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东风行大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招商引资成就综述
本报记者林
五年的努力,五年的巨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张开双臂,以日益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投资者置业置业。我们推出了我市近五年招商引资的图片,一组到位招商的数据在纸面上跃升至——
2013年,全市新签约启动外商投资项目65个,招商引资项目到位,资金376.03亿元;
2014年,全市新签约启动外商投资项目82个,招商引资项目到位,资金427.98亿元;
2015年全市新签约启动外商投资项目60个,招商引资项目到位资金467.23亿元;
2016年,全市新签约启动外商投资项目103个,招商引资项目到位,资金518.59亿元;
2017年1-9月,全市新签约落户外商投资项目119个,投资项目资金达431.94亿元。
不劳无获。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对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投资的高度重视,以及领导投资、运筹帷幄、周密安排的人才和勇气;凝聚了全市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吸引投资抢抓竞争、大胆创新、奋发有为的干部职工的智慧和艰辛;也是我市投资理念、机制、模式、环境创新带来的一次大裂变!
思路创新促招商
投资精准,投资有效。五年来,我市投资体系不断完善,投资机制不断优化,投资方式不断创新,由“广撒网”逐步向“精准捕捉”转变,取得了良好成效。
今年2月,全市招商大会进一步明确了精准招商方向:以打造产业集群和完整产业链为目标,重点吸引重大项目、重大产业、重点园区和重点企业投资。
根据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我市“招商季”活动成员单位聚焦“沿边海经济带项目包”,加快培育“六大经济业态”,组建临港产业、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跨境产业、健康医疗产业、现代农业、文化旅游产业、城市建设等9大产业招商团队和4大县。
针对性强,自然收获丰富。生态铝、中型储能、中俄通用航空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签约落户,极大地推动了我市临港产业体系的发展。此外,我市与太平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七位一体健康产业生态区,为群众提供综合健康服务;与国内10多个一级冷链市场建立合作关系,物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要突破;游轮、房车等一批新的旅游项目落户防城港,助推我市旅游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回顾五年来的招商引资工作,不难发现,我市引进项目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引领科技创新成果、示范民生全面改善、提升城市综合功能的项目逐渐增多。这些项目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和新动力。
展会招商形成新平台
五年来,参加和举办展会逐渐成为我市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我市每年都组织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越南贸易旅游博览会、广西—台湾经贸合作论坛等一系列重大展会
以今年为例:3月,我市成功举办防城港现代农业项目招商大会,成功签约项目11个,总投资60.69亿元;5月,我市组织参加2017年全国科技周广西活动暨第26届广西科技周,同蓝
时集团达成共识,将合作建设新能源汽车项目;9月,我市组织参加第十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7个项目参加自治区集中签约,总投资31.32亿元人民币;举办第二届中越跨境经济合作论坛暨中国东兴-越南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专场推介会,成功签署16个合作协议,签约总金额达 90 亿元人民币;在我市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东盟商会领袖高峰论坛防城港分论坛及系列活动,签约项目11个,总投资117.7亿元人民币……主动服务抓落实
招商引资,不仅要招得来,还要留得住。十八大以来,我市进一步创新树立以服务招商的理念,明确实施“保姆式”招商服务,从意向接洽到合同签订,从资金落实到行政审批,从项目开工到项目竣工,每一步都要跟踪到位、服务到位,保证各项工作的连续性,促进招商项目快速落地、投产见效。
在招商引资中,我市狠抓服务机制体制创新,修改完善《完善项目代办机制提高服务效率工作方案》《外来投资项目代办服务暂行办法》以及《重大项目代办“直通车”实施办法》等制度;积极开展项目代办工作,全力提供“直通车”、“一站式”高效便捷的代办服务;出台并持续不断深化厅级领导联系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制度,列出清单,明确责任,倒排时间表,定期走访调研,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帮助解决企业用地难、融资难、审批难、政策落地难等问题,真正做到项目有人跟、问题有人管、服务有成果。
通过“保姆式”的服务,不断优化我市发展环境、创业环境和投资环境,打造招商引资强磁场,吸引客商到防城港投资,让投资客商真正感受到创业安心、投资放心、生活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