蚕食单体店、小品牌的市场份额,逆势而上不断进行扩张。公开信息也显示,2020年万达电影公司已新开影院64家,2021年计划新开影院60-70家,在疫情环境下进行逆势扩张的战略意图非常明显。


显而易见的是,连锁二字获得基金经理偏爱的核心在于可验证,它在A股、美股、港股都被多次验证出长期牛股与抗风险能力,而2020-2021年的疫情环境显著刺激了资金对上市公司抗风险能力的关注,逆势扩张、业务的可复制性成为挖掘这些连锁上市公司的核心逻辑。


本文源自券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