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情菜系千百种,但首选卫龙辣条。
在八九十年代的人眼里,一包五毛钱的辣条是童年该有的幸福,吃一个上午;一包辣条什么都做不了。如果你做不到,就带两包来。
提起辣条,有一个品牌相信大家都听过,那就是常年霸占头把座椅的“辣条界一哥”卫龙,一个在诋毁中崛起的辣条王国。
谁能想到,一包小小的辣条,年出货近200亿包,营收49亿元,出神入化的营销颇具“苹果风”,堪誉辣条界的“苹果”!
卫龙从一个杂七杂八的品牌进阶为全球畅销品牌,这与它的创始人刘卫平密不可分;一个靠辣条为生的高中毕业生.
壹
说到辣条,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垃圾食品。此外,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饮食,他们并没有等待这种油腻的食物。
然而放下枪的“卫龙”却从不抱怨,反而背黑锅“三无产品”,邀请一批专业摄影团队进车间拍摄公司宣传片。高度自动化的闪亮设备和一尘不染的干净车间瞬间让跟随人群的网友惊呆了。
由于其独特的味道,卫龙辣条已经成为许多青少年甚至成年人放不下的零食。
四年前还是默默无闻,如今已经成为网络知名名人品牌,“吃辣条憋震”的段子和表情包常年在社交平台上流行。
你认为卫龙只在中国发生火灾吗?那将是一个巨大的错误!它甚至还成功吸引了英国广播公司(BBC)的注意…
在网上,一组中国小吃辣条在美国高价出售的照片引发网友热议:同样的包装,卖到国外身价竟然飙升到12美元(约84元);
没想到我们吃了20多年“小卖部造”的零食,甚至漂洋过海之后,都觉得“我是亿万富翁”。
如果说陶华碧把8元的老干妈辣酱带到美国奢侈美食排行榜,那是中国调味品行业的骄傲;
所以,把5毛钱的商店小吃做成第二种美国奢侈食品榜单的刘卫平,简直就是“80、90后”顶礼膜拜的偶像!
五毛钱的辣条被列入美国奢侈美食排行榜,卫龙就这样征服了整个世界。一个高中毕业生是如何靠辣条实现人生反击的?
贰
其创始人刘卫平,是卫龙成为“辣条行业哥”不可或缺的人物。
-size:15px;">他从一个高中辍学生到超级隐形富豪,经历了一穷二白、他人的质疑、创业的迷茫、人生的低谷,却活得比谁都精彩绝伦。
刘卫平,1978年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平江以酱干闻名,当地很多人靠卖酱干养家糊口,自小聪慧能干的刘卫平也从母亲那里学得制作一手好酱干。
高中时期的刘卫平就与同龄人不大一样,在那个以“大学生”为荣的年代,成绩不错的他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考取大学,而是毅然辍学,做起了小生意。
条条大道通罗马!谁又能保证自己一直都是对的,何况是那个充满机遇的年代。如今看来,刘卫平这个选择无疑是正确的的,事实说明了一切。
凭借着一股子干劲和精湛的技艺,刘卫平的酱干越做越好,生意也越来越大起来。
可惜天公不作美,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将一切都冲乱了。
随着酱干的制作原料大豆价格突然上涨,当地酱干生意一落千丈,大多都入不敷出,刘卫平眼看酱干生意做到头了,遂考虑做别的营生。
恰巧,当地师傅琢磨研发出一种新的食品。他们采用更便宜的面粉为原料,结合制作酱干的手艺,添加小孩喜爱的甜味、辣味,制作面筋制品,成为现在的辣条。

