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研究院:绿鞋机制是什么意思?
想了很久,不知道如何下手,就直说吧,看看今天的“绿鞋机制”是什么。
640.webp.jpg
起源:
起源于美国的绿鞋机制,可以看作是一种辅助新股发行的机制。它以1963年波士顿绿鞋制造公司的首次使用而命名。1995年,中国b股首次采用绿鞋机制。2001年9月,中国证监会发布《超额配售选择权试点意见》。2006年,超额配售选择权被纳入《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承销商可在股票上市之日起30日内,借机以相同发行价格增持15%(一般不超过15%)的股票。
工作原理:
工商银行在2006年首次公开募股时采用了“绿鞋机制”。随后,中国农业银行和邮储局在上市时引入了这一机制。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在发行结构中,有以下表达式:
画
这段话有三个关键信息:1。最初的发行规模和绿鞋全面锻炼后的发行规模。若初始发行规模为发行后总股本的10%,则绿鞋全面行权后实际发行规模可达总股本的11.5%;2.超额配售权比例。根据监管要求,4亿股以上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可采用超额配售权,超额部分不超过首次发行规模的15%;3.超额配售权的拥有者为——家联合主承销商,即是否使用超额配售权,由主承销商说了算。
1.如何实现15%超额配售?
“绿鞋机制”分为两种运作模式:第一种运作模式是按照发行规模的100%发行新股,不发行超过15%的“绿鞋”。公司将与基石投资者签订“延期集合计划”(DeferredSettlementAgreement),即公司先拿基石投资者的钱,但暂时不会给基石投资者股份。
第二种方式是在没有基石投资者的情况下使用,即发行新股时仍按发行规模100%发行,同时公司向大股东借入相当于发行规模15%的股份,通过承销商1向机构投资者派发115%的股份。
无论哪种发行方式,这个环节的结果都是发行人发行了初始股票,承销商拿到了115%的资金。然而,第一种方式,投资者只获得了100%的股票,而第二种方式,他们获得了115%的股票。
2.可能的结果是什么?
《农业银行首次公开发行A股发行安排及初步询价公告》对行使“绿鞋机制”权利的可能结果阐述如下:
640.webp (1)。使用jpeg文件交换格式存储的编码图像文件扩展名
超额配股权不用很容易理解,就是承销商按照100%的规模发行,不涉及15%的超额,和没有绿鞋的发行没什么区别。
超额配售权行使时,根据绿鞋是否行使,可分为两种类型。(1)绿鞋不行权,即承销商随后在二级市场买入相当于超额配售份额的股票,并交付给基石投资者或返还给大股东。一般来说,这种情况发生在股价突破的时候。承销商以低于IPO的价格从二级市场购买股票,收到的初始资金就是IPO价格,所以承销商会得到一定的差价。(2)绿鞋的锻炼。无论是全额行权还是部分行权,都意味着承销商没有在二级市场购买股票或者没有购买相当于超额配售部分的股票,因此发行人需要增发股票来完成股票交割。这种情况下,发行人最终发行数量会超过初始发行数量,一般出现在股价高于IPO价格的时候。
3.为什么要引入“绿鞋机制”?
绿鞋机制的引入可以稳定新股的股价。在超额配售的情况下,如果股价破发,承销商有动机在二级市场买入,赚取二级市场股价与IPO价格的差价,从而起到一定的“护市”作用。
在“绿鞋机制”中,每个玩家都会有一个双赢的局面。首先,上市公司可以通过“绿鞋机制”稳定股价和市场前景表现。其次,稳定市场的交易者可以通过差价套利;即使在没有“后盾”的情况下触发“绿鞋机制”和“超额配售”,同样是承销商的市场稳定者也能赚取1.5% ~ 3.5%的承销费和1%的经纪费。
所有参与IPO的投资者,无论是基石、机构配售还是散户,都可以通过“绿鞋机制”享受到更稳定的市场表现和可观的投资收益。
还有几点需要说明。具体超额配售数量由承销商根据申购情况确定,在申购过程中确定,而不是提前确定。以农行IPO为例,7月6日为网上资金申购日,超额配售确定在7月7日,即T 1。
其次,超额配售权往往面向网上投资者这一部分,对网上投资者的超额配售是通过向大股东借股或延迟向基石投资者结算来实现的。
“绿鞋机制”在国外应用广泛,具体的分销案例可以自己查看,网上很容易找到脸书、小米等公司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