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融业务和投资中学习,远离金融风险和骗局。
看完这篇文章,你就可以远离金融灾难了。
在向大量学生咨询投资理财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想发财就必须借钱(杠杆、融资)。
信用卡、银行贷款、民间借贷都满足了很多人借钱致富的妄想。在过去的十年里,借钱创业投资的人不一定是富人,但是借钱的人(银行和信用卡套现)依靠大众的借钱观念赚了很多钱。
在上交所上市的50家最赚钱的公司中,一半是银行,另一半是实业公司,这说明银行赚钱更多。
史玉柱经历了巨人集团的破产。当他东山再起时,他要求他的公司零负债。当时他比较了中美公司的融资策略。如果美国公司有10亿美元的现金,第一个想法是把钱存在银行而不用。中国公司有10亿美元现金,第一个想法是借40亿美元。
不管你有没有钱,中国人都认为贷款是最快的赚钱方式,民生银行就是靠贷款给中小企业主发展壮大的。
另一方面,现在很多广告都在向年轻人借钱,在我看来这对别人是有害的。
有些广告告诉年轻人,他们买不起信用卡,可以用某个软件帮他还钱;10%首付买车,大学生分期付款,都让没有强大赚钱能力的年轻人过度消费,透支未来,像吸血一样收取利息。
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那么多人相信借钱就能发财。
20多年前,中国经济刚刚开始高速发展。那时候,那些敢下海做生意的,要么坐牢,要么赚了大钱。那些胆小谨慎的人,看着自己的发展,后悔自己没有做过生意,这让他们依旧贫穷,所以他们不断向那些成功人士学习,并把他们传给别人。
其中一个经验就是借钱创业或者投资。
当时的温州人就像中国的犹太人一样。他们在商业和房地产投机中赚了很多钱,他们是许多人学习的对象。他们赚钱经历中最重要的是借钱。说得好听一点,那叫杠杆融资。
现在回头看,有多少人在说温州人?他们似乎已经消失了。2008年经济危机后,很多人意识到高杠杆的危险。
史玉柱在《我的营销心得》一书中提到:“顺境不听一个人的分享,逆境听一个人的总结”,“失败的教训最有价值”。
人在顺境的时候会高估自己。很多成功都是因为运气,而不是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在逆境中,我们能够静下心来,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真正总结出宝贵的经验教训。
借钱投资或做生意真的能快速致富吗?
概率论中有一个概念叫做幸存者偏差,意思是当人们获得信息和经验时,只来自那些成功的案例,而忽略那些失败的案例,结果会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
有人服药后病情好转,就向朋友推荐了一位老中医的秘方。他不知道有100个人吃了,另外99个人完全没有效果,所以只有一个人幸运。
媒体更喜欢宣传传奇公司,分析传奇公司是如何用特殊的管理方法克服困难的,并将这些管理方法复制到其他企业。但他们不知道,很多采用和传奇公司一样的管理方式的公司都破产了,消失在了大众的视野中,传奇公司只是侥幸存活了下来。
很多人不知道,靠高杠杆赚钱的人,80%以上都破产了,没人知道,但靠运气生存的人,还在宣传高杠杆投资和创业
能快速致富。查理芒格:我如果知道我将死在哪里,那我就不会去那里。
1
不断借钱到破产
《我是银行客户经理》这本书以银行经理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中小企业主破产最核心的原因就是高负债。
有一家服装厂,靠批发和淘宝零售,一年营业额四五百万。前几年行业景气还不错,工厂老板野心很大,跟别人借了几百万买地盖楼做工厂,每个月还利息。
后来因为国家严厉执行环保项目,很多染布厂倒闭,很多布料成本上升,利润开始急速下滑。工厂每年赚的钱,还不够还利息。当时银行因为对服装行业不看好,也不愿意放贷,所以工厂老板只能不断找私人借钱,利息都很高。
老板靠着忽悠借到钱,勉强维持了几年,实在借不到钱了,才发现就算把所有的家产变卖,也还不清了债,最后只能申请破产,等待法律审判。
像这种案例在中国特别多,我认识一个律师,她说他们接的案子,80%都是因为中小企业主还不起债(民间借贷)。
如果他当时不借钱盖工厂,稳稳当当地一年也能赚个几十万,即使当时行业不景气,想办法转行,而不是死撑,结局也不会那么惨。
如果一个行业不赚钱了,就要尽快转行。
一个朋友曾经讲起他的福建老乡老王,十几年前在广州白云区做皮革工厂,那时候特别赚钱,一年上百万,每天没事就是和几个朋友打牌。当时有人建议他们可以四个人互相担保,跟银行借一千万,有了钱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扩大生产或者借钱给别人赚利息差)。
他们真信了,四个人一起互相担保, 借了1千万,然后把钱分了。没多长时间, 老王那三个朋友不知道怎么把钱全花完了,他们还不起银行的钱,因为老王给他们做了担保,老王必须帮他们把钱还了。老王算了下怎么都还不起,于是自己也不还银行的钱。
后来他的房子和车子都被拍卖了,户口被吊销,自己和孩子都成了黑户,身份证没用了,也坐不了火车和飞机。
这就是信用破产,在这个世界上,信用比金钱重要的多!
