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春八月九日电(记者题:(新华全媒头条)绽放在盐碱地的铿锵玫瑰——37名东北女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邵美琪和李双喜
又是一年的就业季,那时候青春热血,奋斗正好是那个时候。
在吉林省洮南市,37名女大学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他们扛着锄头,做起电商,闯进高端超市,就像盐碱地上盛开的铿锵玫瑰,书写着“新农民”的勇气和毅力。
一只黏豆包唤醒的创业梦
“进洮南府,先吃两两土”。洮南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干旱多风,盐碱地丰富。很多人出去后不想回来。
2014年,王赫回来了,成了这个女兵的队长,大家的“何姐”。
1982年出生,南开大学毕业后,她当老师,开了一家教育机构,而她的丈夫张迈克是一家公司的老板。
原本远离家乡的城市生活轨迹突然转了个弯。
有一次,王鹤和两个“发小”聚在一起,吃着老家的粘豆包,乡愁再也抑制不住。洮南是我国重要的绿豆集散地之一,但绿豆多以原粮形式散装销售。“一吨绿豆赚50元。这么好的绿豆卖不出价钱。我不甘心。”王鹤说。
四年前,王赫不顾丈夫反对,带着苏州大学毕业的蔡万润和吉林大学毕业的王一鹤回到家乡,自筹资金成立了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型农业合作社。
他们从一个在网上卖绿豆的简单想法开始。但是,一包三个月卖不出去。
女孩们苦思冥想,走不了老路,像父母一样,一车一车卖绿豆。“大城市的人喜欢吃杂粮,认品牌,认品质。我们得找个牌子!”他们决定采用有机种植、手工精选、小包装,走向高端市场,并将品牌命名为“淘宝”,意为“洮南的宝贝”。
为了把产品卖到全国,女生坐几十个小时的硬座火车,从来不买卧铺。六个女孩挤在上海一个50平方米的小屋里。如果他们起不来,他们就睡在地板上。第二年,他们把杂粮卖到上海、广州,在高端超市里获得了一席之地。
从有机种植、人工摘粮、深加工、品牌经营,从50多平方米的小作坊到2.5万平方米的创业园,产品已入驻上海40多家超市。陶宝终于打开了局面。
三年来,他们与50多户农民签订有机种植合同,增加收入300多万元。“跟着他们种地,收入翻了一番!”合作社农民陈锋说。
37种回乡理由 同一个创业梦想
陶楠很小,她的创业故事很出名。
“大学毕业的女生”和“下乡种地”,这些标签让淘宝从一开始就备受关注。随着淘宝的发展,越来越多不看好它的人竖起了大拇指。同时,淘宝吸引了越来越多来自洮南的女大学生。
24岁的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张忠岳(音译)因为父亲身体不好,悄悄决定回国加入淘宝。母亲注意到后,没有直接反对,而是加入了淘宝的快递公司探索道路。两个月后,母亲对大学生的努力工作印象深刻,同意了女儿的选择。
“40磅重的箱子一点也不含糊.你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努力和发展速度。”张忠岳的妈妈说:“在这里,钟悦内向的性格变得比以前开朗快乐了。”
焦琦,30岁,来自Xi外国语大学
pan>毕业后,在上海外企做白领。“那种挤地铁、坐格子间的漂泊生活不是我想要的。”焦琦说,“我们回乡卖豆听起来像小打小闹,但是能在家乡自己做事业反而找到内心的自由。”现在,焦琦每天穿着大花布衣服穿梭于乡镇各种活动中。在团队里,每个人都找到自己的定位,每个人又都身兼数职。
“现在最让我有成就感的不只是创业,还有看着这些小伙伴们每天都在成长。”王荷说。
傍晚,团购订单的货车开进园里,姑娘们都来搬箱装车。突然大雨袭来,没有人躲雨,都在雨里奔忙。
王一鹤站在大雨里指挥叉车和货车,全身湿透,鞋子陷在泥里、裙子溅上泥点……“这是我们的事业,不会耽误一天的。”
一支团队里的21个“老板”
洮宝创业园还是一个孵化基地,目前已经有21家中小企业在孵化基地里成立,包括商标代理公司、互联网耗材公司、广告公司等。也有21名女大学生当上了创业公司“老板”,齐霁就是广告公司的销售总监,23岁。
“齐总,又拉了什么大订单啊?”大家叫她“齐总”,而齐霁也总会带来奇迹,上个月她一个人拿到了40多万元的广告订单。
刚刚给客户打电话还一本正经的齐霁,接着就光着脚丫在铺平的广告布上指挥安装。当被问及梦想时,这个脸圆圆的“95后”总监笑着说:“我想赚钱呀,谁说回到贫困家乡就赚不到钱呢?”
张钟月利用专业知识开了一家商标代理公司。“当初要是进入北京律所,几年内都只能做助理。在家乡,回来第一年就当上了老板。”张钟月说。
洮宝为她们的公司提供注册资金、办公场地以及社会资源,但并不干涉她们的发展。它更像回乡追梦者的乐园,每年吸引几十名在校大学生,并种下更多创业梦想。其中还包括王荷的丈夫,还有另外几个姑娘的男友……
8月的洮南,骄阳似火,正是田里的绿豆苗茁壮生长的时节。
洮南开发区里,洮宝14万平方米的新园区正在筹建。未来难预知。但这些走出洮南又回到洮南的女大学生们,正用自己的方式做着新农人、新农业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