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素有“洋姜”之称,在中国扎根200多年,如今被腌制成泡菜,风靡全国
文字/民生记录(原创首发,抄袭必究)
小时候用“洋火”的时候,不管是大锅饭还是点蜡烛,洋火比打火机更受欢迎。在农村,外来火灾是家里必备的日常用品之一。其实我当时就在想,为什么叫“洋火”?后来听大人们说,外国人传入中国的洋火,叫“洋火”。
知道洋火的由来,还有生活中常见的洋葱、土豆、生姜,还有最早的那种“洋车”,你是说同样的东西吗?都是外国人的东西吗?其实当年只要有“外国”,我们就能猜到都是从外国人那里进口的。
虽然它们是从外国人那里进口的,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它们的存在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比如在饮食上,葱和姜都是民间不可缺少的食物。在笔者印象中,洋姜最受农村人喜爱。大概也是因为生姜可以腌制成咸菜。
五六十年代,甚至到八九十年代,那个时候的人大多不富裕,有咸菜吃,就已经满足了。作为野外非常常见的物种,一到了收获的时候,有些人就会早早起床,在黑暗中挖地。毕竟姜,不管是炒的还是腌的,都是民间流行的野菜。小时候经常和朋友去野外找。我记得那时候,只要在野外看到洋姜,我就很兴奋。毕竟挖开泥土后,一颗颗生姜展现在我们面前,满满的成就感。
洋姜,不是“姜”
虽然菊芋在农村很常见,但很多人对它了解不多。这样一个物种自清朝传入中国以来,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经常被腌制成咸菜,很多人认为是生姜的新品种。其实“洋姜”和“姜”虽然只有一个字的区别,但它们根本不属于一个物种。生姜是姜科植物,菊芋是菊科植物。这就是为什么姜花有点像菊花的原因。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生姜和生姜都是块茎繁殖物种,外观相似,都含有淀粉等物质。
ab39eaa83682551b" />在食用的区别上,姜是实打实的调味品,并不作为主要的食材食用。而洋姜则不同,它不仅可以腌制成咸菜,更可以有烹炒等多种食用方式。所以洋姜曾经也被人们称为“救命粮”。
洋姜亦有药用价值
这样一种曾经的救命粮,不仅有食用价值,甚至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近几年非常火热的“菊粉”其实就是洋姜的提取物。根据笔者的了解,因为菊粉属于水溶性膳食纤维,所以要比其他普通膳食纤维强很多,再加上菊粉在降血糖、降血脂、减肥、通便等方面,应用范围很广,因此菊粉又被称为“黄金纤维”。
而洋姜除了可以提取出菊粉之外,本身它的块茎其实就有着清热凉血、消肿等作用。这一点在药学典籍《怒江药》中就要提及:块根治风湿筋骨痛,肠热泻血,跌打损伤,鼻腔衄血等症。此外在《蒙植药志》中亦有对洋姜药用价值的描述。
洋姜的种植现状
虽然说洋姜既有食用价值又有药用价值,但是它在我国的种植面积并不多。根据笔者的了解,之所以没有激发出洋姜的种植积极性,说白了主要还是因为市场收购价格的原因。目前洋姜的收购价格普遍在一两块一斤,甚至低至几毛。对于农民来说,栽种洋姜的经济效益并不高。

实际上,收购价格低,从侧面也反映出来洋姜的“尴尬”。在食用上主要被当“咸菜”食用,甚至比不上生姜作为调味品的重要程度。而在药用价值上,菊粉提取又需要去除蛋白、胶质、粗纤维以及矿物质等一系列工艺流程,所以提取成本很高。种种原因下,洋姜的地头价很难上涨。
本期话题讨论:你挖过洋姜吗?对于洋姜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