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疫情让鱼市迎来寒冬期?他却逆风而上,放弃了深圳优渥的工作条件,回到湖南开始了养殖之路,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份大胆的计划:未来三年他要把鮰鱼养殖年产量提高到300万斤。他的底气在哪里呢?笔者带着好奇采访了湖南鮰鱼养殖户农得仁。
知道农民得仁是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当时他给我看了一个短视频,内容是《给自己一个有鱼的地方》,很短,但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经过接触,笔者发现这位1992年出生的大学生,还不到30岁,就放弃了深圳的高薪工作,来到农村开始了自己的鲶鱼养殖之路,真的是了不起。
谈及鲶鱼养殖,农德仁说:“我是2016年开始养殖的。当时主要是上班,养鱼是副业。今年疫情好转后,我下定决心投身鱿鱼养殖,辞掉了原来的工作。我从深圳来到湖南耒阳市,一心一意开始种地。”为什么选择养殖鲶鱼?对此,农德仁表示:“刚到湖南的时候,我在众多的鱼类品种中选择了鱿鱼,这也是看好后续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农德仁说,有一些鱼。你知道市场为什么难走吗?因为有些鱼的品质差异很大,很多养殖户不注重水质和环境的控制,不关心饲料的质量。结果,产生的鱼泥腥味重,肉质差。“养鱿鱼是因为我觉得养殖鱿鱼的风险比较小,可以高密度种植。”他笑着说,眼里闪着智慧。他说:“我家以前搞网箱养殖。虽然我不是水产养殖专业毕业的,但是在工作的时候,为了做好养殖工作,我也抽空去大学学习了一年关于养殖的理论知识。”
刚要大吵一架的农德仁,今年不仅遭遇洪水,还遭遇疫情。对此,农德仁表示:“我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疫情刚刚好转。当时湖北还在担心,鲶鱼鱼苗只能去湖北批发鱼苗。已经是五月了,好鱼苗很少。而且,因为疫情很多地方的鱼苗普遍比较瘦,因为没有喂。”
为了解决困难,这个年轻人不知道跑了多少路,找到了多少人,脚都磨破了,嘴里说着脱皮。终于,上天眷顾了,他在湖北找了一家还算正规的大牌苗厂批发鳀鱼鱼苗。他说:“找好苗子,然后精心培育,保证鱿鱼无病,后期慢慢调理,鱿鱼的成活率还是很高的。”令人高兴的是,因为农德仁在饲养期间精心饲养了60多亩鲶鱼,只有几十条零星死亡,所以他对后续养殖规模的扩大越来越有信心。
谈及凤尾鱼的经营经验,农德仁说:“要不是担心疫情后整个市场经济的衰退,我原计划第一年种100万条凤尾鱼。经过慎重考虑,我决定第一年种25万尾凤尾鱼,清空两个大水库,把风险降到最低。我吃了水库里所有的饲料。我卖的凤尾鱼大小1.7-3斤,价格还不错。价格好的时候,有的卖到了7.2元/斤。
农德仁说:“你看!这是我的池塘。目前我的鱼苗都是湖北产的。现在鱼还小,3到1斤的鱿鱼也不少!”他说,据估计,他的鱼塘明年将产30多万公斤凤尾鱼作为成鱼。对于未来的市场情况和发展目标,他笑着说:“后续市场依然乐观,市场正在好转。我希望在未来三年内把年产量提高到300万斤。”
作者:朱诗岩,中国水产养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