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马云创业对我们的启示 创业故事的启示

1月13日,在全球零售业最重要的会议——全国零售联合会(NRF)年会上,阿里巴巴获得全球零售业最高奖,被评为“未来零售创造者”。对于最具国际知名度的中国公司之一来说,阿里巴巴在一次国际展会上获奖就不值一提了。但阿里巴巴获奖的原因是近两年对新零售模式的开创性探索,因此意义重大。这意味着在中国市场萌芽的“新零售”正在吸引全世界的关注、学习甚至模仿。

1月15日,福布斯还发表了Jon Bird的评论文章《烘焙:中国如何为星巴克美国带路》),详细分析了星巴克近三年的创新方向。作者认为,在纽约开设的星巴克烘焙坊和与阿里合作的“虚拟商店”代表了星巴克创新的两个方向。现在,这个和阿里合作的方向就更重要了。“这不仅仅是一些数字化战略,而是一个整合的‘新零售’战略,将星巴克在中国的业务完全数字化。”对于阿里新推出的“阿里巴巴操作系统”,笔者认为“这就是联盟的力量,识别客户,促进互动,无论他们何时何地想要星巴克。”

当然,新零售只是中国商业本土创新崛起的一个象征,其背后涌现出大量中国式的商业创新。

副本2中国的电子商务

在新零售出现之前,零售业的重要变化之一自然是电子商务的诞生。电商之前是传统的连锁零售,后两者是“进口货”。

美国和日本的传统零售业历史悠久且发达。美国有一个以沃尔玛为代表的超市体系。沃尔玛连续多年位居世界500强第一,在全球拥有超过11000家门店。即使在亚马逊崛起之后,也没有对其形成本质性的影响;日本有各行各业的零售模式,如罗森7-11、无印良品、优衣库、Jusco等。长期以来,在中国,传统零售业基本上是向美日零售巨头学习。

在电子商务的历史上,美国领先,亚马逊和易贝是各自领域的先驱。马云1995年去美国接触互联网,之后回国创业。阿里巴巴的名字来源于马云在旧金山街头看到的英文阿里巴巴的灵感,——在童话故事中,“阿里巴巴开宝的咒语是芝麻开门”,这与马云当时做全球电商的想法不谋而合。马云觉得“阿里巴巴”这个名字一定会打开每个人的财富之门。

马云创立了阿里巴巴,成为中国电子商务的起点。后来阿里巴巴成功进攻当时的国际巨头易贝,在产品和模式上有很多增量创新,比如支付宝、天猫采用了平台化的B2C商城,以及解决电商物流问题的菜鸟模式。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电子商务在中国并不是一种原创的商业模式。

不仅仅是电子商务,中国互联网前20年的核心业务几乎都能在硅谷找到参考样本。比如门户有雅虎,搜索有谷歌,社交网络有OICQ…….本地纯原创的互联网服务很少,如果有的话,都是基于国外先行者的本土化改进。正是因为如此,中国互联网一度被称为C2C创业,也就是复制到中国。说“山寨”更直接,说微创新更优雅。

如果说近年来中国互联网最本质的变化是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正如2015年《从Copy to China到to China Copy,移动互联网发生了什么?》文章所述: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创功能、原创应用、原创模式越来越多,给海外公司带来了学习的可能。此外,互联网、资本重心的转移、年轻人的崛起、企业创新意识的增强,都导致了2CC模式的兴起。具体来说,支付宝、单车共享、信息流、短视频等。都被外国企业家和大公司所学习。2CC比较尴尬,后来被总结为抄袭中国,或者CFC,逐渐被大家所熟知。

>

Copy From China的新零售


2016年10月,马云在年度的云栖大会上提出“新零售”这一概念,当时很多人不认同,然而今天新零售已经成为行业共识。阿里巴巴CEO张勇后来也说,不管大家叫不叫新零售,做的都是新零售。


除了盒马鲜生这样的零售新物种在各行各业涌现外,传统零售业不论是品牌商家还是零售平台都在积极布局新零售,苏宁、京东和国美提出的改变本质上跟新零售一样,蘑菇街、每日优鲜等平台启动新零售战略,三江购物、联华超市、银泰、大润发等传统零售巨头则与互联网巨头结盟探索新零售,小米、OPPO、优衣库等品牌在新零售上积极布局。


新零售已成为社会共识,很多公司都由一把手牵头转型新零售。去年底天猫曾透露已有超过200个天猫品牌成立单独的新零售部门,并以高薪争夺新零售人才。


很多国际品牌更争相恐后的加入到这一场新零售运动中,去年耐克在财报中,就明确将向天猫这样的领先平台学习的做法当成自身数字化转型的证言;运动零售商Intersport在北京前门开出了24小时天猫智慧门店;玛莎拉蒂率先和天猫开出智慧门店,让超豪汽车进入新零售购买服务时代。


进入中国市场30年的宝洁在2018年布局新零售的成果颇丰,一年之内,它在天猫上引进了20个新品牌,接近过去20年以传统引进品牌方式的数量之和,并通过数字化分析工具精准把握消费者需求,使得新品成功率达95%以上。与菜鸟合作打造的供应链端到端模型,更大幅提高了供应链效率、提升了消费者物流体验,也降低了运营成本。


