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张
郭是一个回到泰安市交鱼镇磨石埠村创业的年轻人。经过几年的发展,郭夫妇的养殖技术已经成熟,养羊规模逐年扩大。现在,是他们养羊的第四年,养羊总数从最初的120只增长到目前的450多只,年纯收入超过30万元。
放弃高薪
毅然回家养羊
在蛟鱼镇磨石埠村,记者看到,一名身穿便衣的年轻人正在给村里的几个牧羊人讲解如何喂养。这个年轻人叫郭,是莫什布村的牧羊人。
为什么选择创业置业?“我2008年大学毕业,学的是雕塑。毕业后,我一直在一家设计公司做设计师。虽然设计师工资很高,但我总觉得自己没有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郭告诉记者,选择回家创业养羊也是经过一番比较后做出的选择。“养羊投入少,见效快。它比养牛养猪有很多优点。”
“2008年毕业后,我在海南一家设计公司工作。结婚后,我回到泰安,在一家木材厂工作。待遇好的时候,一个月大概挣10万。郭介绍,当初他决定回家养羊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人支持。
用父亲郭全顺的话说,“一个大学生毕业后养羊,说不是找正经单位上班,工资还稳定?”原来,郭全顺是一名在农村学校任教30多年的退休教师。他从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放弃稳定的工作,回家养羊。
他的妻子王文静回忆说:“2016年,童蕾决定回家养羊,我就跟他说,万一没事,如果不管用,这几年的积蓄都被套牢了,他还欠着债,可怎么办。那两年,我经常和童蕾吵架。”没有回头路,郭回到家乡,开始养羊。
养殖之路并不平坦
通过自学积累经验
“我现在看到的羊圈一开始不是马平川。原来,这里是村民拿石头的地方。花了200多辆车,花了近30万英镑才把羊圈下面弄平。”创业之初,郭介绍,泰安牧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莫石埠村转让土地30多亩。选址、征地、立项、平整土地.他多年的积蓄很快就花光了,他开始向亲戚朋友借钱,转身。
有了钱,既不懂农业技术也不懂市场的郭,前面还有很多困难。郭为此动了不少脑筋。他不仅买回了养羊的专业书籍,还去邻村的大型养殖场反复询问技术人员。有时他会在农场呆上一整天,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写满了别人传授的实践经验。
2017年,郭的羊圈里有200多只种羊。但郭经验不足,无法管理,幼羊成活率不到20%。郭很担心,整天呆在家里抽烟。他去畜牧兽医站询问学习,学会了给羊调饲料和接生。在养羊和学习的同时,郭逐渐提高了自己的技能,幼羊成活率逐渐提高。
据郭说,他每天早上6点起床,开始一个牧羊人的一天。在搅拌机里用玉米等食材喂200多只羊,一般需要半个多小时。然后开始清洗羊圈,用消毒液消毒,一般春秋两天一次,夏冬一周一次。然后,检查羊的吃食和活动是否正常,郭一眼就能看出有羊发烧或发炎。
传授经验和技术
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一个人富了不富,但富了大家都富了。郭还利用“合作社”的发展模式,把周边的养羊户聚集起来,为他们提供自己引进的优质品种
畜,还将自己的掌握的技术与大家共享。通过开设讲座、上门走访等形式,传授自己所学的专业养羊知识。在他的指导下,附近村镇的种羊质量、羊肉品质有了不小的改善。
当初反对儿子做羊倌的郭全顺看着这一切,也回到家乡帮着儿子打理起了养殖场。2020年年初,妻子王文静也辞掉了一家企业人事主管的职务,开始帮着爱人管“羊”,在互联网上拓展销路。
“现在的规模还很小,我想在三年内将种羊数量增加到1000头。”说到未来的规划,郭同磊说,“种羊数量达到一定数量后,政府就会有相应的政策扶持,现在国家的政策非常好。现在养羊的成本大约每只一天2元,按目前的行情,每头羊大约可以卖1500元左右,可以收回一部分成本,但出效益还得等三年后。”
事实上,郭同磊还有更远大的梦想,“利用羊粪肥田、种玉米,种出的玉米再来喂羊,基本可以实现生态农业循环,持续为附近村镇提供优质的种羊。”
“我打小在农村长大,是这片土地把我滋养成人,在这片土地上干点事业,我心里也会觉得很踏实。”郭同磊选择了回乡养羊,如今,他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着自己的创业梦想。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