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成都货架批发市场在哪里,成都开超市在哪里进货渠道

从成都火车站旁沿街叫卖的27个个体户,发展成8万人在塘边经营的荷塘批发市场,再到金牛区年营业额数百亿元的荷塘商业区和——的西部商业小镇

一代又一代的四川人、湖北人、浙江人……在一个叫“荷塘”的地方挥洒汗水、施展智慧、追逐梦想,为8000多万四川人和广大西部地区提供了10多万种物美价廉的衣服、小百货和中药材。

商人的理想和青春在这里竞相书写商业传奇,是改革开放40年的生动注脚。

“早一点”的致富秘诀

20年来,国际服装设计师孔每天都要凌晨3点起床,4点前赶到成都金牛区荷塘商圈大成市场。这让瘦弱的孔更加郁闷:“批发市场周末也照常营业。”然而,经过20年的努力,已经从一个只有几尺柜台的小贩变成了拥有多个服装品牌的孔董事长,他的产品在成都各大商场的80多个柜台销售。

早市起源于商品短缺的时候。外地贸易商坐夜车赶到成都,一大早进货后立即赶回去卖,既能抢到热销的“美货”,又能省下一天的房款。批发市场的很多小摊位,在早上5点到6点的高峰期,可以卖出价值10万元的商品。如今商品丰富,交通发达,但“市场开得早,商业订单就多”,荷塘商圈仍有上千家商家沿袭这一传统。

“我们60后、70后商人的成功,不是靠智商和情商,而是靠勤奋和务实。”大成市场二楼41号商户石广灿说。在荷塘商业区,如果你随便走进一家店铺,和一位衣着朴素的店主聊天,你可能会听到一个“成吨卖服装”的丰富传说:1999年开始经营服装的闫家林,已经开了100家店。“继承父业”的钢铁侠去年卖出了100万条裤子和900万套衣服.最励志的故事是一个帮助商家上车的“背影”。

冬虫夏草之王钟双全,比孔还要“早”。1978年,他在火车站附近的人民北路上摆摊卖中草药。“现在只有27户个体户。”说起荷塘的来历,钟双全还记得:“批发市场开始专营药材,后来有了日用品。”钟双全起步早,转型早。1989年,四川省组织个体户到新加坡等国旅游。钟双全观察到,冬虫夏草、天麻等中草药已成为大众化的保健品,回国后迅速调整销售方向。如今,他经营的成都金通医药连锁有限公司以“钟石虫草分公司”为品牌,虫草交易量位居全国前列。

“没有坚持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荷塘市场。”钟双全说。20世纪80年代初,火车站附近的摆摊式经营导致人员复杂、社会治安和市场混乱,成都政府要求整改。工商部门没有简单取缔市场,而是在荷花盛开的池塘边为最早吃螃蟹的个体户设立了大棚市场,并放置了水泥平台供商家经营。起初市场条件差,吸引力不够,干部们就每天租公交车到车站接洋商,进市场就敲锣打鼓欢迎商人。购买后,送回火车站或汽车站。

到1998年,荷塘市场注册商户超过3万家,每天有8万名市场经营者,年营业额近百亿元,在中国综合贸易市场排名第七。主要经营服装、鞋类、纺织品、摆件、玩具、塑料制品、服装辅料等12大类3万种商品,其中不仅批发商品为二级市场的Sic

“一花独得不是春”,当地政府迅速采取措施。2001年,工商部门与国有市场完全脱钩,由市场开发服务中心负责日常管理,批准建设大成市场和蓝光金莲市场两个民营市场。

占地7万平方米的大成市场一期仅用了131天就建成了。配备大量电梯、停车位、货物装卸区,设立时尚网站,搭建电商平台,与省内外服装协会建立战略联盟,共享信息资源.精品服装批发和知名品牌代理商成为两个新市场的“手铐”,年交易额达到100亿元左右。

市场上的服装批发商行动更快。“在68个流程中,外国制造商需要25天才能收到订单。我们在成都只需要5天。”大成市场卖双面羊绒的石广灿

说。服装产品风格时效性特别强,稍晚半天一天就成了“撵款”和“仿款”。在荷花池,时间真的就是金钱。


大成市场朱唐杰的“快字诀”,是只做裤业“风向标”。通过提高待遇、分红,让员工每天像“打了鸡血”一样快乐上班,通过各种渠道迅速集中全国最好的裤子。现在网络发达,产品同质,在这个一不小心就会被“拍在沙滩上”的行业,朱唐杰连续多年实现年均20%的业绩增长。


