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杨昌林,杨淑婷简历

藏族学生在杨老师家,前排左二是,后排右三是

“每次去杨老师家,老师都会给我们做酥油茶,拿出大麦酒、牛肉干、奶渣给我们吃。感觉就像家一样,感觉很温暖。”刚刚过去的元旦,也是西藏阿里扎达的元旦。武汉理工大学藏族学生区女真和其他几所学校的藏族孩子被邀请到武汉大学杨红梅老师的家里吃热气腾腾的火锅过年。

这是和父亲无私关爱汉族和藏族大学生的第41年。

杨昌林和藏族学生在一起

从前两代人到西藏,杨昌林因为身体原因被调到了武汉,杨红梅因为要照顾父母,离开了她服务了6年的西藏。然而,他们传承藏汉感情、助力民族团结的心从未改变。在武汉,杨昌林和杨红梅两代人,通过默默关爱汉族藏族学生,继续他们的援藏之路,用淳朴忠诚的家风为藏族孩子建起了“武汉之家”。

“藏族女婿”决心照顾好藏族学生

83岁的杨昌林是武汉大学的一名退休教师。他曾参与援藏13年,并结识了妻子次仁德姬。

原本计划在西藏扎根一辈子的杨昌林,在1976年患上了高原心脏病,被送往野战医院紧急救治,保住了性命不死。地委领导对他下达了“命令”:“不许回西藏!”

带着一丝遗憾,他和妻子回到武汉,于1978年转入武汉大学。然而,他与西藏的不解之缘是因为几个藏族大学生又串联起来了。同年,湖北金融学院10多名藏族新生因为无法适应武汉的气候,浑身长满了青春痘,又痒又痛。听到这个消息后,杨昌林和他的妻子开始帮助他们的孩子寻求医疗建议,并告诉藏族孩子:如果有什么问题,来找我们。从那以后,阿爸杨和阿妈的名字在藏族学生中流传开来,他们无私地帮助着一批批藏族大学生。

杨昌林和藏族学生在一起

杨昌林一直称自己是“藏族女婿”,并说:“上天给我娶了这么好的姑娘,我一定要好好照顾藏族学生”。2005年,他的妻子次仁德姬死于直肠癌。临死前,她最后的愿望是西藏大学生的“家”不能散。

就这样,由杨昌林发起的武汉藏族大学生联欢晚会并没有在1993年停止。然而,2005年以前,每逢节假日,杨昌林和次仁德姬都会招呼藏族学生回家吃糯米饭、喝酥油茶;2005年后,我的女儿杨红梅接过了接力棒。

杨昌林和藏族学生在一起

2017年,杨昌林被诊断出患有老年痴呆症,有时清醒,有时迷茫,有时醒来后,分不清是早上还是下午。但只要和藏族学生有关,他总会振作起来,冲在前面。

2019年元旦前夕,武汉下了一场大雪,杨昌林担心藏族孩子们冷,就让女儿杨红梅邀请孩子们来家里吃火锅。热闹的场面让老人开心得像个孩子。


“我是来援藏,不是来找男朋友的”


父母都是党员,对杨红梅和弟弟也要求严格。母亲在旧社会时,还是农奴,解放后获得了新生,对党和国家保持着无比的忠诚。弥留之际,母亲对杨红梅说:“党费要交了。”让她深受触动。


父母的言传身教让杨红梅和弟弟杨红兵对西藏产生了感情,并且爱上了西藏。父母对西藏学生无私的爱,以及西藏学生们身上所洋溢的那种活泼开朗的性格,让杨红梅坚定了自己毕业后也要去援藏的决心。


▲杨昌林与藏族学生在一起


“小时候身体不好,经常生病,父母知道我想去西藏后,非常支持,给我找来了藏族的哥哥姐姐教我藏语和藏文,还让我学习健美操,增强体质。”杨红梅告诉长江日报记者。1991年,杨红梅从武汉大学毕业后志愿到拉萨从事金融工作,1997年因为需要照顾父母返汉。1992年弟弟杨红兵武大毕业后也去了西藏地区,志愿到阿里地区成为援藏干部,至今仍扎根阿里。


也是在西藏,杨红梅遇见了自己的爱情。老公常俊岭是1984年去援藏的,8年援藏期满,常俊岭作为家中的长子,1992年就可以调回家乡河北。那时候,杨红梅和常俊岭正在谈恋爱,常俊岭有一个随调名额,希望杨红梅可以跟自己回去结婚。


▲杨昌林和女儿杨红梅


考虑到自己才到西藏工作一年,杨红梅拒绝了。“我是来援藏,不是来找男朋友的”,随后又继续在工作岗位上埋头干了起来。常俊岭看着杨红梅,默默地留了下来,这一待就又是5年。


调回武汉后,丈夫常俊岭也跟着她来到了武汉。每个周末,杨红梅都要帮着父母照顾来家里的藏族学生,丈夫则跟在她身边,帮忙打下手。母亲去世后,父亲的身体状况也越来越不好,杨红梅从老人手中接过了照顾藏族学生的接力棒。邀请孩子们来家里吃饭、送慰问金、督促学业,成为她业余生活的一部分。


每年的新生开学,杨红梅都会去火车站迎接来汉的藏族大学生,给他们购买一些生活用品,亲自送他们到学校报到。对于一些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杨红梅还会不定时地给他们发200元的红包,督促他们注意身体,好好学习。


随着来汉的藏族学生越来越多,家里的空间也越来越不够用,武汉大学给予了杨红梅一家大力支持,房子也从最开始的10多平方米的单间宿舍,增加到50、70多平方米,现如今已经有110多平方米了。


▲杨昌林家庭荣获“全国五好家庭”称号,杨昌林的女儿杨红梅代表全家在人民大会堂领奖。


屋子里布置简单,却极具藏族特色。一进门的墙上贴的唐卡金光闪闪,屋顶四周被吉祥八宝的图案围了一圈。客厅的两面墙上,一边悬挂着拉萨市全景地图,另一边是一条长长的手工毛毯,上面绘的是布达拉宫。“每个来过我家的藏族学生,都说像是到了自己的‘家’一样”。杨红梅说。


据杨红梅介绍,目前已经在武汉的十几所高校确定了援助西藏学生的负责人,并建立了微信群,也有很多高校参加过援藏的老师加入进来,援助西藏在汉大学生的队伍也越来越庞大。如今,杨红梅的孩子也对西藏产生了亲近。杨昌林很高兴,孩子长大后会接过杨红梅手里的接力棒。


被帮助过的藏族学生也学会了感恩,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藏族学生的组织下,成立了藏族在汉大学生的公益组织,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帮助温暖更多的人。前不久,武汉学院的次旺朗杰给杨红梅发了一条微信:“一路走来,从陌生人到朋友,我选择了真诚,您选择了信任,感谢生命中有您。”让她流下了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