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扶持政策,朋友圈创业补贴漏洞

2020-11-03 03:44:33来源:中国工业网-工人日报

俞明辉

据新华社报道,近日,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法院通报一起诈骗案件,主犯黄默红注册成立22家空壳公司,骗取创业补贴220多万元,最终以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并处罚金20万元。

近年来,为了鼓励大众创业创新,不少地方出台了创业补贴、房租补贴、招聘补贴等优惠政策,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创业大军。但是,总有一些人思想上误入歧途,把创业补贴当成“唐僧肉”,通过注册空壳公司、伪造员工信息等方式骗取和获取各种政策性创业补贴。上述案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现在相关主犯已经被判了11年,是自作自受。但从有效防止此类情况再次发生,使创业补贴真正“物尽其用”的角度来看,本案仍需质疑。

例如,为什么如此频繁的欺诈性薪酬操作会频繁成功?监管机构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是否存在疏忽或疏忽?申请创业补贴有严格的程序,相关监管部门本应核实经营者的经营场所是否合规,是否用于创业,是否有工作人员在工作。上述犯罪团伙共注册空壳公司22家,收受业务补贴220多万,可谓“易上手”。是不是全靠运气和隐蔽?

比如相关制度有没有漏洞?还有其他欺诈性赔偿吗?一个犯罪团伙可以在五年内骗取超过220万的补贴。这是否意味着作弊在当地不是个案?据悉,这个问题不是被骗部门自己发现的,而是当地审计部门在审计被骗部门专项资金时发现的。这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地方创业补贴的审核、发放和监管可能存在错误。地方有必要对近几年所有接受业务补贴的企业进行梳理和调查,以免让诈骗分子漏网。

与零星的欺诈性赔偿案件相比,更可怕的是相关制度存在漏洞未及时修补,给不法分子继续欺诈性赔偿留下漏洞和土壤。因此,地方政府必须及时反思和整改这起案件背后凸显的问题和漏洞,让创业补贴的每一分钱都能用在对的人和地方。对于其他地方来说,这个案例也有很大的警示意义。

编辑: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