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管办合一,优化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改善营商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最多跑一次”改革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是深化“精简行政、下放权力、加强监管、改善服务”改革的重要抓手。如今,越来越多的地方、部门、领域正在深化改革、创新服务工作方式,努力做到“最多跑一次”。
一窗通办,信息通代替群众跑
今年11月初,家住北京的李女士在继承房屋产权时遇到困难。父母是安徽的退休工人。老人去世后,合肥有一处房产。“老人突然走了,还没来得及找原厂补办独生子女证。因此,由于缺少这份证明材料,没有办法办理财产继承。”
李女士父母原单位已改制,无法联系更换。当年的经办人员联系不上。我该怎么办?带着试一试的心态,李女士给合肥市瑶海区和平路街道打电话咨询。
街道为民服务中心“一窗办”工作人员详细询问并记录了李女士的相关情况。经与相关部门核实,李女士的户籍所在地为和平路街道,属繁昌路社区管辖。赵曼还联系了繁昌路社区“一窗办”的工作人员。经核实原社区户籍记录并走访老邻居,确认李女士为其父母的独生女。
“我第一时间联系了李女士,告诉她可以补办,并说明了所需材料。”赵曼说,李女士提交相应材料后,当场拿到了新的证明。
“我们将试点街道原有的10个专项业务受理窗口整合精简为4个综合窗口。通过实际案例演示、工作交流和讨论等。我们将加大对窗口工作人员的培训,打造‘全能柜员’。”瑶海区行政服务中心负责人许禄表示,所有业务“一窗受理、一窗办理”,免去了“找窗”的麻烦,为群众提供了最大的便利。
线下变线上,证件自助办理
很多居民都遇到过这样的困扰:临时需要开锁服务,但又担心开锁人员的真实身份,要求公安机关核实太痛苦。在广东广州,这个麻烦已经解决了:只要点击“广东省”微信小程序申请,平台就会推送解锁企业信息,供申请人自主选择。
“公安机关对便利平台解锁服务的企业和人员实行严格的信息审查、登记备案和全过程监管。群众可以通过扫描开锁人员出示的身份验证二维码,验证锁匠的真实身份。”广州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服务中产生的所有信息数据都将记录在平台上备查,确保市民和开锁人员的个人信息数据安全。
越来越多的民生服务可以通过“广东省事”小程序办理,不仅仅是开锁、提取住房公积金、预约结婚登记、办理社保。“过去基层群众办事所需的各种证件,必须在本人携带材料到窗口核实身份后才能发放。一次做不好就来回跑腿是很常见的。”广东省公安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广东公安智慧新民生平台实现了无犯罪证明、港澳居民和持有回乡证、中国护照等电子证件的手持办理。"群众用手指就能轻松申领证件."
各级政府
人民群众对地方和部门设立的“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等问题的投诉,回应涉及群众利益的痛点、难点问题。开通当月,四川的安律师就在上面解决了律师行业的一个痛点问题。按照要求,拟申请律师执业人员在申请实习和律师执业时,需要到公安机关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但是,去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办理,少则半天,多则两三天或更长时间,如果户籍发生过迁移变动,还要跑好几个地方。
安律师从业9年多,一直关注“无犯罪记录证明”能否在申请律师执业时取消。投诉监督平台开通第一天,他就提出了这一意见,没想到很快得到了采纳。现在,只要向司法局政务窗口提交聘用合同、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等基本材料,填写一份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承诺书,就完成了申请律师执业的程序。
取消“跑断腿”的证明、取消重复证明、清理擅自增加的证明……截至今年9月,各地区、各部门共取消证明事项1.3万余项,投诉监督平台累计收到证明事项清理工作1394件,已办结1239件,99件投诉正在办理中。通过取消各种无谓证明,简化了办事创业的流程和材料,提高了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
办好小事就是大事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什么?就是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不必要的证明能否再少一些?部门间的信息共享能否再多一些?办事程序能否再精简一些?别看这都是些百姓的小事,可汇聚起来,就是国计民生的大事。越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联系紧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领域和问题,就越是“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聚焦点、着力点。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深化行政改革和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大创新,规范了政府行为、优化了政府职能,需要持续深化和不断完善。只要越来越多的地方、部门和领域将群众的“一件事”落实为政府服务的“一次结”,变“群众跑”为“数据跑”,人民群众就能有更多的改革获得感。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