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农业创业园,新会创业园 办公楼

光明网 张薇

江门,又名五邑,被誉为“最美侨乡”。不仅有开平碉楼、天堂鸟等国内外著名景点,还有新会陈皮、顾靖烧鹅等美食,让每一个海外华人都梦寐以求。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时间点,9月28日,“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线上主题活动第二站来到江门,来自中央和地方的30余家媒体深入走访,从普通百姓的口中探寻侨乡最美的生命密码。

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员工:老一辈华侨的家国情怀令人感动

广东江门,古称五邑,素有“中国第一侨乡”之称,人口400多万,但在全球107个国家和地区有500多万华侨。

五邑华侨博物馆是展示五邑华侨历史文化、推动江门文化名城建设的重要载体。华侨文物馆藏包括侨信等实物史料3万余件,书画等文物3500余件,分级文物论文700余篇,数量居全国华侨博物馆之首。

武夷华侨博物馆中国工人画像。张伟照片

走进博物馆,由博物馆使命与文化创作部主任蔡担任讲解员,带领大家以激昂的声音走近这段历史。“小鸟们高兴了,过年了,去金山赚钱,赚了几千金银,回来看房买田。”展厅墙上的一首中国工人之歌是蔡用广东方言演唱的。

但是,梦里的金山,想去也去不了。即使我在太平洋的风浪中幸存下来,也可能无法通过移民局官员近乎严厉的审问。我看到展厅里陈列着一张“告白纸”,有两米多长。黄皮书列出了近百道广东方言题,包括:“你是哪里人?”“你在这里做什么?”今天,这张“告白纸”在玻璃陈列柜里静静地摊开,而它却被那些过去的中国工人扛在身上,被他们反复背诵。

一本不起眼的劳动日记,详细记录了海外老华侨的艰苦奋斗和忧国思乡的情怀。

新马来西亚华侨郑朝炯的故事感染了在场的观众。抗战时期,郑朝炯听说日本侵略者入侵家乡,于是沿街叫卖瓜子,筹集资金支持祖国抗战。他还说服妻子将刚出生的儿子卖给别人,并将出售所得全部捐给祖国用于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结束后,父子俩终于见面了。当长大的儿子看到他的父亲时,他问他的父亲为什么要卖掉他。郑朝炯含着泪说了五个字,——,“先有国后有家”。

华侨郑朝炯雕像。张

华侨郑朝炯的“卖子救国”契约。张伟照片

博物馆以声、光、电,大量实物、图片、文字,生动展现了江门侨胞勤劳勇敢、百折不挠、献身祖国的英雄姿态。环顾博物馆,有的观众放慢了脚步,有的在摄影展前失去了理智,有的甚至表达了“血浓于水,我们来谈谈吧”的感受。

蔡说,她选择做这份工作,是因为她也受到了海外华人爱国故事的感染。为了把他们的故事讲好,她还在业余时间看了很多资料。她进图书馆时唱的那首民歌,就是她花了很长时间找当地老人学唱方言的那首。“这些华侨对家乡和祖国充满了深深的爱。他们的坚定和坚持,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也是这座城市最重要的精神内涵。我希望把他们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李锦记首席工艺师:百年品牌的制胜法宝是创新


走进位于江门市新会区的李锦记(新会)生产基地,就像走进一个顶级的酱料王国。


橱窗里,摆满了各式琳琅满目的蚝油、酱油、辣椒酱、方便酱及XO酱等人们耳熟能详的调料。甚至员工食堂的桌面上,用的都是自家产品。


墙上展示的酱油生产流程图。张国勤 摄


作为百年品牌,130年来,李锦记从原来只有蚝油和虾酱的渔村小作坊,发展到拥有220多款产品,远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欧美、东南亚,甚至在地图上很难找到的一些岛国,都有李锦记的产品在销售。


而成立于1995年的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于1996年4月在新会逐步投产,现有员工约2500人,各种酱料产品每年的总产量达五十万吨以上。生产基地面积达2000亩,是目前李锦记集团旗下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


