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315”特别报道教育行业
中国网财经2月26日讯(记者丁度)近日,美股上市公司达娜教育因“先就业后缴费”业务再次被曝“欺诈招生”。据中国网财经记者了解,近年来,“虚假宣传”“退费难”“教育分期贷款”成为教育培训行业的投诉热点。
这些投诉涉及10余家企业,均为知名教育培训机构,包括达娜教育、头对头、阿卡索国外教育网、沪江教育、华尔街英语等。
培训机构普遍开设“教育分期贷款”
戴恩教育上市后,因“先就业后缴费”的贷款,屡遭学员投诉。
2006年,丹麦教育在行业内率先推出“先就业后付费”的培训模式。虽然这种模式屡遭学生投诉并引发诉讼,但戴恩教育坚称“先就业后缴费的业务”确实存在,不存在欺诈行为。”并表示,截至目前,已有10多万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成为这一模式的受益者。
据中国网财经记者了解,向学生开售“教育分期”贷款并非个案。一对一、华尔街英语、英孚教育、微博教育、沪江网校、家教ABC等培训机构都参与了此类业务。随着这种模式在培训机构的逐渐普及,问题也随之而来。很多学生贷款后觉得很难退课,还贷压力也很大。
近日,有媒体报道,一名大学生从华尔街英语报班网贷平台上拿走了16万多元的“培训贷款”。上了一段时间课,学生要求退款,但是很难拿到退款。还有一个学生也遇到了一对一办理贷款后很难退款的问题。记者在微博、贴吧、论坛上看到,类似的帖子被教育培训机构的“教育分期贷”给“坑”了。
据报道,培训机构的一般做法是将贷款打包为“分期付款”进行推广,而没有提及贷款的限制性条款和风险。然而,当学生想要归还贷款时,培训机构出于各种原因延迟归还,但学生仍然必须按时偿还贷款。
目前,关于“教育分期贷款”存在一些争议。有专家认为,“教育分期贷”是换了马甲的“校园贷”,应该一棍子打死;但也有人认为,“教育分期贷款”在帮助弱势学生获得公平教育方面具有显著的普惠金融价值,不应被一刀切地赶出市场。
多家培训机构被曝虚假宣传
据记者梳理,除了“教育分期贷”成为重灾区外,虚假广告也是投诉焦点之一。近日,江苏卫视投放的一对一广告,称“10个学生一对一选6个头像”,涉嫌虚假宣传。去年5月,媒体爆出一对一领导利用“状元”标签作为宣传噱头的消息,让参加培训或想参加培训的人“相信榜样的力量”。有网友在网上发帖,称领导一对一虚假宣传: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大量三级专科教师在其中任教。
受到虚假宣传的还有嗨王雪、尚德、中冶网校、达娜教育、中工教育。值得注意的是,刚刚借壳上市的中公教育,2015-2017年共遭受10次工商行政处罚,涉及虚假宣传、违法广告、对培训效果承诺保证等。
而一些培训机构却各种抱怨。在“中国品质里数”投诉平台,近百人投诉英孚教育,投诉内容包括电话营销和多次骚扰
试听洗脑、上课欺骗,入学不满意退学不退费,使学员陷入“培训贷”难以脱身。其实,培训机构的乱象不止这几点,2018年1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明确要求停止使用含有色情暴力、网络游戏、商业广告等内容及链接,或利用抄作业、搞题海、公布成绩排名等应试教育手段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App。当时,大量严重违规的App下架,事件涉及企业众多,被曝光的企业包括“学霸君”、“作业帮”、“我要当学霸”、“小猿搜题”、“互动作业”、“纳米盒”“天天练乐乐课堂”等。
但是,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仍有部分App顶风作案,出现涉黄信息,,有些不良App换个马甲以公众号、小程序的形式链接游戏和商业广告,有的学校暗示家长装App查分数看考卷,有的还有付费陷阱。
中国网财经记者将对这些教育乱象问题持续关注。
(责任编辑:张润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