由于技术、资金门槛低,且更受市场欢迎,平江大大小小的面筋企业遍地开花。
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毕竟不是小麦的原产地,平江县的小麦原材料渐渐不足,众人合计之后,决定北上,去往小麦产出丰富的地区,就近进行辣条的制售,刘卫平也在其中。
叁
1999年,刘卫平带着全部积蓄来到距离家乡600公里外的河南漯河白手起家,开出自己的第一家辣条小作坊,既做老板,也做员工,甚至亲自上阵,推车三轮车沿街叫卖生产的各种辣条,苦心经营着这个小作坊。
此后,刘卫平开始了自己的辣条制售之路,并将“清新脱俗”进行到底。
虽说刘卫平只有高中文化,但他的商业野心却不小,他并不满足于在作坊里小打小闹,而是希望将辣条生意做得更大、更好。
两年后,刘卫平积累了一些家底,开始扩大经营,搬入了漯河国家级民营工业园,开出了一家叫“平平”的食品加工厂,并注册了“卫龙”食品商标。
2005年,目标明确的卫龙得到了快速发展,到2009年,在短短4年间,卫龙就分别在漯河、驻马店、扶沟等多个生产基地进行投放,公司实力的不断雄起,使卫龙很快便成为了河南省的著名品牌。
不得不说的是,刘卫平就是辣条行业的一股清流,他不惜投入几百万,从国外进口价格不菲的生产线,并把包装机从半自动变为全自动。

这些做法,在当时的一众辣条厂商之间是那么的与众不同,清新脱俗。但后来卫龙在辣条行业的发展,告诉了我们什么叫皇天不负苦心人。
由于准入门槛低,面筋熟食企业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辣条行业发展的巅峰时期,仅河南地区就有超300家企业,湖南地区更是超过了1000家。
由于行业参与者众多,部分行业乱象也随之出现。如食品添加剂超标、生产环境脏乱差、三无产品等等。
在系列乱象曝光后,辣条企业数量骤减。有资料显示,2008年,辣条企业约为2000家;到2014年这个数字减为500家,大多数小作坊式的生产商被清退出局。

肆
未雨绸缪的卫龙却在这场风暴中,脱颖而出,一举占据大量市场。
并且刘卫平还集中力量提质提价,陆续建立产品技术标准体系、质量管理控制体系,聘请了专业质检人员,并在品牌上先人一步,2010-2014年间,先后邀请国内一线明星赵薇、文章、杨幂代言。
为了进一步消除消费者对于卫龙的疑虑,卫龙还采取了一个更为直接和有力的解决方式——公开车间环境。
之后,卫龙斥资请人为卫龙生产车间拍摄了系列照片和纪录片,甚至还邀请网络红人在卫龙生产车间进行长达一个月网络直播,以上种种,都为卫龙加分不少。连人民网都手动点赞,“它不仅好吃,还干净卫生,气魄宏大哦……”

经过刘卫平这些年的努力,卫龙终于在2016年开始被人所熟知。卫龙的年销售额也从几千万,1亿、5亿、8亿到2019年的49亿元,至今卫龙的年销量已经接近200亿包,市值超500亿。
不得不说,卫龙辣条卖的的好,还是靠刘卫平玩的一手好营销。
无脑洞,不网红。吃辣条的用户多为文娱、游戏、二次元群体,卫龙为自己塑造了一个逗逼的形象,什么火就玩什么,怎样好玩就怎样来。2016年开始,卫龙显露出网红的潜质。
在刘卫平的授意下,卫龙开启了“符合年轻人口味”的花式网络营销,并开始朝着未知的领域越走越远,蹭着各界大佬的风,辣条开始有了鬼畜风、苹果风、小米风……甚至策划了一波“天猫网站不发货黑客事件”,其中有些营销事件可能有些辣眼睛,但在花式求关注的过程中,他成功了!

尝到了网络营销的甜头,卫龙迅速将渠道拓展至线上,入驻天猫、京东,频频借时事热点、网络用语、表情包刷曝光度。
在辣条业,卫龙常年霸占头把座椅,遍布全国大街小巷,成立21年来,从一个杂牌进阶为畅销全球的品牌,与年轻人“打闹嬉戏”融为一体,堪称奇迹。
从早期的“垃圾食品”到如今的网红食品,卫龙为辣条实现了品牌升级,但辣条本身是否属于“垃圾食品”的问题至今仍存在争议。

不过虽然有诸多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从最初的小作坊到如今的超500亿估值,刘卫平靠一包辣条实现了人生的完美逆袭。
参考资料:
纳食《卫龙,一个在诋毁中崛起的辣条王国!》、
蓝鲸财经《卫龙去年营收49亿,“垃圾食品”也能逆袭》、
互联网评论《涨薪,扩招,捐辣条!卫龙这波操作也太秀了吧!》、
21世纪商业评论《杜蕾斯都得服!卫龙辣条才是营销界的老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