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飘扬,男,汉族,中共党员。在《2016胡润报告》中,孙飘扬和钟慧娟以445亿财富排名第28位。在《2018胡润报告》中,孙飘扬和钟慧娟以825亿财富排名第20位。现任江苏恒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江苏省工商联副主席(兼职)。
从国企到民企
孙飘扬,1958年生于江苏淮安金湖,1982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学校被誉为“医药界的黄埔”,医药企业家众多:除了孙飘扬,还包括和盛制药董事长王勇、浙江制药董事长李春波等。毕业后,孙飘扬被分配到恒瑞的前身连云港制药厂担任技术员。连云港是国内明星药企的成长地之一,恒瑞、豪森、康源、郑达天晴等都是从这里崛起的。
连云港制药厂成立于1970年。当初,是“几个大桶大锅”。虽然改革开放后规模扩大了,但技术和产品一直是原始落后的。到1990年,连云港制药厂有300多名员工,但经营困难,陷入困境。32岁的副厂长孙飘扬迎来了第一个重要机遇——,肩负起了厂长的重任。
技术出身的孙飘扬很快抓住了脉搏的关键,对症下药,决定以“新、特”医学的发展为突破口。当年工厂内部反对的声音很多,主要是不确定。
1991年,在孙飘扬的领导下,制药厂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获得了新开发的抗癌药物异环磷酰胺的专利权,并引进了这种国家新药,总投资120万元。当时这笔“巨款”几乎是连云港制药厂一年的总收入,在全厂引起轰动。
然而,孙飘扬坚信,在抗癌药物极度匮乏的时期,这种新药一进入“你没有技术,你的命运就在别人手里。我们要把命运抓在自己手里”。市场,就成了爆炸性产品。
到1996年,孙飘扬已带领药厂开发新产品20余项,其中5项被评为国家重点产品,部分原料药也进入欧美市场,企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短短几年,药厂的销售收入就突破了1亿元。
在孙飘扬的带动下,恒瑞医药于1997年成立了连云港R&D中心;2000年公司上市后,为提高恒瑞医药的技术水平,上海R&D中心建成。后来,恒瑞在成都和美国投入巨资设立R&D中心和临床医学科,分工明确,与连云港和上海R&D中心统一合作,形成了独立、相对完善的创新体系。
恒瑞医药2018年财务报告显示,恒瑞医药打造了一支3000多人的研发团队,其中博士、硕士2000多人,外籍员工100多人。其中,孙飘扬作为技术专家,负责参与了4项国家“863计划”项目的研究,拥有86项国家发明专利和35项世界专利。
同时,
ock-word">恒瑞医药在医药圈有“研发一哥”之称,2018年,该公司投入研发资金 26.70 亿元,比上年增长 51.81%,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15.33%。作为同一梯队的复星医药的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为8.25%。孙飘扬的成功,除了他注重研发,还受益于当时的“国退民进”。相比当厂长的企业机遇,这是一次时代机遇。
上世纪九十年代,是中国企业史,也是中国家族企业历史一个分水岭,其标志就是浙江、江苏等地率先在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先乡镇企业,后国营企业纷纷改制,并由此诞生了许多优秀家族企业和优秀企业家。
连云港制药厂也在这一时期,获省政府批准进行改制,并于1997年完成改制,并变更为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3年后,在医药领域销售迅猛突破之际,恒瑞医药登陆资本市场。
2003年,恒瑞医药启动股改,到2006年完成股改之时,孙飘扬通过MBO(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s)的方式,成为了恒瑞医药的实际控制人。
夫妻店
钟慧娟此前更多是以孙飘扬妻子的身份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但作为翰森制药实控人,她是带领企业成为医药行业黑马的关键角色,而她自身的经历同样富有一定传奇色彩。
事实上,夫妻俩的缘分从中国药科大学开始,两人都就读化学制药专业,1982年同时毕业。毕业后,孙飘扬以技术员的身份进入了连云港制药厂。
据野马财经报道,钟慧娟于1982年7月获得徐州师范学院化学专业本科学位,后成为一名化学老师。1995年,孙飘扬和一个香港老板合伙开了另一家医药公司,也就是豪森药业的前身。由于孙飘扬还在当时的连云港制药厂担任厂长,工作十分辛苦,于是1996年,钟慧娟辞去了教师工作,加入了豪森药业。
1996年,孙飘扬还未到恒瑞医药任董事长,钟慧娟却已辞掉了工作加入了刚刚成立一年的江苏豪森从事企业管理。
虽然钟慧娟并没有制药等相关经验,但是在担任豪森的企业领导者角色后,凭借着勤奋一路从执行副总经理、总经理做到董事长和总裁。
在钟慧娟的带领下,江苏豪森逐渐成为医药行业的一匹黑马。其第一个拳头产品、抗生素药物“美丰”1997年4月投放市场,当年实现销售额3000万元。如今的江苏豪森已具有中国最大的抗肿瘤和精神类药物研发生产基地之一。
因对制药行业及医药工商企业的贡献,钟慧娟获得诸多奖项及荣誉。她也是第十二届和第十三届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18年9月,翰森制药在港交所递交IPO申请书,联席保荐人为摩根士丹利和花旗。
