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为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夏邑返乡创业试点县

夏邑县王集乡四道口村村民正在给肉鸡添加饲料。全县6000多户贫困户靠养鸡脱贫致富。

1月19日,夏邑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开幕。记者们来到会场,听取了县《政府工作报告》的汇报,并采访了农村人大代表。大家都对乡村振兴充满期待。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十九大报告对我国“三农”问题的新安排,深深印在代表们心中。

党的十九大闭幕后,夏毅迅速召开县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十九大精神。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学习讨论中一致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以创新驱动为导向,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中的引领、带动和示范作用,推动农业产业链逐步向高端延伸,推动农业由产出驱动向质量驱动、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因此,一年来,夏邑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粮食种植面积246.6万亩,总产量131.5万吨,荣获全省高标准粮田建设先进单位,被确定为全省划定“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试点县。车站、刘店、王集、太平、北陵等镇村食用菌生产、果蔬种植、园林基地规模逐步扩大,荣获“全省食用菌生产先进基地县”“中国西瓜之乡”称号,“夏邑西瓜”被登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填补了商丘地标产品空白。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26个,农产品201个,总量居全市第一,被确定为全省唯一农产品质量安全试点县。农民教育培训稳步推进,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000人,培训绿色证书3000人,《四季来财的王飞农场》在央视七套播出两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5家,产业集群8个,产业化组织316个,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090个,家庭农场263个。大力发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加快实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程,建成畜禽养殖小区55个、规模化养殖场1235个。深入发展美丽乡村,建成示范村120个、标准村226个,清理垃圾70多万立方米,硬化村道38万平方米,建成垃圾填埋场6个、高标准文化活动广场22个,新建改造农贸市场22个,完善提升精品街道21条,培育特色产业12个。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年。于霞县委十二届三次全会作出部署:2018年瞄准一大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抓住两大机遇(全省印染产业布局中的于霞机遇,全省首批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县域机遇)。),打好三大攻坚战(重大风险防范化解、精准扶贫、污染防治),h

——发展现代农业。坚持品质农业、绿色农业,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争创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完成12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6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小麦,支持城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加快推进信息入户工程,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依托“中国西瓜之乡”,持续扩大“8424”西瓜种植面积,提升“夏邑西瓜”地理标志性农产品影响力;依托“中国食用菌之乡”,积极做好食用菌产业扶贫工作,建设100个食用菌标准菇房、1000平方米产业扶贫车间、100万袋新开发香菇;依托“中国长寿之乡”,发展长寿经济,延伸产业链,打造长寿品牌;依托“中国大县转猪”,推动畜牧业向标准化、产业化、现代化转型。

——改善生产条件。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加快高标准农田和重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科技应用推广力度,提高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培养新型职业农民1000人,绿色证书培训3000人,实用技术培训10万人。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建设美丽乡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解决16个乡(镇)107个行政村17.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以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为抓手,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农村公路建设任务,着力解决全县农村公路“密而不优、通而不畅”的问题。配合G343高速、连霍高速新出入口、拓月河开挖。省道320(马凯线)建成通车,省道319(夏邑至砀山高铁站)开始快速通行

道建设,实现夏邑人民15分钟高铁梦。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实施大利民沟综合治理工程,联通夏韩路、夏芒路、北会路,打造生态旅游景观带。全面启动国家储备林项目,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年内完成造林绿化面积3万亩。积极开展示范村和达标村创建活动,乡镇政府所在地村庄全部达到示范村标准,全县8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达标村,45%以上的行政村建成示范村。按照“先行规划、逐步实施”的原则,采取PPP模式,对全县143个贫困村和60个美丽乡村试点,实施乡村居住环境改善工程,打造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美丽乡村。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下足“绣花”功夫,完善责任链条,压实工作责任。以补齐短板、解决制约瓶颈为突破口,因村制宜培强壮大脱贫产业,力争做到信贷扶持全保障。加强143个扶贫车间使用管理,充分发挥能人带动作用,引进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实现由建设全覆盖到使用全覆盖;管好用好143个贫困村光伏电站,为贫困群众建立稳定、可持续的增收渠道;强化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保障脱贫产业发展科技需求;继续开展脱贫致富星级户评选活动,进一步激活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增强脱贫致富本领。继续实施“把农民培养成新型职业农民,把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优秀党员干部培养成村党支部书记”四步培养法,强化贫困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开展移风易俗、孝善诚信专项活动,营造自强不息、勤劳致富的社会风尚。到2018年年底,全县59个贫困村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基本脱贫,贫困发生率降低到2%以下,实现整县脱贫摘帽。


——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努力打造天蓝、水清、地绿的美丽家园。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严格落实控煤、控气、控车、控油、控放、控烧“六控”措施,保持大气质量持续好转的态势,确保PM10、PM2.5浓度和空气优良天数超额完成省定及市定目标任务。深入实施碧水工程。完善河长巡河督查、督办制度,不断提升河长制管理水平。加快海绵城镇试点建设,推进城区水系截污纳管、水面扩增、河岸生态绿化和生态湿地建设,实现水循环、水自净的目标。严格水资源管理,实施废运河连通工程,新建中型拦河闸1座,促进全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扎实推进净土行动。大力推进土壤污染治理,分类实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环境管控,强化秸秆禁烧,促进综合利用,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计划,提升土地质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持续开展“整洁村镇”活动,创建省级生态乡镇2个、省级生态村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