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18日电(记者梁爱平)近日,“陕西宝鸡建立全国第一家面条产业学院”的消息火了,让不少热爱面条的网友乐此不疲。其实这几年除了擀面皮学院,各地也出现了一些有趣的新学院、新专业,比如螺蛳粉学院、辣条学院、脐橙学院、葡萄酒学院。有网友说:“学这样的专业绝对能满足你的爱好。”
擀面皮学院:把小面皮做成大产业
全国人民都知道陕西宝鸡人爱吃手工面!不是,为了培养擀面团的专业人才,宝鸡成立了学院,——擀面团产业学院。5月13日,这所工业学院在陕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揭牌成立。
在陕西省汉中市前进路夜市,一家面馆的厨师正在蒸热腾腾的面条。汉中面是陕西省著名小吃,入选“中国十大经典早餐”。新华社记者陶明社(资料图)
擀面条是陕西著名的小吃,尤其是关中小吃的代表之一宝鸡,以其浓、软、凉、香、酸、鲜的特点而闻名。
虽然是小擀面团,但工业的引领作用不容小觑。根据宝鸡市政府网站公布的信息,目前宝鸡市与手工面相关的从业人员有3万多人。2020年,宝鸡手工面业将实现销售收入近50亿元。
有网友认为,手工面业研究所的成立,就是顺势而为。记者了解到,学院开设的课程包括手工面条包装设计、电商管理、网络营销与直播、大数据分析等,内容相当丰富。
此外,学院将与擀面皮企业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和实习就业基地,开展擀面皮门店创业培训、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等服务项目,提升宝鸡擀面皮品牌影响力,提升产品自动化生产包装水平。
据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擀面皮产业研究院将为宝鸡擀面皮“千城万店”计划培养专业人才,努力把“小面团做成大产业”。
螺蛳粉学院:培养更多复合应用型人才
近年来,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螺蛳粉,从传统特产蝴蝶,变成了“线上名人美食”,人气居高不下。
4月29日,在广西柳州螺蛳粉产业园,游客参观柳州螺蛳粉食品文化博物馆。近日,广西柳州螺蛳粉产业园迎来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团、调研组等群体。人们参观了公园里的企业和博物馆,了解螺蛳粉。近年来,柳州螺蛳粉产业园建设成为集食品配套生产、电商物流配套、食品研发、工业旅游为一体的新型食品产业园,推动了“柳州螺蛳粉旅游”的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新华社发(黎汉持摄)
数据显示,短短6年,广西柳州螺蛳粉产业实现“三个百亿”:袋装螺蛳粉销售收入110亿元,配套及衍生产业销售收入130亿元,实体店销售收入118亿元。同时,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创造了30多万个就业岗位。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引爆了以螺蛳粉为代表的“住房经济”。巨大的市场需求对螺蛳粉生产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大做强螺蛳粉产业,要在技术、人才、教育培训等方面下功夫。
2020年5月,柳州螺蛳粉产业学院在广西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成立,据说是全国第一所螺蛳粉产业学院。学院将利用市场营销、食品检验技术、工艺设计、设备维护与管理等专业群,培养螺蛳粉行业技术技能复杂的创新型人才。
同时
据了解,该项目已投资1000万元,每名学生培养规模约500人。嗯,如果你爱吃螺蛳粉,你也想学这个专业吗?
x;">辣条专业:“学训结合”培养人才辣条也有专业?没错!2020年9月,全国首个辣条专业班在湖南岳阳市平江县职业技术学校开班,该班是依托该校食品生物工艺专业开办的校企合作班,首批招收59名学生。

新华社照片,南昌,2021年4月25日。“3点半爷爷”自办“校外辅导站” 守护留守儿童12年,缪延相给孩子们准备了课间零食(4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资料照片)
1998年,平江人在麻辣酱干、麻辣豆筋的基础上创新研制了辣条。作为当地经济支柱和扶贫抓手,111万平江人中有近一半受惠于辣条产业。
辣条班学些什么?记者了解到,除了学习国家规定的文化基础课外,学校对接企业实际工作岗位开设了专业方向课程,包括挤压膨化机理、食品质量与安全、市场营销等,涉及辣条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
辣条班学制三年,采用“学训结合”的方式培养“辣条人才”。学校负责人说,前两年,学生每学期都至少会有一个月到企业进行实训实操,最后一年大部分时间会在企业进行学习。
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1700多家辣条相关企业,陕西、河南分别以630家、430家左右居前两位。2020年,辣条相关企业新注册706家,同比增长22.8%。辣条的销售规模,每年可达数十亿元呢。日前,有主业做辣条的企业卫龙在港交所披露招股文件,要冲刺“辣条第一股”了。
市场动向决定发展方向!有专家指出,目前,“职业教育+产业”的模式,既可为低附加值产业赋能,又可拉动地方就业和产业经济,是很有潜力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