与孙飘扬在医药界的地位一样,最近几年,钟慧娟也一直是国内医药行业女首富。在《2019胡润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榜》中,她以240亿元的财富值位居11位。
去年9月,翰森制药向港交所提交招股文件后,胡润研究院曾评论称:“厚积薄发的豪森医药在钟慧娟的领导下大有赶超恒瑞医药之势,正在谋划的豪森香港上市,或将使钟慧娟的个人财富井喷。”
事实的确如此。钟慧娟及其女孙远全资持有的StellarInfinity,是翰森制药的控股股东。根据翰森制药此前的公告,StellarInfinity持有翰森制药39亿股,持股比例68.35%。按照今天盘中最高市值计算,最新的持股市值高达706.1亿元人民币。
作为恒瑞医药的实际控制人,孙飘扬持有恒瑞医药21.57%股权,按最新收盘价,其持股市值达到583.7亿元。
据此进一步计算,孙氏家族仅在资本市场的财富已经超过1289亿元。在《2019胡润富豪榜大中华区TOP20》榜单中,已能挤进前10,与王健林家族旗鼓相当。
企业离不开创新
在孙飘扬的创业过程中,有机遇,也有贵人相助,但最重要的还是他对创新的痴迷。
创业初期的两场翻身仗,靠的也都是创新。
孙飘扬对于创新的投入从不吝啬。早在1992年,他就在连云港建起了建筑面积2900平米的研究大楼。1998年,他开始把目光投向自主创新体系构建上。公司上市带来的资本加持使得孙飘扬的创新构想得以落地。2000年,孙飘扬又投资近两亿元在上海建立新的研究中心。
目前,恒瑞医药在连云港、上海、成都和美国设立了研发中心和临床医学部,打造了一支拥有3000多人的研发团队,其中2000多名博士、硕士及100多名外籍雇员。这些技术积累是恒瑞医药走下去的资本。
而孙飘扬本人更是公司的绝对技术核心。他参与了4项国家“863计划”项目的研究,个人拥有86项国家发明专利和35项世界专利。
恒瑞医药在医药圈有“研发一哥”之称。
2018年,公司投入研发资金26.70亿元,比上年增长51.81%,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15.33%。相比之下,国内药企的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鲜有超过10%的。同为一线药企的复星医药,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也不过8.25%。
在孙飘扬的影响下,豪森药业的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也常年维持在10%以上。
事实上,我国一直是一个仿制药大国,仿制药比例在9成以上。这也导致了医药市场对进口药依赖度极高,跨国制药巨头一度占据中国医药市场60%以上的的产品供应和产业利润。
关系国计民生的医药产业却被跨国企业所主宰。国内企业既没有议价权,也没有竞争力。
国内药企为什么这么不争气呢?
新药利润虽高,但成本同样高昂。德勤数据显示,前些年,研发一款新药的平均成本为12亿美元,耗时10年;2017年,这组数字已攀升至15.4亿美元和14年。
一旦研发失败,高昂的研发经费很可能把公司拖垮。巨大风险令国内药企望而却步。
可孙飘扬偏偏不信这个邪。他下决心要研发属于自己的新药。
几经调研,他决定将抗胃癌药作为突破口。胃癌是中国特色的高发癌症。全球有近一半的胃癌患者在中国,在我国恶性肿瘤中,胃癌的发病率位居第二,死亡率位居第三,每年有超过35万人死于胃癌。
由于胃镜检查尚未普及,60%~80%的胃癌患者被确诊时已到晚期,5年生存率不超过20%。一经确诊,只能等死。
孙飘扬决定开发这样一种救命药。
2005年,恒瑞医药确立胃癌靶向药项目,历经10年研发,终于在2014年获批上市,产品被命名为“艾坦”。
艾坦是全球第一款用于胃癌治疗的靶向药,也是唯一一款被证实有效的小分子靶向药,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艾坦的研究成果被发表在全球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恒瑞医药的研发团队还赴美国肿瘤年会向全球各国专家做报告,在中国肿瘤界,这还是第一次。
2015年9月,恒瑞医药的另一个新药项目——pd-1单克隆抗体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其海外权益被恒瑞以8亿美元的价格转让给美国incyte公司,这也是中国药企第一次向美国输出创新药技术。
2014年,恒瑞医药创新药艾瑞昔布和阿帕替尼(抗癌药)获批上市,1个创新药已申报生产,另有11个创新药处于不同的临床阶段。
目前,恒瑞医药在创新药开发方面已基本形成了每年多个创新药申请临床、每年有1-2个创新药上市的良性发展态势。
在中国制药行业,恒瑞医药是极少数可以在技术上挑战跨国制药巨头的公司之一。作为中国药企出海的榜样,恒瑞医药也一度被跨国制药巨头视作眼中钉。自2006年起,安万特、礼来等跨国制药巨头就开始合力围剿恒瑞医药,却仍没能挡住它前进的脚步。
2018年,是我国医药界剧变的一年。“4+7带量采购”政策的推出,宣告了国内仿制药高利润时代的结束。作为国内首仿药的“大佬”,豪森药业或将面临不小的挑战。而对于创新痴汉孙飘扬而言,恒瑞制药无异于以逸待劳。
很多时候,老板的人品、格局往往决定了一家公司的走向和未来。
同为医药界的超级富豪,技术出身的孙飘扬专注抗癌特效药领域,以创新驱动企业发展,恒瑞医药稳居龙头;而业务出身的马兴田却把重心放在了商业模式上,一边大搞中药直销,拿地盖房,一边展示酷炫财技快速做大市值。
一边是拯救千万生命;一边是收割万千股民。也难怪康美药业会走到如今这亩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