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范围管理有助于避免项目因范围扩大和不合格清单而可能面临的挑战。项目经理应始终关注项目范围管理,并有效遵循变更程序控制。
项目启动过程的管理
Start是指组织正式开始一个项目或持续到项目的下一阶段。启动过程的一个输出是项目章程。项目章程是一份重要的文件,它正式承认项目的存在,并提供项目的概述。这也是项目章程将粗略地规定项目的范围,项目范围管理后续工作的重要依据。项目章程还将规定项目经理的权利、项目组各成员的责任、项目其他利益相关方的责任,这也是对未来项目范围管理工作中各角色应如何做好本职工作的明确规定,使后续工作能够更加有序地开展。因此,项目的启动过程不容忽视。
范围规划过程
项目范围管理计划是范围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规定了如何定义和确认项目范围、如何创建工作分解结构以及如何控制范围。是范围管理后续工作的依据和指南,需要在充分分析项目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编制。因此,软件的范围直接与需求相关,需求收集和分析的不到位导致项目执行过程中范围不断“蔓延”是信息系统项目失败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就是明确项目需求,做好项目范围定义,确认项目该做的工作,使项目范围清晰化是项目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
范围定义过程
WBS是进度规划、成本规划等项目管理过程的重要输入,WBS的精度和粒度决定了项目进度和成本规划的准确率,因此,创建WBS是项目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创建工作分解结构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
(1)范围规范的清晰性和完整性。
WBS的建立依赖于成功的需求分析和清晰的范围定义。在项目的实际操作中,需求文件要做得尽可能详细,这样需求文件本身就是一个WBS的原型,WBS的分解相对容易。
(2)WBS分解粒度。
WBS分解粒度的确定是对项目经理的一个考验。一般建议最低级别的工作包平均为16个工时(两个人工日)。
(3)3)WBS字典的细节。
WBS作为一个项目的重要文件,可以说是项目开发全过程的工作簿。WBS的字典越详细,项目涉众尤其是团队成员对工作包的理解就越一致,理解偏差也就越小。
制作工作分解结构
范围验证是项目干系人正式接受已完成项目范围的过程。范围验证要求评审可交付成果和工作结果,以确保项目中的所有工作都能正确和令人满意地完成。WBS制定后,确定了一些重要的里程碑,每个里程碑都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邀请相关利益相关方参加阶段评审会议。评审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问题将被记录并立即放入工作清单中予以解决,评审过程中产生的意见将形成评审意见表并形成正式的书面记录。
范围核实过程
范围是最有可能发生变化的基线,范围变化也是最常见的变化。一般来说,范围的变化来自于对用户前期需求或中后期用户新需求的不正确识别。少数情况下,项目组内部的范围会扩散,也就是镀金。为了减少范围变化的频率和相应的不利影响,可以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
(1)建立变更控制委员会(CCB)和变更控制流程。确保项目变更,包括范围变更,在建行控制和变更控制流程的约束下统一进行。
(2)范围变更控制应在范围管理计划中规定。尽量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缩小变更范围,减少不良影响,避免因理解不一致导致重复变更,杜绝镀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