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面食连锁品牌“河福捞面”宣布完成近8亿元的E轮融资,距离其上一轮融资完成仅半年;
中国快餐品牌“遇见边肖”完成新一轮超1亿元融资;
新中国烘焙品牌“虎头局”完成近5000万美元A系列融资;
中国连锁面食品牌“吴冶面”在6月完成3亿元的A轮融资后,近期获得A轮投资;
贵州米粉品牌“黄桂锋”完成数千万A系列融资.
2021年下半年的第一个月,餐饮行业再次迎来资金潮。
回顾近几年国内餐饮行业的资本故事,从2018年开始高度活跃,一年投资交易超过100笔,融资总额近百亿元。2019年整体投资市场下滑,线下连锁餐饮企业投资活动明显减少。随后,在2020年疫情下,餐饮企业面临现金流问题,转向对资本持积极态度。今年,它迎来了资本爆炸。
然而,资本的狂热让业内人士百感交集。撬动资本确实可以帮助品牌谋求更大规模的发展,但一旦被资本挟持,也可能为餐饮企业埋下隐患。
01
谁是资本逐浪的目标?
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餐饮业融资案例59起,其中线下连锁餐饮企业融资案例29起。纵观这些融资事件,茶、咖啡、中餐和中式快餐仍然是最受投资者欢迎的投资项目。大品类下,细分品类风头正劲。一、精品咖啡
many Coffee今年上半年完成三轮融资,目前估值约13亿美元;M Stand Coffee今年1月完成1亿元A轮融资,近日宣布完成“近期精品咖啡赛道上规模最大的B轮融资”,估值6亿美元;4月,陆金咖啡完成新一轮融资2.5亿元;代数咖啡4月完成数千万A系列融资.本土精品咖啡品牌备受投资圈关注。
本土精品咖啡崛起的背后,是中国咖啡市场的快速增长。据统计,2018年中国人均咖啡消费量为6.2杯,预计到2023年,中国人均咖啡消费量约为10.8杯,咖啡消费量正以每年15%的惊人速度增长。2020年中国咖啡市场销售规模将达到3000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1万亿元。
8e2baff1ac4911beb6756052c0ea61" />在中国,咖啡已经成为高频次消费,品类需求大,拥有巨大的市场容量,加之供应链成熟、运输便捷等优势,精品咖啡赛道吸引数亿资本扎堆杀入的同时,也在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二、中餐面食
五爷拌面3亿元A轮融资是目前市场上已知的餐饮连锁业最大的一笔A轮融资;和府捞面的8亿元E轮融资打破了餐饮行业最高融资纪录,去年行业内融资的最高纪录也是和府的4.5亿融资。另外,兰州牛肉面赛道上半年也在不断收到资本递来的橄榄枝,陈香贵、马记永、张拉拉的估值均达到数亿元以上。

作为刚需品类,中式快餐一直是餐饮行业的大赛道,且近年来占据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2020年,中式快餐市场份额已超70%。从消费人群来看,中式快餐凭借其便捷实惠、细分品类丰富等优势越来越受到年轻消费者的喜爱。
而中式快餐中,中餐面食这两年能够成为资本看好的黑马,在于其本身是消费者教育非常成熟的品类,且整个赛道还处于有品类无品牌,整体连锁化程度较低的阶段,这让资本看到了中餐面食品类跑出全国性连锁品牌的机会。
三、小吃
与中餐面食相似,作为传统品类,小吃也一直是有品类无品牌,所以在资本眼中,仍然属于待挖掘的蓝海市场。上半年,热卤品牌盛香亭获得数千万元战略融资;文和友餐饮数亿元C轮融资和5亿元D轮融资;夸父炸串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

通过这些融资事件,我们不难发现,资本所看好的小吃品牌具有小门店、大连锁、大供应链优势。例如,夸父炸串采用‘小门店+大连锁+全供给’的商业模式,两年狂飙千余家店,现在则正朝着万店发起冲击。资本看中的正是其身上的“万店基因”。
四、新中式烘焙
成立于2020年的墨茉点心局,连续获得多轮融资,总额达数亿元人民币;虎头局·渣打饼行7月份完成近5000万美元A轮融资。
在投资了虎头局的GGV纪源资本合伙人李浩军看来:烘焙是千亿的市场,消费者已经培养出基础场景的消费习惯,但因品牌老化、产品长期没有创新,消费者的新需求长期没有得到满足。
正因如此,像墨茉点心局、虎头局这样定位国潮风的新中式品牌能够迅速崛起、跑马圈地。“推陈出新”,能够迎合Z时代消费者消费需求的品牌更易吸引资本的目光。
总结来看,资本青睐的餐饮品类、品牌具备以下特点:第一,品类需求大,有品类无品牌;第二,供应链强大,连锁化能力强;3、标准化程度高,能够实现快速拓展;第三,年轻化,受年轻消费者喜爱。
02
用好资本的四象限
资本对餐饮行业的关注热情日益高涨,而资金的流入无疑能够餐饮品牌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助力。
1、连锁化程度提升
资本助力了餐饮品牌的规模化拓展之路,谋求“从地方走向全国”,提高品牌市场占有率。Manner在获得新一轮融资后,计划进入高速扩张期,今年拟在全国新开200家门店;和府捞面2021年新增门店预计将较2020年翻番;遇见小面表示将继续挺进一线城市,并加快二线城市布局,预计2024年全国门店总数突破1000家。

