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基建”的推进,工业互联网正迎来多方加速布局。作为5G最重要的应用场景,“5G工业互联网”将是产业融合的重要方向,能够进一步促进各生产要素之间的高效协同,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7月24日,第一届金融科技大会中国科技产业投融资论坛召开,来自产业界、投资界、学术界的人士共同探讨了如何搭乘5G快车走向工业互联网。
新基建提速工业互联网
在新基建的东风下,工业互联网加速蝶变。如何定义新的基础设施?新基建背景下,5G如何赋能工业互联网?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刘绍轩认为,传统基础设施对经济的影响不大。与前三次强调效率提升的工业革命不同,第四次工业革命强调模式和技术创新,因此新基础设施侧重于新技术和新产业,这与传统基础设施完全不同。
根据GE的预测,工业互联网将影响全球经济的46%(约32.3万亿美元)。到2030年,工业互联网将为全球带来约15.3万亿美元的GDP增长,至少为中国带来约3万亿美元的GDP增长,这将为制造业升级和经济持续增长注入巨大的发展动力。
“从整个产业链来看,工业互联网更加注重构建更加开放、全球化的产业网络。它可以打通整个产业端到端的链条,包括设计、R&D、制造、仓储和物流到服务营销。这就是5G产业。互联网的使命是。”爱立信东北亚数字服务集团咨询部总经理莫说。
作为全球通信企业,爱立信一直在推动5G在工业场景中的应用。今年年初,爱立信参与了欧洲最大5G产业园的网络建设,还参与了无锡“5G工业互联网”集成创新项目。在实践中,莫深刻认识到,5G工业互联网不是简单的网络加平台,而是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共同贡献,才能整体升级。
作为行业智能服务商,联想近日提出RISE智能服务的生态战略,面向智慧城市、智慧能源、智能制造等行业推出智能解决方案服务。联想研究院上海分院院长毛世杰认为,工业互联网自发展以来,得到了高度认可并积极行动。但从实际应用结果来看,技术尚未完全引入生产,一大挑战是如何将技术与需求有效结合。
“懂技术的不懂需求,懂需求的不懂技术。很多客户可以要求需求,不能提出目标,或者只有目标,技术上无法形成界限。”毛世杰说。此外,技术的可重复性也是一大挑战。很多应用案例都是单一案例,尚未形成通用的智能解决方案。如果技术无法复制,在落地成本和技术迭代上会出现巨大问题。
毛世杰认为,5G对工业互联网的推动是有限的。“目前,必须应用于5G高宽带、低时延、广连接三大特性的智能项目比例并不高。很多项目可以通过4 G实现,5G不是决定性因素。决定性因素是技术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莫认为5G最大的转折点是为生产网络提供了条件,蜂窝网络有全程全网的概念。目前,大型工厂有数千个网络,因为每个生产系统都有自己的通信模块,每个网络都支持通信模块。数字化转型需要全网开放,这是WIFI达不到的,只能通过蜂窝网络。“5G工业专网、网络切片和边缘计算将帮助网络为工业企业赋能。”莫李文强调。
投资升温背后的底层逻辑
在投资圈,工业互联网也成为投资热点。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跟踪统计,2020年一季度,国内工业互联网领域发生融资事件40起,披露融资总额超过20亿元,其中超过20%的事件融资金额超过1亿元。与2019年同期相比,融资事件数量和超过1亿元的事件比例均大幅增加。
潘麟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董事长李宇辉认为,工业互联网之所以成为投资热点,源于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发展成为制造业大国,但不是制造业强国,产业升级要求强烈。其次,企业面临成本上升的压力,降本增效成为企业生存的关键。第三,从消费升级来看,人口红利因素逐渐消失。
80、90后一代对供给端提出更多科技化、个性化要求。联创资本CEO、管理合伙人高洪庆认为新基建为工业互联网按下加速键。消费互联网面临流量枯竭,每个细分赛道和行业都存在诸多竞争者,行业短期内出现巨头的概率越来越小,这促使投资人将视角转向工业互联网。此外从供给端而言,工业互联网软硬件结合的商业模式已经跑通,很多工业互联网企业已经拥有丰富、深入的数据,这些数据为推动整个场景方案优化提供了良好基础。
万亿级市场空间之下,机遇与挑战并存。当前“5G+工业互联网”探索仍处于发展初期,面临传统制造企业内网改造困难,跨界融合不充分问题,技术和需求的融合决定资本的进入窗口周期。
在投资逻辑上,李宇辉从产业级互联网和数据流转维度布局工业互联网赛道。 他认为相较于企业级工业互联网,产业级工业互联网面对的行业比较分散、竞争激烈,例如纺织服装、家居、餐饮,行业信息化程度低,数据孤岛严重。
产业级互联网公司可以通过服务,将需求端和供给端有效结合,将供需双方的数据在平台上流转起来,进而产生产业协同和整合。另一个逻辑则是不分行业,围绕数据流转的脉络进行布局,投资产业链中数据深度应用的各个环节。
高洪庆则看好工业互联网平台、软件提供商、方案提供商和底层资源提供商四大层面的机会,其中方案提供商是VC、PE集中的领域,占工业互联网赛道一半的投资,到目前为止还未有头部企业诞生。“战略投资和产业投资更关注平台级机会,财务投资更关注有成长性、还未出现头部企业的赛道。”
数据孤岛和人才瓶颈
工业互联网发展虽步入快车道,但爆发增长的工业数据仍呈现孤立、分散、封闭等状态。“将5G和工业生产系统打通并不容易,很多工业系统是封闭的,标准和协议不开放,这一点需要解决。”莫文莉说道。
针对数字孤岛问题,毛世杰认为当下数据管理、清洗、抽取、分析手段都非常完备,更需要的是业务驱动,业务部门一把手统筹规划,将各个链条打通。此外政府、行业协会以及头部厂家也要加强合作采取更积极的举措。
随着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提速,人才匮乏问题开始凸显。工业互联网发展需要复合型、多维度、多层次人才,从业人员既要精通工业技术又要懂信息技术的跨界融合。
毛世杰认为破解人才困境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联合培养,一种是与上游客户联合,通过联合实验室让员工深入工业界,另一种方式是与高校联合,把产学研打通。工业互联网的跨界需求也在改变公司选拔人才标准。莫文莉表示在招募人才上,不会把现有知识积累作为优先考量标准,更多考虑的是一个人的学习意愿和热情,愿意走出舒适区,接触相对陌生的领域。
产业需求也在倒逼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推出了国内首个人工智能方向的MBA,刘少轩认为未来的行业领袖,必须既懂技术也懂管理,其次要有全球视野。
“中国仍将是全球制造业投资首选国家,但不仅仅停留在成本优势。”刘少轩表示。对于未来的企业而言,首先要捕捉到市场、消费者的变化,其次生产需柔性化,产能、批量、交付方式要灵活。第三是企业内部以及与产业链上下游合作要高度协同。第四是高度智能化。“新基建是提升企业能力、练好内功的好时机。”刘少轩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