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干净净,中国奇强”。
还记得这个传遍大街小巷的口号吗?曾经,一个叫奇强的洗衣粉品牌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普通人的最爱。20世纪90年代,奇强曾在国外品牌的注视下占据中国销量榜首。
但是现在,市场上很难看到奇强,基本上消失了。近日,奇强母公司南丰化工传来消息。由于长期亏损,南丰化工不得不以1.97亿元“奇强”这一当年的明星产品,将不再属于南风化工。.这样的价格将日化板块等资产出售给山西焦煤运城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曾连续三年全国第一,创造洗衣粉国货的奇迹
齐强的母公司南丰化工,原是山西运城的一家盐业生产公司。1992年开始涉足日化行业,生产洗衣粉。自此,齐强洗衣粉成为南丰化工的支柱产业。为什么奇强崛起迅速?答案是:抓住机遇,采取“农村包围城市”,迅速攻占农村市场。
当宝洁、联合利华等外资品牌在城市走红时,奇强悄悄把“团队”带到了靠近农村的地方。在农村市场,奇强采用了最简单的宣传方式,如墙绘小广告、小传单、现场去污演示等营销活动,使得品牌在农村市场深入人心。
通过这些策略,齐强把洗衣粉传播到了农村上千家小店,销量迅速增长。从1992年的7千吨到1994年的5万吨,再到1995年的8万吨、1997年的23.5万吨;销售额也是直线飙升,1994年1.36亿元,1995年2.78亿元,1996年5.86亿元。从1995年-1997年,连续三年全国销量第一。
在发展初期,不得不说齐强的领导层非常懂得战术,在农村市场成功之后,又开始进入城市。1997年,奇强“冲”北京,一口气送出30万台奇强风车,在北京迅速走红,市场份额从2%上升到30%,打了一场漂亮的攻城战。1999年,奇强再次入侵上海,采取了大量的广告策略,三个月内销售额从40万元激增到200万元。
90年代,可以说是齐强洗衣粉最辉煌的时代,一个民族品牌迅速崛起并创造了传奇。
陷入“价格战”,日渐衰落
1993年至1995年,联合利华、宝洁旗下的神秘、浪潮、碧浪等品牌相继进入中国。因为水土不服,一时找不到方向,给了国产品牌一个快速崛起的机会。但是国外品牌很快就明白了国内品牌的玩法。1999年,奥妙率先发起了一场针对汰渍的价格战,很快将汰渍拉下马,抢占了中国洗涤用品第一的位置。随后,国货品牌也不甘落后,国产洗涤品牌雕牌将洗衣粉价格降到29
元/箱,跌破消费者30元/箱的心理防线。正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虽然雕牌也过了把洗涤市场“老大”的瘾,但连带浪奇、奇强甚至雕牌自己等中国本土洗涤品牌,都掉入依赖低价战术的怪圈。大打价格战,让本土品牌受伤不小,至2001年,南风化工的洗衣粉销量急剧下降,全年仅29万吨,利润也明显减少,毛利率只有17.02%,强悍的奇强由此开始进入衰退期。奇强积累起来的低价优势荡然无存,而低成本的广告也让奇强无法支撑起消费者的情感诉求。

销量的下滑,营销费用的居高不下,让奇强难以为继,陷入发展困境。问及奇强的现状时,一位日化圈内人士直言道:“小地方的销售还凑合”、“消费力低的社区或者偏远的乡镇卖得还可以”。对多数消费者而言,记忆中的奇强,确实也只有洗衣粉了。
奇强败在哪里?
作为最早上市的日化企业中的一员,奇强和白猫、两面针、索芙特这些企业一样,都曾经有过各自的巅峰时刻。
说到奇强的失败,可以说是和大多数国货日化衰落的原因一样:
首先是市场反应的严重滞后、经营手段的循规蹈矩、缺少变通。
其次是缺乏变革之心、与时代和消费者严重脱节。
最后是营销渠道的老化,是奇强被市场遗忘的关键所在。

当然,奇强也不是一成不变,也曾试图做一些改变来扭转局面。比如, 2015年,南风化工试水研发洗衣凝珠并推出婴童品牌--天使,但和浪奇的洗衣凝珠一样销售都不乐观。2018年,南风化工推出了奇强超微系列新品--超微植物皂液,在天猫旗舰店的月销量为0,市场上也难闻其音。
战略定位模糊不清,品牌竞争优势逐渐丧失,在互联网时代,奇强动作缓慢,已经完全跟不上行业的节奏,想再翻身着实艰难。
2017年南风化工公司实现营收18.73亿元,同比下降12.3%,净利亏损4.21亿元,其中奇强等日化产品业务营业收入8.99亿元,同比下降19.86%。
如今,可能只剩下“南风犹在,不见奇强”的唏嘘。

另外,奇强也曾是成龙代言,这个锅该他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