2、品牌升级
消费升级时代,消费者对产品、服务、场景等细节方面的要求日益严苛,这就倒逼品牌进行多维度的升级。如奈雪的茶、喜茶等,在融资后开始发力多元消费场景的打造,用高颜值、强体验的消费空间满足更多消费者在消费场景上的需求。他们还通过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数字化升级,优化线上和线下顾客的消费体验。
3、强化供应链壁垒
餐饮品牌走向连锁规模化的背后,一定是具备强大的供应链体系,而有了资本的帮助,在强化供应链壁垒方面,餐饮品牌可以显得更加游刃有余。喜茶自建茶园,出资改善合作供应商的茶叶种植环境,不仅提升了产品品质,还可以根据产品的需求进行原料的定制。乡村基在融资后也加大力度投入上游供应链的建设,这样一来才能更好地实现品牌对产品质量的聚焦。

4、布局多品牌战略
随着消费群体的日益细化,餐饮品牌为了对标垂直细分市场,纷纷孵化子品牌。有资本加持的西贝,不仅自己推出新快餐品牌“弓长张”,主打中式现炒快餐,还以投资形式,赋能其它快餐、烘焙等餐饮品牌。这样的战略部署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品牌的抗风险能力。
这么看来,有资本助力的品牌在产品、业务、服务上都会发生得到升级,拥抱资本看起来是一本万利的买卖,那为什么说会埋下隐患呢?
03
餐企需谨慎规避融资陷阱
资本是把双刃剑,那些发生在各行各业热钱涌入后,改变行业规则和节奏的前车之鉴都印证了这一观点,放在餐饮行业也不例外。
2020年,疫情导致居家聚会和用餐频次增加,火锅食材超市一夜之间遍地开花,并大获资本青睐,成为最热门的投资赛道之一。在资本的加码下,火锅食材超市赛道更加热闹非凡。
然而。这些入局者实际上鱼龙混杂,其目的也是想要趁机捞一把快钱,以至于品牌参差不齐,随着外出消费的恢复,火锅食材超市赛道在迅速爆发,还未成熟之时,迅速落寞。

锅圈食汇从2019年8月到2020年7月,完成了四轮融资,总额超过8亿元人民币。伴随着融资的疯狂,锅圈食汇门店疯长,曾达到平均每天开店12.2家的速度。疯狂的开店的确让锅圈食汇成为火锅食材超市赛道的规模之王,但与此同时,加盟商能否盈利、门店食品安全能否得到保证开始面临巨大的挑战,这也是导致门店生意下滑甚至关店的原因。
由此可见,引入资本后,足够的资金帮助餐饮企业快速扩张,但餐饮企业要思考的不只是发展的速度,还有稳定性。
此外,鱼龙混杂的不仅是入局者,还有资本。今天的餐饮投资市场已经不再只是传统餐饮投资机构的舞台,像腾讯、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大厂,在教育之后,早已将目光瞄向了餐饮。而在今年上半年的餐饮融资事件中,生意猫还发现了从事房地产、人民政府、招聘网站、游戏公司等与餐饮八竿子打不着边的投资人身影。

这些外行人的入局会给餐饮行业带来什么,目前看来还得打上一个问号。但对于餐饮品牌来说,资本可能是天使,也可能是魔鬼。曾经的俏江南和大娘水饺是行业标杆,但引入资本之后,导致企业易主、创始人出局,经营管理状况更是每况愈下,企业面临再次被出售的风险。以为能谋求更大的发展,却不想是“引狼入室”。
所以,面对资本,生意猫建议餐饮企业分三步审视自己。
第一步,资本越狂热,餐饮企业就越要冷静、理智、慎重,明确自己是否适合融资。正如黄记煌创始人黄耿所说的,要清楚自身是否具备接受资本的基因,而这个基因取决于品牌是否走产业化经营之路。
第二步,门当户对,选择合适的资本。匹配的资本具体表现为双方价值观相同,长远利益一致,能够优势互补,强强组合才能走得更好。
第三步,在引入资本之后,餐饮企业更要制定明确的战略,不要被资本控制。企业引入资本的目的是利用资本补齐自己如在产品、供应链、业务等方面的短板,所以制定好如何用钱的战略非常重要。另外,更重要的是,餐饮企业要坚定,不要在资本面前迷失方向。

结语
最后,生意猫想说,用好资本,是锦上添花,但锦上添花的还有一个前提,就是餐饮企业要将内功修炼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