李锦记(新会)生产基地。张国勤 摄


年逾70多岁的首席工艺师杨洁明,仍然对二十多年前自己加入公司来到新会的场景记忆深刻。“22年前,这里是一片荒地,芦苇草长到跟人齐胸高,没有路通到这里,来这要坐轮渡,半小时一趟。也没有灯,晚上下雨打雷的话,一声雷响,漆黑里双手都看不见。”杨洁明说。而就是这样艰苦的创业环境,没有吃的,没有固定的宿舍住,但包括杨洁明在内的7、8个拓荒者,就这么扎根了下来,经过这么多年,企业发展到这个规模,凝聚了太多人的心血。


在新会基地主办公楼的外墙上,李锦记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永远在创业”几个大字十分醒目,仿佛在提醒过往的员工,企业发展得再大,也务必要牢记初心。


“这里的确是一个务实又创新的公司。”2003年加入公司的高级人才资源及行政经理关镇威说,他认为,而这种特质,也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制胜密码。“一个百年品牌,在传统方面,坚持品质,坚持传统工艺,就算成本越来越高,也要坚持;在创新方面,则唯有不断推出新的产品,进军新的市场,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走向世界各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葆有旺盛的生命力。”


在基地办公楼的橱窗里,看到了独具特色的熊猫元素外包装李锦记调料,以及公司开发的一系列特供航天产品。原来,在“神舟九号”“神州十号”“神州十一号”重大航天工程中,都有其身影。


“打个比方,不管是一辆车也好,一艘船也好,如果你永远不去改革,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那就好像在海里面逆水行舟一样,就会退回来。所以要有创新精神,要求我们不断进行改革。”杨洁明的话,朴实而生动,却道出了一位老职工眼中的企业成功密码。她还笑着告诉,就算企业做到这个规模和程度,她仍然认为未来有很大的进阶创新空间,“中国的风味,中国的调料,非常受世界欢迎,如何满足外国人的嘴巴,我觉得还有很多文章可以做呢!”


珠西交通枢纽项目建设者:抓住重大机遇华丽转身


江门的最后一站,们来到了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承建的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市成熟配套EPC项目部,实地查看了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的施工现状。


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位于江门市新会区枢纽新城,毗邻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将汇聚江湛铁路、广佛江珠城际、广珠城际、江恩城际以及江门城市轨道交通线等6条轨道交通线,建成后将达到8台20条线的规模,是省内仅次于广州南站、深圳北站、佛山西站的第四大轨道交通枢纽。


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的设计沙盘。张国勤 摄


据项目总承包副总经理刘新佳介绍,目前新会站到广州南站约需一个小时,江门站建成通车后,将缩短到30分钟。


“我们特色是整个江门站是一个树杈型的造型,采用生命之树小鸟天堂的造型,结合了地域特色。在站房我们采用了双向通道的电梯,这在我们国内站房里是第一个。”刘新佳说。


此外,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还采用高架候车室形式,候车室内两侧布置设备用房和商业夹层。规划主体站房面积4万平方米,配套设施工程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整体计划总投资约为40亿元,是集合多种交通功能建筑和商业开发于一身的综合体。


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施工现场。张薇 摄


在施工现场看到,建设施工吊车和工人们正在忙碌劳作,工程建设已具有一定规模。刘新佳告诉,等项目建成后,向北就可以直达广佛核心地带,向南可以至珠海、澳门,往东到深圳、厦门、上海,向西至贵州、广西。“这就形成了四通八达的轨道交通路网,让江门站成为真正的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发挥珠三角辐射粤西乃至大西南交通门户的重要功能。”


回忆过去,刘新佳还记得多年前江门地区交通不够便捷的情形,“现在,乘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东风,江门珠西交通枢纽建设如火如荼。时代在飞速发展,希望江门抓住重大机遇华丽转身。”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江门交通建设大踏步提速时,江门人也没有忘记对美好家园的守护。巴金先生笔下的梦幻之景小鸟天堂就位于江门市,景区里栖息着夜鹭、池鹭和小白鹭等40多种鸟类共3万多只鸟儿,为有效保护小鸟天堂一带的生态环境,深茂铁路在途经景区路段创新采用全球首例高速铁路全封闭声屏障,声屏障全长2036.35米,在保留乡愁之韵的同时,也为江门的发展之路涂抹上了一份坚守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