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在江苏省出台人才吸引政策的无锡市,已经兑现了1亿人才的奖励。
8月5日,在无锡举行的高规格太湖人才峰会上,无锡市委书记秦煌为在无锡工作8年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丁涵及其团队颁奖1亿元。
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采访时,丁涵表示,政府授予的资金将用于研究院加大人才引进、加大新技术研发和成果工程化,力争通过三年努力,攻克智能制造、航空航天制造、自主可控软件等领域的一批“卡脖子”技术,推动一批高端制造工艺和装备产业化。
这是地方政府在人才竞争中“拔得头筹”的典型缩影,但如何“站在地上”更值得关注。2017年,无锡作为地级市,实现经济总量超万亿元。转型发展成为关键词,高科技新兴产业成为主力军。物联网和集成电路产值分别位居全国第一和第二。
目前,无锡共有人才176万人,形成了包括高技能人才40万人、高层次人才12.8万人、海外归国人才1.45万人、国家级和省级领军人才队伍874支的人才大军。累计培育领军人才企业1477家,2019年销售收入达到460亿元,其中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的企业124家,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企业34家。
5日下午,在长三角一体化高校就业论坛上,无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场地型人才”新政策,同时举办专场招聘会,以最大程度摆脱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冲击和影响。
无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吴春林在致辞中表示,预计全年可挖掘大学生人才岗位10万个,近3000户单位提供了5.4万个高校人才岗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尽快摆脱疫情对人才供需的影响,无锡在原有基础上加大了对人才就业的支持力度,并对原有激励制度进行了升级和加码:
一、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且年龄不超过45岁的大学生,可申请“先落户、后就业”,取消在锡大专学历青年的参与。时间要求;
二是“升级升级”毕业生租房补贴;
三是增加对创业项目的补贴和窗口期;
四是为在无锡就业的研究生及以上公务员提供差旅费补贴;
第五是公共出行2元赠送一张一年专属公交卡和免费游园卡;
第六,企业招聘本科毕业生应给予2000元/人的补贴。
吴春林说,目前,每天平均有50名青年大学生通过考试落户无锡,每月给大学生发放约1000万元的租房补贴。
从实践来看,这些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处处长许氏表示,2020年,无锡共提供大学毕业生200人,他们都集中在重要行业和重要岗位。江南大学校长助理张广胜表示,受疫情影响,目前本科生就业率为82%,其中25%的本科生和33%的研究生选择留在无锡。
多所高校负责学生工作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本科生就业率普遍在80%以上,低于往年。主要原因是很多单位提供的岗位需要通过多轮线下与毕业生交流确认,但由于疫情原因最终面试时间无法确定。
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背景下,无锡的
无锡的经验进行总结提炼,争取写入长三角一体化中的案例。上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段育鹤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2020年度人才到位率创下企业历史新高,主要原因是工作做得早,从大二大三开始就开放在校优秀的大学生进企业实习,给予补贴。
当前,无锡最大的产业是集成电路,产值仅次于上海。无锡半导体行业协会秘书长黄安君对21记者表示,产业每年会产生近1万个左右的岗位需求,并且会长期持续。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教授表示,受疫情影响,就业形势呈现“v”形,且在恢复中。
为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响应长三角一体化,在8月5日的论坛上,无锡推动与全国近30所重点高校成立了校企合作发展联盟,搭建政府、高校、用人单位、毕业生长效对接平台,以联盟统一行动的方式,更好促进和平衡人才供需两端。
无锡市委书记黄钦在太湖人才峰会上表示,会根据形势对“太湖人才计划”进行修订和优化,落实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服务人才制度,提供人才安居、子女教育、医疗保健、出入境等服务保障,解决人才发展的后顾之忧。
“针对论坛上的各种观点和建议,我们下一步的一个重点是要出台一些激励政策,充实基层所缺乏的医生、教师等专业人才。”与会的无锡人社局一位人士对记者表示。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责任编辑:李剑华 实习生:郭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