这些国际品牌在中国探索新零售成功后,将经验复制到全球,就显得顺理成章。星巴克与阿里巴巴自今年8月达成战略合作4个月后,就宣布借鉴在中国的经验在美国与Uber Eats合作,推出咖啡外卖。与此同时,它们也在整合全球资源来在中国市场做好新零售,比如宝洁就在用全球的供应链支持中国市场创新,基于大数据决策推出了成为热门话题的“液体卫生巾”等新品。


新零售并不是中国市场的独角戏,它是全球零售业态的一部分,也全球零售业的一次大创新和大变革。它从中国兴起,在国际化品牌和阿里商业操作系统的带动下影响到全世界。


不只是品牌,国际零售巨头也在行动。2017年6月,亚马逊以13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全美最大的天然和有机食品连锁超市Whole Foods(全食超市),成为中国新零售并购的翻版,与阿里入股联华超市、京东与沃尔玛战略结盟逻辑相似的是,都是力求“贴近消费者需求”,让消费者随时随地获取商品。这是零售的本质,也是新零售的方向。亚马逊2014年开始零星布局线下,还推出了举世瞩目的Amazon Go无人超市,如今在若干城市增加了数个,但并没有像阿里巴巴一样形成一套系统的新零售方法论。


新零售正在成为“显学”。也正是因为此,新零售以及新零售的核心推动者阿里巴巴正在世界上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拿到零售业顶级大奖前,阿里巴巴在美通社评选“2018 全球最受关注公司”榜单中排名第一,亚马逊第二,苹果屈居第四;日本经济新闻评选的“全球创新力”公司榜单,阿里巴巴成为唯一上榜的中国公司。世界媒体对阿里巴巴的关注,也意味着新零售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商业创新力量,现在这种力量正在开放给更多的人,产生更大价值,实现普惠。


新零售为何能引起全球关注


新零售不是从无到有,新零售、电子商务和传统零售三位一体,彼此借鉴。当苹果决定推出第一家Apple Store时,就知道线下的力量,小米之家对Apple Store多有借鉴。不过,相对于一个点一个点的零售关键点优化,或者一个又一个的零售创新项目而言,新零售更像是一个系统性方案,而且就像开源的Linux一样,可以开放给全球零售行业,进而推动整个零售业升级和创新。


阿里巴巴正是基于开放、开源、共创的理念来推动新零售在全球的落地,以及输出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推动企业做数字化转型。


2017年马云向阿里系全员发邮件宣布成立阿里巴巴“五新”执行委员会,整合公司资源加速新零售落地;2018年初,阿里宣布云零售事业部与天猫、淘宝全面合并,天猫成阿里新零售落地的主力军,阿里新零售进入深水区;2018年底,阿里巴巴架构调整,新零售技术事业群,整合B2B、淘宝、天猫等的技术力量,为全面实现新零售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


与组织架构不断变阵相伴的是,阿里巴巴的新零售解决方案正在不断丰富完善。今年1月11日,阿里巴巴2019年开年就发布了“阿里商业操作系统”和“A100计划”,基于阿里巴巴多元化业态积累的能力,从“品牌、商品、销售、营销、渠道、制造、服务、金融、物流供应链、组织、信息技术”等11个维度帮助全球零售业重构,帮助品牌进行数字化转型。


本质上可以认为,这正是阿里新零售系统面向全球零售业的一次大开源,开源操作系统的价值是全世界开发者可以一起来完善一个系统,而新零售落地本质也是阿里与零售产业的一次“共谋”,好的经验都将通过阿里商业操作系统这个平台分享给全球更多品牌。


新零售本质是通过新技术、新物流、新金融等手段对零售的人、货、场三要素进行重构,进而提高效率、提升体验和创新模式。但如何重构?所有人都没有标准答案,这需要全球品牌、平台、物流和供应链等零售上下游玩家一起来定义,来迭代,来实践,就如同开源的操作系统一样。


由此可见,只有融入到阿里商业操作系统中,才可以真正推动新零售在全球的落地。


在开源整个商业操作系统的同时,阿里巴巴另一条战略主线对于新零售同样至关重要,即全球化战略。在阿里巴巴提出的eWTP框架下,蚂蚁、菜鸟正在分别将阿里的金融和物流能力对外输出,这两者也是新零售的关键能力。特别是物流,新零售对同城即时物流有着全新要求,这一点中国在外卖时代培养了全世界领先的能力。


就核心业务天猫而言,全球化也是重点,不论是中国品牌走出去还是国际品牌引进来,都是天猫这几年在重点做的事,最近一次架构调整天猫事业群升级为“大天猫”,形成天猫事业群、天猫超市事业群与天猫进出口事业部三大板块,进出口事业部成立表明天猫将在国际化上进一步发力,这对于新零售的全球化意义非凡。


阿里巴巴一边将新的系统解决方案通过商业操作系统开源,一边通过国际化战略加速新零售模式和能力的对外输出,我想2019年也会成为新零售国际化元年,全世界范围会出现更多零售新物种、零售新模式,零售新业务,让所有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