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国家资助政策宣传,增强更多农村地区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对高校资助政策的知晓度,加强教育,助力乡村振兴,软件学院国家资助政策宣传队分别于7月11日、12日赴焦作市中站区龙翔街道石慧村、登封市大冶镇洞头村进行国家资助政策宣传。
精准宣传,为高中生普及高校资助政策
7月11日上午10: 00,考察组一行到达焦作市站前区龙翔街12号会村,宣传当地高中生大学资助政策。报告会上,学生资助宣传大使通过PPT和河南省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手册,结合《郑州轻工业大学学生奖励政策》,全面推广了高校“奖、贷、助、补、减”和“新生绿色通道”六位一体的完整奖励制度和机制。同时,志愿者们以自己的受助经历和身边受助学生的自力更生,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自强不息,立志为社会和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铭记党和国家对贫困学生的关心和支持。
讲座上,同学们还积极询问大学学费、生活条件、经济支出等问题,眼神中透露出对大学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资助政策宣传大使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团队成员详细讲解了申请助学贷款的流程和需要提供的相关材料。通过本次座谈会,同学们对国家资助政策有了更深的了解,为同学们树立了信心,坚定了学习信念,对进一步落实资助教育政策,实现扶智扶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发布会上,学生资助宣传大使向当地高中生讲解了大学资助政策通讯员徐艳茹
了解实情,向村干部了解当地情况
7月12日,考察组到达登封市洞头村,见到了洞头村党支部书记董。座谈会上,董书记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回乡创业的艰辛历程,并介绍了洞头村近年来加强思想文化建设、改变贫困的历程,让在场的师生对这个“歌唱村”更加尊敬。洞头村不仅是乡村振兴最前沿的明星村,也是“文化兴村”最前沿的先锋村。不言而喻,它重视村里的教育。为此,补贴政策宣传队向村两委干部介绍了国家对每一位高中毕业生继续深造的支持,向村干部了解当地情况,交流意见,帮助更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村干部说:“这些政策我没听说过,也不了解,也不知道去哪里了解。”。它真实地讲述了国家补贴政策的现状:政策没有深入人心,没有被大多数普通人理解。我们介绍了村干部了解国家资助政策的渠道:线下可以通过学生就读的学校和当地学生资助管理部门了解,线上可以通过国家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网站和“中国学生资助”微信号进行相关。知识,
的查询。并向村干部传达了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村干部们表示将与志愿者们共同宣传国家资助政策,力求让村里更多的学生努力学习,走进高等学府,立志求学为家乡服务,用文化投身家乡建设发展,改变家乡贫困面貌。
座谈会上小分队和登封市垌头村村干部进行座谈 通讯员 许彦如 供图
走访村民,为民众介绍资助政策
随后,小分队走入当地村民家中进行宣传,与村民面对面交流,拉家常,谈生产,问民需。从中了解到大部分村民对国家的资助政策并不了解,他们对这方面的认识非常有限,尤其是很多家长们对“助学贷款”一事有着不小的误解,认为容易被骗,诸如“助学贷款这个东西,我听说过,像高利贷一样,我们不敢尝试啊,万一上当了还不起呀?这不是害人的东西?我们可不敢贷。”这样的话语频繁在走访过程中出现,在小分队成员的耐心讲解和纠正下,让村民明白了什么是国家助学贷款,这也体现出这次资助宣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小分队为村民仔细讲解了国家资助政策,并对家长们讲述了包括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勤工助学、校内奖助学金、困难补助、伙食补贴、学费减免等方式并行的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和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而实施的“绿色通道”。为有困难学生的家庭排忧解难。
现如今在党和政府的努力下,我国已建立了在高等教育阶段,让贫困的家庭也能做到“三不愁”——“入学前不用愁,入学时不用愁,入学后不用愁”。此次入户走访消除了许多家庭经济困难学子和家庭心中的顾虑,让村民明白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问题,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力度不断加大,让村民感受到党和政府对经济困难家庭的关爱。

小分队走访了解基层 通讯员 许彦如 供图

小分队为村民讲解国家资助政策 通讯员 许彦如 供图
将国家资助政策向基层发声,缓解了更多经济困难在求学之路的担忧,对于国家资助政策的宣传意义重大。此次活动,使学生、家长、当地村民等社会各界对国家学生资助政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产生了积极的反响,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关注国家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同时,此次活动使师生一行人深刻认识我国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为垌头村人艰苦奋斗、积极探索,无私奉献的精神鼓舞,在同学们心中种下了一颗刻苦学习,服务乡村振兴、扎根基层的种子。

小分队和焦作市中站区龙翔街道十二会村高中生合影 通讯员 许彦如 供图

小分队和登封市垌头村村干部合影 通讯员 许彦如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