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郑淯心 陈诚从事计算机行业15年,10多年来商业模式没有改变。——低价从经销商处获取商品,高价卖给消费者赚取差价。然而,随着电子商务的冲击,电脑的价格越来越透明,在这种模式下,电脑城的经营举步维艰。
当传统电脑城的生意越来越难做的时候,JD.COM反而进入了线下电脑数码生意。11月18日,JD.COM线下电脑数码业务负责人王丽萍告诉记者,数字化可以改变线下电脑数码城的困境,JD.COM将继续布局线下电脑数码店。
生意发生了改变
过去武汉光谷电脑城70%的电脑数码店都是陈诚开的。在过去的几年里,这个电脑城的生意急剧转向。用陈诚的话来说,很多客户来现场看、摸、试,但最后还是去网上下单,因为网上卖比较便宜。
在陈诚卖电脑之前,虽然单台电脑利润很高,但客户分不清产品是不是正品,价格也不透明。结果,来店里的顾客越来越少,陈城的生意也遇到了瓶颈。陈诚的困境说明了很多城市电脑店管理者的困境,现有消费者留不住,新消费者不知从何而来。
据陈诚介绍,2015年以来,电脑店的经营越来越难。到了2017年,已经非常困难了,电脑店的老板已经无力支撑。传统电脑店孤独的更大原因是行业本身的问题在激烈的竞争下凸显出来,比如品类单一、价格不透明、销售目标模糊,甚至出现了绑架消费者的现象。
当陈诚发现线下生意难做的时候,互联网巨头进入了线下生意。
对于JD.COM来说,拓展新用户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王立平告诉记者,它是京东的重要组成部分。COM在3号线至6号线下沉市场布局电脑数码店的全渠道战略。有两个目标:接触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人和改造传统电脑商店。王丽萍有多年探索、测试、完善、复制线下商业模式的管理经验,对线下痛点有足够的了解。
2018年,电脑数码在JD.COM的线下战略启动,同年建成50家门店。2019年门店数量超过200家,主要在电脑城和大学市场。
陈诚看到电脑城的生意一落千丈。2019年,他接触了JD.COM,并计划加入JD.COM,开设一个新的电脑城。
这家店的招牌也变成了“JD。计算机数字”。货物使用京东。COM的供应链和供应商。他租了一个面积270多平方米的店,重新装修。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他的事业和生活。武汉关闭,项目暂停。直到5月下旬,他才翻修了商店并重新开业。
从人说了算,到数据说了算
新电脑城和以前的电脑城业务有什么区别?
陈诚有一个合作十年的品牌经销商合作伙伴,可以拿到比同行更低的价格,但也受到单一品牌的限制。在电脑圈里,可靠的经销商的资源不容易积累。这也导致消费者来到他的店里。他倾向于推荐利润高的产品,达到经销商的目标,而不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推荐合适的产品。
陈诚加盟JD.COM后,他的店铺有200多种产品,10多万种SKU,弥补了单一品类店铺的经营空缺。JD。COM的大数据也将对线下门店开放,基于位置的服务的数据将帮助陈诚更多地了解身边的客户习惯购买哪些产品,为门店推荐产品,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
JD.COM电脑数码店的产品价格变成了和网上一样的价格,更加透明,安装费和维修费也要求明码标价。陈诚要求店员没有品牌倾向,根据顾客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产品,并保证所售产品均为全新正品,未经允许不得擅自修改或搭配,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陈诚介绍,他的思路变了,要求店员也变。“不要想着一台电脑能赚多少钱,而是这个客户会不会来找我买东西。”所以他也重新建立了店员的KPI,不再用冲动作为唯一的考核方式。“我们正在做的是一项长期业务。不要以为卖一单就是一单。要做服务,做信誉,把店内顾客变成忠实顾客,增加顾客对店的粘性。当客户认可你的时候,他们会推荐给他的朋友”。
style="font-size:15px;">新的销售模式陈诚的门店业绩构成也发生了改变,现在门店销售电脑数码产品的利润占到60%,另外40%来自其他品类的产品,比如说电脑配件、其他数码产品。除了产品上的不同,陈诚也注重服务。他用朴实的话说明这一道理,“现在大家吃个饭都要服务,买几千块钱的东西更是如此”,如果消费者点名要某个产品,他可以专门为消费者购买,然后消费者来店里拿,依然可以享受免费装机等服务,把电脑上的软件都装好再交给消费者,还可以给用京东白条给消费者免息权益。
营销方式上也有了转变,之前一家店的进店顾客才能成为消费者,现在很多客户与店员都通过企业微信加为好友,消费者可以人不到店,直接和店员微信确认商品,门店可以将产品免费邮寄到家。另外,还有小程序等工具给门店导流,让店铺能给覆盖周边五公里范围内的客群,即使是这些互联网渠道的销售,店主及销售人员也可以获得相应的收入。
陈诚经历了传统零售无秩序的高速发展,也见证了零售市场的急剧衰落,又重新出发。对于他来说最难的是接受数字化对自己管理方式的颠覆,从前都是他说了算,现在是数据说了算,公司的组织架构也更加年轻化,招的是互联网玩得好的年轻人。
他使用更互联网、更加数字化的巡店系统管理店面,在手机里可以做到远程巡店,把门店的管理成本降低了,也减少了人力成本。
陈诚介绍,加盟京东电脑数码店后,月平均流水基本在200万以上,相比他之前的传统模式门店,现在月均费用降低约30%,利润额增长20%,客流量也增加了30%。
盯紧下沉市场
疫情之下,电商去中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社区团购又一次兴起,传统电商平台寻找增量用户时,又把目光看向了下沉市场。
京东内部人士介绍,往下沉市场走是京东集团的三大战略之一,下沉市场是集团各个业务单元甚至是职能体系一起的体系性的下沉,今年下沉最重点的目标是用户增长,京东在下沉市场用户的渗透,并且围绕下沉市场和城市群、产业带打造一体化下沉解决方案,树立一些标杆。
下沉市场基数庞大,还有很多新用户亟待挖掘。下沉市场的收入增长分两块,线上部分是京东APP主站的下沉,线下是联合品牌商一起去探索线下模式,同时配以供应链服务、物流网络能力下沉等服务,整个集团包含零售、物流、数科等业务部门一起参与。
京东表示,下沉市场具有巨大空间,这是一场持久战,不是做几年就不做了,可能会做十年二十年。
在下沉市场战略下,王立品介绍,“我们也会反思京东在门店的数字化过程中到底给商家提供了哪些增量?我们会想,品牌商、店长、消费者需要什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工具来满足他们,这些工具都是京东的研发、供应链所要努力和前进的方向。未来门店数字化终极的形态是什么样呢?现在虽然不能具象化,但实现消费者、门店和品牌商三者合在一起的数字化才是我们正在努力的数字化。”
陈诚的店和京东到家合作做即时配送,三公里之内免费配送,真正实现1小时生活圈,“最快11分钟,我有一个消费者小程序下单买了联想的笔记本,正好去楼下买个水,直接在楼下就收货了”,陈诚在采访中特别注重消费者的体验,这是他嘴边的高频词汇,他也认为共赢才是未来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