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大陕北大保个人简历,陕北熊猫个人简历

昨天,陕西省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挂牌。19日至25日,秦岭大熊猫文化主题展将在大唐西市博物馆举行,市民凭有效证件可免费获得门票。本报记者党云摄

秦岭大熊猫保护取得巨大成就,平均每百平方公里保护大熊猫10只,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保护区16个;陕西省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揭牌,大熊猫国家公园秦岭片区诞生,面积相当于xi安8个建成区.11月19日,秦岭大熊猫文化宣传周开幕式举行。

高科技和生活,“我们变成了大熊猫”;第一个拍到陕西野生大熊猫的老人带着三秦都市报去逛街.11月19日至25日,大唐西市博物馆设立秦岭大熊猫文化主题展,广大市民凭有效证件可免费领取门票。

秦岭大熊猫是“国宝中的美人”!11月19日上午,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陕西省林业局承办的“秦岭大熊猫文化宣传活动”开幕。陕西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薛建兴在开幕式上发布了秦岭大熊猫保护研究的6项成果。

人口显著增加。秦岭是我国野生大熊猫的重要分布区。根据第四次全国大熊猫调查结果,秦岭大熊猫数量从80年代的109只增加到345只,增长217%,为全国之最。平均每百平方公里有10只大熊猫,秦岭大熊猫种群密度居全国第一。

栖息地面积显著扩大。秦岭大熊猫栖息地主要集中在秦岭中段南坡,北坡和西段也有少量分布,覆盖陕西省5市11县27乡。栖息地面积从80年代的1037平方公里扩大到3600平方公里,增长247%,潜在栖息地达到2446平方公里。

保护管理体系日趋完善。秦岭是中国自然保护区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自1965年我省第一个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经过50多年的发展,秦岭已有32个保护区,总面积5591平方公里,占陕西省秦岭总面积的1/10,形成了规模较大的秦岭保护区群。其中,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保护区有16个,总面积3500平方公里。约76%的野生大熊猫及其56%的栖息地受到严格保护。

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自秦岭发现大熊猫以来,已有5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进入秦岭,建立了中国科学院秦岭大熊猫野外研究基地、北京大学秦岭大熊猫研究基地、中国环境科学院秦岭生物多样性野外监测研究站等科研基地。秦岭大熊猫在种群、栖息地、基因、病理、繁育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秦岭物种保护取得重大成就。目前,秦岭已发现种子植物380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7种。有脊椎动物80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5种,被誉为“生物基因库”。在实施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的同时,各种珍稀野生动物也得到了有效保护。朱的数量从最初的7只增长到3000多只,并在秦岭以北的野外成功放生。被国际鸟类保护联盟誉为“世界拯救濒危物种的成功典范”;林麝野生种群和人工繁育总数达到2.4万只。这是世界上首次实施野生放生林麝,被国家林业局评为a级

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17150867" qid="6595530990829966595" mention-index="0">岷山片区、邛崃山-大相岭片区,陕西省秦岭片区和甘肃省白水江片区,其中,四川园区占地20177平方公里,甘肃园区面积2571平方公里,陕西园区面积4386平方公里。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秦岭区的面积,相当于8个西安市建成区的面积(548.6平方公里),占秦岭总面积(57000平方公里)的7.6%。其中,包括12个自然保护区、2个森林公园、2个风景区以及3个省属林业局、16个林场,涉及西安、宝鸡、汉中、安康4市8县的19个乡镇。陕西秦岭区工程建设投资年限为10年。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立将打破大熊猫种群隔离、栖息地破碎化的现状,以加强大熊猫为核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和修复大熊猫栖息地生态系统,加强栖息地连通廊道建设,保护和复壮大熊猫野外种群,降低大熊猫孤立小种群的灭绝风险。


下午,还举行了以“守护熊猫、拥抱未来”为主题的秦岭大熊猫论坛,与会专家共同探讨秦岭大熊猫保护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晚上,《大美秦岭 熊猫陕西》文艺晚会在西安易俗大剧院举行。


最热闹的莫过于秦岭大熊猫文化宣传活动主题展现场了,当天吸引了千余名“大熊猫粉丝”前来参观。


记者看到,主题展分为前言,大美秦岭、熊猫陕西,坚守初心、向芯而行,文创区,秦岭珍稀动植物标本展示区,几大板块生动地介绍了秦岭大熊猫的“前世今生”、数量分布、发现、保护故事、研究成果等。同时,展出了秦岭大熊猫文化宣传活动征集到的书画、剪纸等文创作品。


“妈妈,快来看!太神奇了,我变成了大熊猫!”在展馆“我是大熊猫”屏幕前,佳佳靠近屏幕,她的头像变成了熊猫头像,此时她的左手向右挥动,之前的熊猫头像又换成了另外一个造型,一旁的母亲也上前体验,两人同时变成了“大熊猫”。屏幕前围了许多人,大家争先恐后把自己变成“大熊猫”。


不远处,还有一台“熊猫舞台”机器,刘女士靠近后,屏幕上便出现了她和大熊猫的影像,此时她跳起了舞,屏幕上的大熊猫也模仿她的动作一起跳舞。只见她抬起手,系统自动拍照,刘女士便扫码机器右上角的二维码,她的手机上出现了她和“大熊猫跳舞”的照片。“很有趣,我把这张照片设置成屏保。”刘女士说。


来自安康的李沛远今年4岁,在大熊猫造型前让姥爷给自己拍照,姥爷潘先生说,孩子特别喜欢大熊猫,他专程带孩子来看看。除了“高科技”体验,还有很生活化的产品吸引了诸多人的注意,大熊猫造型的棒棒糖、蛋糕、茯茶、丝巾等等,市民吴女士拿起一个水杯,倒入开水后,杯子上的大熊猫图像就变了颜色,“说到大熊猫就会想起四川,看了主题展才发现,原来陕西的大熊猫更漂亮,陕西的大熊猫野外遇见率最高,而且,这些和大熊猫相关的产品也很有趣。”吴女士说。


在主题展馆内一角,一位老人一手拿着三秦都市报,一手给女儿指着展馆里展出的几张发黄的黑白照片,还招呼女儿给他拍照。


“35年过去了,这些照片都是我第一次进秦岭时拍的……”老人指着照片旁“邰宗武/摄”几个字,微笑着说。老人叫邰宗武,原《陕西日报》的摄影记者,如今84岁,是第一个拍摄到陕西大熊猫憨态可掬的人。


1983年5月底,他随考察组前往佛坪自然保护区,经过连续6天的寻找、守候、跟踪,第一次拍摄到了野生大熊猫的照片,并在《陕西日报》整版刊发,引起了国内一股熊猫考察热。他的这组新闻照片还在新华社发了25张通稿,被我国香港、澳门等地和国外20多家报刊采用,一时引起世界关注。之所以拿着三秦都市报,是不久前本报以《见到大熊猫 他不停地按动快门》为题报道了他和大熊猫的故事。女儿邰亚宁说,以前人们对大熊猫的关注度低,如今关注度特别高,老父亲很激动,说大熊猫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是中国特有的生态保护和文化符号,也是中外合作交流的友好使者。所以她和丈夫陪老父亲前来看看。 该主题展为期一周,在大唐西市博物馆内,市民可凭有效证件免费领票参观。(姬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