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杭州市拱墅区上塘街道纪委发现,该街道红十字会主任涂拖欠集体财产租金,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决。在拱墅区纪委和区监委、街道党工委的支持下,街道纪委对涂某进行了调查,给予其党内警告处分,最终追回了全部欠款,于是涂某被责令辞去经合组织董事职务。
2019年6月以来,拱墅区纪委区监委创新日常监督方式,探索推行日常监督项目管理模式。在推动日常监督更加精准有效的同时,也显著提升了过去不愿监督、不敢监督、不能监督的基层纪检监察组织的履职能力。
选题共找 两级监督实现优势互补
“日常监督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首要职责。现实情况是,作为日常监督主力军的派驻机构、街道纪检委等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受制于自身局限性,导致日常监督工作泛化、模糊化。”拱墅区纪委区监委负责人表示,“结果是基层工作重心‘被信访牵着跑,问题暴露’,导致监督活动碎片化、权力分散、责任泛化。”
为此,拱墅区纪委区监委围绕“监督什么”“如何监督”“如何实现精准有力监督”探索实施了日常监督项目化管理方法,构建了“申报交办、项目报告、过程管理、问题处理、质量效益评价、监督专项报告”六大机制,对日常监督工作进行了项目化、规范化、全过程管理。由此,日常监管不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传统套路,而是经过“自选—咨询—申报—交办”的固定流程,在监管项目形成后精准进行。
“具体来说,针对走访、基层巡查、信访、案件调查等中发现的线索或暴露的问题。每季度申报监督项目,经区纪委、区监委项目管理专班评估审核后,形成正式监督项目,再授权分配到街道纪工委和派驻机构。除了基层提问,各专班还会根据工作需要进行提问。”拱墅区纪委、区监委负责人介绍。
在对大观街道东源第一社区居委会原副主任沈坤科严重违法违纪问题进行调查的过程中,拱墅区纪委、区监委启动了项目化监督工作,针对沈坤科在收取社区停车收费期间占用社区停车收费100多万元的问题, 并要求所有实行人工收费的6条街道开展停车收费管理监督检查,最终推动了相关社区电子闸机的建立和自动收费收费的实施。 其中,湖墅街道今年1-10月收取停车费84万余元,同比增长743%,从源头上消除了公共停车收费被侵占的隐患。
答题共解 全程指导管控项目进度
监督项目立项后,街道纪工委、派驻机构将项目方案抄送相关街道党工委、区直单位党委(党组),由街道党工委、区直单位党委(党组)将党委(工委)日常监督主体责任传递、压实,为项目发展赢得支持与配合。
作为“em”
今年上半年,部分街道纪委独立对养老津贴等惠民资金过多问题进行了监督。经联合审查,区纪委、区监委结合以往审计交接线索,认为此类问题颇具普遍性,立即在全区开展专项监督,收集数据9万余条,最终确认618人超资金额度,涉及金额38万余元。拱墅区纪委在明确每一起超缴问题背后的责任环节和责任人员后,以超缴时间和超缴金额两个维度为标准,根据情节轻重,对相关问题责任人306人给予不问责、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责令检查、诫勉谈话、立案审查等处理。
本领提升 基层从此愿监督、敢监督、会监督
rong>“日常监督项目化管理工作开展以来,除了日常监督的质效有了显著增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的履职能力也明显提升。”拱墅区纪委区监委负责人表示。

拱墅区派驻第二纪检监察组,在项目化监督中发现拱墅区电子政务学会有大量非常规的财务发票。经了解,拱墅区电子政务学会既无公车也无货车,也没有离开杭州参加过会议,但2014年至2017年的账上却有差旅费、通行费等。
为查清这些支出的真实性,纪检监察组调取学会成立以来所有会议凭证48本,将一张张出租车发票、过路费等112张全部清理出来并仔细核查,最终查实电子政务学会负责人用私人发票抵账的事实,追回违规报销资金17.49万元。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纪检监察组针对调查过程中发现的其他情况,进一步对该学会进行了调查,发现该学会经营管理混乱,财务报销审批、合同档案管理不规范、账目不清,承接政府委托的科研项目质量差、无效益,最终建议主管部门对该协会予以注销。
“项目推进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置问题的过程,特别强调由表及里,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监督越精准有效,问题暴露越充分,后半篇文章也才越有效。”派驻第二纪检监察组负责人表示。
据统计,自日常监督项目化管理工作开展以来,拱墅区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共完成监督项目140个,通过监督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619个,推动建章立制274项,诫勉5人,党政纪处分9人,谈话提醒、批评教育500余人,集中收集监督项目的基本情况、基础资料26大项1万余条,切实增强了日常监督的震慑力。
专家点评
拱墅:“项目化管理”做深做实日常监督
纪委监委如何履行好监督第一职责,防止监督泛化、虚化和盲目化,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更加充分地发挥作用,是当前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题中之义。纪检监察机关做深做实日常监督,既是认识论的范畴,需要把定位搞精准;又是实践论的过程,需要把深和实的理念体现到监督工作的方方面面。杭州市拱墅区对日常监督的“项目化管理”探索,构建“申报交办、项目报告、过程管理、问题处置、质效评估、监督专报”六项机制,对日常监督工作进行项目化、标准化、过程化管控,贯穿了论证、落实、监理、验收的全过程,使日常监督精准定位、精准聚焦、精准发现、精准处置。“项目化管理”的监督模式较好地推动了日常监督更加规范、更有成效,为基层日常监督体系构建提供了可行的样板。
(浙江大学廉政研究中心秘书长 张栋梁)
书记手记

做实项目化监督提升日常监督质效
杭州市拱墅区委常委、
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 熊雄
杭州市拱墅区纪委区监委推行做深做实日常监督项目化工作,有效聚合两级纪检监察机构合力,压实党委和纪委两个责任,落实指导加督导两项机制,有力推动了基层日常监督往深里去,往实里做。
共找选题,精准立项。围绕上级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新要求,聚焦区内廉政风险较大、群众信访较频、暴露问题较多的单位和领域,坚持区纪委区监委日常监督项目化管理工作专班点题与被监督单位报题相结合,梳理出重点立项监督项目。
项目推进,精准实施。借鉴经济管理中的“项目化管理”理念,依照“申报审核、项目抄告、过程管理、问题处置、质效评估、季度专报”推进程序,工作专班全程指导跟踪,全程把握进度,协调助力推进,保证监督项目内容具体,推进步骤紧密衔接,处置流程环环相扣。
会审总结,精准整改。在项目监督总结环节,坚持由工作专班、机关科室、派驻纪检组、被监督单位领导同堂会审,列举问题现象,剖析问题根由,撞响警示警钟。对发现情节较轻的普遍问题,通过下发监察建议书等方式,督促限期整改。对情节较重的相关问题,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进行责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