2
借钱到血本无归
很多人觉得把钱放银行是傻子才干的事情,不拿去借给别人收利息,就是白白损失了很多利息钱。
你看重别人的收益,别人看重你的本金。
小陈借了上百万给他们做生意的朋友小李,每年拿利息。她还专门去银行找一个人算了一下,如果每年把赚到的利息继续借给小李,十年后能拿多少钱,算完复利后她满面红光,特别兴奋。
我告诉她:你现在赚到的钱,都是没拿到手的。你真的能保证,10年后你这笔钱能拿回来?
她觉得小李对方人品很好,不会出现不还钱的情况,而且如果小李不还钱,他的名声就会变臭,以后啥事情都做不了,所以肯定不会不还钱的。
后来她学了投资理财,想着自己拿些钱做投资,于是找了小李要回几十万本金,小李一直推,说最近现金很紧张,再缓缓,要了好几个月也没要回来。
她告诉我:要不是她是学佛的,早就找人弄他了。
无论是借钱给别人收利息,还是自己借钱被收利息,都是很危险的。
那些富豪的衰败,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凶杀,凶杀的原因是富豪放贷收高额利息,欠债的人还不起钱,心生怨恨,就会引发凶杀案。
所以赵老师给自己家里定的家规之一就是:子孙后代不准借贷和放贷。
遵守这条家规,保几代平安。
在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发展。
3
从亿万富翁变成千万富翁
现在实体经济发展的很不错,找对行业,懂得管理和运营,确实很赚钱。
2017年小张听他朋友介绍,他老板投资很多家沐足店,每家投入100万-300万,正常2年回本,地段好而且懂得运营的话,1年回本。
他朋友拿点小股份,投了几万块到一家店,每月分红几千块,两年就回本了。后来那老板又新开了沐足店,分给员工一些股份,小张的朋友没有那么多钱(几十万),就叫小张一起投,小张也凑不到那么多钱,于是想着借钱投资。
他办了很多张信用卡,想着虽然信用卡分期一年利息最高18%,民间借贷利息最高也就25%,但是沐足店投资收益最少也有50%,怎么样都是赚的!于是借了20万,合同是签朋友的名字,投入了一家沐足店,等着每个月坐等收钱。
当时很多个沐足店全靠两个人开起来,一个人负责找好地段,另一个经理负责沐足店的管理,包括装修、采购和招聘。入股的那个新店,因为负责管理的那经理,老婆得了癌症,这半年多时间她带着老婆一直在深圳和广州两地接受治疗,没有心情也没有时间管店,于是那个沐足店一直没有开始营业,也没开始赚钱。
小张投入的钱,没有收益,但是每个月要还高额的贷款利息,以他的工资,随时都可能还不起钱,所以他只能不断用信用卡套现还钱,可能某一天追债公司就找上门了。
越没钱,越想着冒险,却不考虑冒险的代价能否承受。
投资没有100%的确定性,有时候1%的错误,就会让人走入万丈深渊。
有位学员,他有个朋友是他们圈子最有钱,他们叫他胡三亿。因为他最能赚钱,所以关于投资方面,所有人都听他的。有一次胡三亿叫他们一起炒股,说100%赚,他自己投了1个亿,还融资(借了)了1个亿,这个学员自己投了1千万,也借了1千万,其他朋友从几百万到上千万都有投,都用了1倍的杠杆(借了1倍的钱)。
结果他们全部都亏惨了,胡3亿变成千万富翁,其他的千万富翁变成百万富翁。
如果胡3亿只用闲钱投资,不用上杠杆,顶多也是亏掉1个亿,而不是亏2个亿。
侥幸心理和无知,总是让人异常“勇敢”。
每次投资,你都要问自己:如果发生最糟糕的情况,你能不能承受?
会不会破产让家人无家可归?会不会信用破产无处可去?会不会坐牢?会不会有生命危险?
如果有不可承受的重大风险,宁可错失良机,也不要盲目参与。
4
投资天条
如果你是格局的正式学员,就应该清楚投资的三大天条之一:不要借钱投资。
简单的六个字,背后有着无数的历史经验,都有着无数的血和泪的故事。
上面提到的故事,不过是数千万个故事中的几个。
每当自己贪婪的时候,想想这些故事的结局,自己能否承受?
当然,日常工作和做生意不可能不欠钱,但是要考虑自己的还贷能力,警惕悄无声息的高利息。
投资一家上市公司,也要求这家公司的负债率最好低于60%,如果负债率高于80%,这家公司随时可能破产。(除了金融和地产)
我们不是迂腐的保守主义者,我们是懂得避险的价值投资者,在机会到来的时候也会像鳄鱼一样紧紧抓住机会不放。
但是在机会来临之前,我们要懂得避开会造成重大损失的风险。
避开所有的风险,剩下的就是遍地黄金。
遵守格局天条,确保财务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