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上海孵化器园区 上海创业园区孵化器

“作为一家机器人初创企业,我在这里经历了真正的全方位孵化,甚至感觉这里开启了一个新的孵化机制。”上海阿米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米尔智能”)联合创始人董冰雪表示。

阿米尔智能是一家专注于餐饮行业机器人解决方案的高科技公司。2020年9月正式入驻上海机器人R&D及转型功能平台(以下简称“机器人平台”),是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孵化器。在平台不到半年的孵化中,我被机器人平台的孵化机制深深打动。

在上海机器人R&D的功能平台和改造中,

“软硬兼备”

打造全方位的孵化服务

上海机器人R&D及转型功能平台(以下简称“机器人平台”)由上海电气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大学、普陀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共同组建.该平台立足上海机器人制造、集成和应用产业,通过研究机器人产品的可靠性和智能化共性技术,提供标准、R&D、测试认证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提升国产机器人的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从而助推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

“共性技术研发、基于共性技术的成果转化、集聚人才、产业服务是平台作为聚焦机器人方向的公益平台的‘四位一体’定位。”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郑说。对此,平台孵化器Emile深受智能的触动。孵化服务提供的智力支持、场地设备支持、政策协调、融资、订单、媒体等外部支持加速了企业的发展。“研究院内有完整的机器人相关R&D团队和相关标准化平台。在研发过程中,可以提前了解未来评估环节的技术要求和要点,可以有效避免R&D产品返工,缩短R&D周期。未来,我们的测试评估会更快。”董冰雪告诉记者,此外,该院在“可靠”机器人共性技术方面具有独特的R&D优势。“我们为市场做好了准备,提前投入量产,提前避开了坑,这是为我们的科技企业准备的。顺利发展至关重要。”

除了助力科技企业的各项R&D服务,平台还整合行业资源,引领服务行业,助力机器人市场运营高效顺畅落地,还为企业提供外部订单资源对接。“我们的产品直接在研究所展示,这为我们的产品推广增加了很多。”上海柔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翔告诉记者,得益于本次展会,公司原本专注于电力行业的产品受到了其他行业的青睐,得到了嫁接和推广。“宝钢的一个项目看中了我们的产品,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徐翔说:“为了更好地与平台合作,2018年8月,我们把公司搬到了武宁科技园。”

机器人平台组织的活动

据了解,该院自成立以来,组织了多场平台与园区和企业的产业对接活动,如:CAIRDC2019中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开发者大会,与阿里巴巴、清科信息共同发起机器人创新创业大赛,引导和服务机器人等。企业R&D技术水平再次升级,培育机器人行业瞪羚企业;2020年4月,推动成立普陀区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创新投资联盟,有效搭建了科技企业与投资机构交流合作的平台,通过聚集行业内各种创新要素资源,推动相关领域科技成果市场化、产业化,成为区域产业发展的“助推器”。2021年1月8日,国际机器人测试认证暨长三角产业创新大会召开,长三角机器人产业平台创新Alli

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郑告诉记者,在集聚人才层面,高端产业级人才、普通科研人员和业务关系的三重多维集聚是平台的一大特色。标准化平台和行业联盟汇聚了机器人行业顶尖的行业专家,每天的行业会议和活动汇聚了2000名相关研究人员,平均每年人数。此外,与机器人企业常见技术相关的各种服务平台汇集了相关的业务关系。“在我们的平台上,国内90%以上的机器人相关企业已经汇聚一堂。”郑告诉记者。

>

此外,国内、国际双轮驱动集聚人才,也是机器人平台近年来一直在努力的方向。2020年4月,机器人平台组建了未来机器人国际创新中心,面向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相关领域,搭建海内外优秀项目和团队对接桥梁,目前中心的两个团队分别在以色列和日本,以高校为目标,物色各类优质人才引进上海。


机器人平台里的实验室


在国内人才汇聚上,研究院会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长江流域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联盟等单位共同发起成立“长三角机器人产业平台创新联盟”,并以项目形式开展工作,致力于联合开展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攻关为抓手,支撑重大产品研发,支持机器人领域创新创业,为产业链各环节提供政策咨询、资本对接、产业技术、学术研究等服务。


据介绍,通过国际、国内双轮驱动,近两年机器人平台已经引进团队21个,其中引进普陀19个,团队现有人员100人,其中各类高端人才(含博士)20人。


记者:丁婉星


编辑:尉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