荷花池商圈的黄勤勤,则在宏正商业广场开了一家名为61TOY的玩具租赁公司。她认为这个“多赢”模式基于快速周转、零库存:公司平时不先购置玩具,在网上接到订单后,立即从批发市场拿货、实现新货零库存;玩具批发商扩大了销量,实现了快速周转;家长网上下单,上千元的玩具租1天只要几元钱,还避免了玩具浪费。


“这是一个只有奔跑才能胜出的时代,市场连缓冲期都不会给你。”在荷花池经营了10多年的邵建平说,荷花池的前辈们经商胆子大,欠缺品牌意识被我们“70后”赶超了,现在我们又面临“90后”的挑战——网络让价格很透明,代理销售模式到了穷途末路。仅停留在品牌上也“难以幸存”,因为越是高毛利的必然“死得越快”。今年流行棉衣还是羽绒服,面料是选双面羊绒还是“黄金貂”……为了在这场最自由又最激烈的行业“淘汰赛”中生存下来,邵建平专门请了一批数据分析师,每一种商品的销量变化、每一家门店的交易数据,都有详细统计和分析,给工厂的订单和市场的销售策略随时调整,努力实现工厂、配送、零售终端各环节零库存。


“爽一点”的不败传奇


2013年,金牛区区属荷花池市场关闭。规划2000余亩、投资145亿元的成都国际商贸城,成为当地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综合商贸平台,兼营批发和零售。已入驻商家26000多户,经营中药材、服装等10余万个品种,辐射全国和南亚、东南亚15个国家和地区。


“这里8点半才开始营业!”从关闭的市场“转战”这里的牟彪荣最高兴的是,告别了10多年每天凌晨3点起床的痛苦。但他也有新的焦虑——如何让消费者更爽。“‘一年百货十年底货’,百货业最大的困扰是怎样才能不留存货。”做了30多年服装生意的牟彪荣说,商品短缺时,进货的还给卖货的送礼。10多年前,他还看见“买主”为了抢“爆款”服装,硬生生把一辆面包车的车门拉断了。但现在消费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变化又快。“你不必起早,但一定要用心做,紧盯消费新需求,随时调整适应。” 牟彪荣说,过去一个款要卖3年,现在一天可能有3个款,都是个性化、小批量采购和销售。


和牟彪荣的“灵动”不同,夏子保下的是“笨功夫”——性价比最高的工厂直营模式,让消费者买得爽。倒卖服装、品牌代理、开网店,凡是能试的,老夏都试过。“我雇亲侄儿开网店,亏损算我的,挣了分他40%,也没成功。” 夏子保最后认定,多一个环节、就多一份成本。他决定依托成都国际商贸城较低的租金,自己开工厂,以出厂价零售服装。“现在大家对服装质量要求高了,连个线头都不能有。但消费也更加理性,不盲目追求大品牌。” 夏子保说:“不可能有第二个环节了,没有比厂家的货更便宜的,社会怎么发展应该也不会被淘汰。当然,前提是质量一定要好。”


国际商贸城还有一片区域,货架上码好一个个纸盒子,看不到太多的商品展示。市场管理方告诉记者,这是个专门的电商采购区,是传统批发市场和“冤家”电商合作的典范,“放下恩怨”的目的只有一个,通过优势互补让消费者更满意、扩大销量。为了让经销商和消费者买得更爽,成都国际商贸城每一层都可开车抵达,你也可以买完让物流直接送到家中。


在地方政府的积极促进下,成都国际商贸城还获批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商家可以更便利地从事进出口贸易。目前国际商贸城日均人流量达10万人次,2017年交易额约300亿元。商贸城商家、四川省装饰协会会长高智君说,蓉欧快铁联接国外23个城市、货运量高速增长,昆明到老挝铁路也在建设,相信与欧洲、南亚、东南亚会有更多的商贸往来。


“只要坐在市场里,就感觉心情舒畅。”在国际商贸城,年近七旬的“亿万富翁”钟双全每天仍守在市场里,甚至和员工一起搬货物、吃盒饭。“卖整个山楂不需要手续,但切成片晾干就从农产品变成了‘中药饮片’,必须符合各项规定。”想做百年老店的钟双全说,中药材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各项扶持政策,但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一个宽松的经营环境”。


成都商业文化浓厚,古有“扬一益二”之誉,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就诞生在金牛区。“金牛正建设‘中西部综合实力领先城区’”,金牛区副区长余戬说,到2017年底,全区有各类商品市场65个,从业人员数十万人。地方政府正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努力让各类经营主体在“同样的阳光雨露”下公平竞争,通过“百花齐放”实现“商贸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