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创业激情但不熟悉门道的年轻创业者,有好项目但缺乏空间和资金的年轻创业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青岛,这些问题很可能很容易解决。记者昨天从市人社局采访中了解到,我市成立青岛创业大学,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50个,促进大学生创业。为满足更多群体的创业需求,在孵化器建设方面,我市还建设了留学生孵化基地、高层次人才创业中心、博士创业园、女性创业园。目前,青岛创业大学共培养合格高校企业家8901人,3020人创业。经过培训,创业率达到33%。
创业园里开启甜蜜未来
高中时,小莹想开一家商店,教她的朋友在家做蛋糕和零食。大学的时候,她特意选择了学习西点科技。毕业后,小莹走进青岛市妇女创业园举办的女大学生免费创业培训课堂,学习创业政策、管理、风险规避等最新知识,编制完善创业计划,申请落户妇女创业园,创办第一家店铺,加入妇女创业互助协会。
“今年在女子花园真的很重要。她让我从一个充满创业激情的学生变成了一个适合社会的新人。在那里我不仅得到了创业导师的具体指导,还结识了在创业道路上敢做敢当的同行。这让我觉得创业之路并不孤单。”企业成立的时候还没有什么知名度,消费者和顾客对家庭烘焙的概念还很陌生。宣传和推广成了小莹的一大难题。为了帮助小莹,妇女创业园的老师们经常带她去学校和社区宣传,参加市妇联组织的创业政策讲座、产品展销会、推介会和家庭博览会。小英还在网站论坛和QQ群上积极宣传介绍企业。最后,公司收到了本市汽车经销商的订单。小英牢牢抓住了这个机会,活动不仅非常成功,还为她开发了许多新客户,让她的小生意赚到了第一桶金。
当小莹在女子创业园孵化一年后,她向创业园的老师们提出了扩店的想法,立刻得到了老师们的支持。之后,在市妇联的推荐下,小莹通过相关政策获得了妇女创业免息小额贷款,并申请了青年创业中国基金。有了经验和资本,小莹在繁荣的岛城东部租下了住宅区的正门房,投资10万元购买名牌烤箱、展示柜和手术台,创办了普林米斯家庭烘焙园。这时,小莹的商店比以前扩大了三倍。
今年,通过积极申请和政策支持,小莹在清江路开了第三家店。现在,她不仅成为了创业的受益者,也成为了创业的传播者。在春风招聘会上,她为失业的姐妹提供工作;在大学创业研讨会上,向同行展示和介绍项目;提供创业培训课程的见习岗位,寻找合作伙伴,为有创业意愿的创业者免费提供咨询服务。
二次创业获得大丰收
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胶州市妇联等单位鼓励农村大学生回乡创业就业,做好土地文章,发挥农村特长,紧跟土地流转和农村人口流动机遇,来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在大学生家中,通过“走访、谈话、帮扶”的方式,进行面对面访谈、谈心、手把手帮扶,并要求信息发送。为提高企业家素质,胶州市妇联聘请专家学者为企业家提供心理成长和体验辅导课程,还组织赴上海、义乌、天津、寿光等地考察,开展了一系列创业就业活动,聘请优秀创业榜样为导师,建立了众多就业创业实践基地。同时,加大实施信贷助推创业力度,并协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农业局、科技局和财政部门帮助争取贷款贴息资金和项目补贴。
2012年,在家乡创业的韩晓丽,成立了一个五彩缤纷的红薯农场。韩小丽曾经是一家国企的干部,在市里开了一家酒店。然后她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放弃了很多人向往的城市生活,回到农村种地。身边很多人不理解,但韩晓丽看到了农业的商机。
从最初进城到后来下乡,韩晓丽经历了艰难的二次创业。2011年,刚刚回到北宋贾立安村的韩孝礼聘请青岛农业专家对土壤质量、水文、气候条件进行调查,发现凤凰岭地区适合种植红薯。从外地考察各种红薯市场后,韩晓丽决定回村成立胶州七彩红薯专业合作社,推广特色紫薯大面积种植,但鲜有人响应。韩小丽并没有因为村民的怀疑而气馁。她认为,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就要在农村建设家庭农场进行示范,通过农业合作社进行推广,走优质农业和现代农业之路。2012年,韩晓丽以每亩土地600元的价格,从村民手中流转荒地360亩,投入数百万元用于硬化农场道路、铺设输水管道、架设供电线路、建设沼气池、垃圾处理站。基础设施完善后,韩晓丽开始干大事。尝试种植紫薯王等10多种紫薯,300亩,紫薯已经收获。曾经种植当地红薯只能收几千公斤的农民震惊了。这个亩产5000多公斤的紫薯是山东拉松农业送来的。
展有限公司订走出口国外,在第一年就让韩晓丽收入了140万元。国内首创“创业大学”
青岛创业大学是由政府主导成立的专门从事创业培训教育和创业服务的非学历教育机构,立足青岛市创业就业工作新形势,建立起集创业培训、项目孵化和产业发展助推功能于一体的创业服务平台。青岛创业大学自主研发了大学生创业培训四级课程体系,有效弥补了高校学历教育在学生创业能力提升方面的不足,填补了国内大学生创业培训的空白。
2013年1月,根据市政府部署要求,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组织筹建青岛创业大学。2013年5月,青岛创业大学本部和创业云平台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当年年底,在全市范围内共建成了17个区市教学点和驻青高校教学点。同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美国巴布森学院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加入其发起成立的全球创业教育联盟。目前,青岛创业大学已累计培训合格大学生创业者8901人,3020人开始创业经营,培训后创业率达到33%。
小微企业可集中办公
为了促进大学生创业,我市创建了创业云平台,专门用来帮大学生做创新创业实践,通过搭建 “创大门户”、“青岛商城”、“灵动T台”、“商机PARTY”四大板块,借助互联网云技术,构筑起聚合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多边交易和服务平台,是一所为大学生提供网上创业实战和交流机会的“网上创业大学”。
此外,考虑到年轻创业者办公场地的难题,我市还创立了小微企业集中办公区,这是全市首家由工商局批准设立的集中办公区,由市人社局联合市工商局开辟绿色通道,青岛创业大学毕业学员可直接在办公区进行 “零门槛”注册,并入驻孵化区办公,享受注册地址托管、工商、税务、会计、金融、商务秘书等多项服务。集聚优惠政策、优质要素和社会资源,降低创业成本,有效破解大学生创业缺乏场地难题。
建成50家创业孵化基地
为了帮创业者解决场地问题,市人社局、各区市人社部门利用各类园区、科技孵化器、闲置厂房等资源,采取“政府主导,民办公助”等形式,建设多层次、多种类的孵化基地体系。目前,全市共建成1个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49个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面积达60余万平米,扶持大学生创业者6549人,8家企业登陆青岛蓝海股权交易市场。同时,还建设了以文化创意类为特色的 “湛山创意工厂”作为加速器,打造“集中办公区+孵化基地+加速器”创业孵化链条。按规定,符合条件的创业者,全部享受第一年房租减免100%,第二年50%,第三年30%的房租补贴,高新区等部分区市甚至执行三年房租全免的优惠政策。
青岛市现有面向归国人员的“留学生孵化基地”,面向高层次人才的“高创中心”,面向博士的 “博士创业园”,面向女大学生的“巾帼创业园”,面向农业大学生的 “农业创业园”,面向在校生的“高校孵化基地”,适合大学生特点的“金翅鸟电商基地”等,有针对性地形成产业聚集,帮助更多创业者实现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