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手机行业的黑马,小米高价低价的饥饿营销,一下子把智能手机的门槛降到了2000元以下。红米手机的出现,一度让华强北的山寨手机没有市场。
智能手机奇袭成功后,小米开始建立自己的生态圈。从智能手机、智能家居到智能出行,小米的智能生态链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很多领域。但是,这些仅限于小家电领域。然而,在目前火热的新能源汽车赛道上,没有小米。小米怎么能对这样一个巨大而有前景的领域视而不见呢?
小米要造电动车,在圈内流传了好几年,直到今年3月20日雷军正式宣布小米要造电动车,才得到官方认可。小米的造车一直是热议的焦点。现在已经四个多月了。小米造车进展如何?
即使雷军宣布小米账户里有1000多亿的可用资金,但在新能源造车领域,小米非常谨慎,不敢迈出太大的步伐。毕竟是一个极度烧钱的行业,雷军也想留点花。
自从高调宣布造车后,雷军就淡出了公共场所,开始前往各大汽车厂。他先是在4月份考察了长安汽车两江工厂,随后在5月份现身上汽通用五菱柳州生产基地,6月份参观了位于保定的长城汽车R&D中心。面对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小米必须保持缓慢的进度,充分避免可能出现的问题,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与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赛道的技术要求已经从传统的机械硬件技术向智能软硬件竞争转变。其中,自动驾驶技术已经成为未来新能源技术的标尺。谁掌握了最先进的自动驾驶技术,谁就有可能主宰下一个窗口。
最先进的自动驾驶技术还在特斯拉手里,但还没有达到L4高级自动驾驶水平。L4自动驾驶正在成为各大汽车厂商的制高点。
r />
7月28日,当微博粉丝们还在期待雷军穿哪双球鞋的时候,雷军微博突然发布了一张招聘海报:诚邀500名技术精英从事小米自研L4自动驾驶技术的工作。这也意味着小米绝对不是造低端的电动车,将来对标的必然是国际一流的电动车企。

不过,小米也并非把自己定位高高在上的那一个,今年4月的米粉节上,雷军透露小米电动车的售价在10-30万元,定位中高端。而小米这次造车的原则依旧不变,还是从粉丝需求出发,满足用户需求,造一款高性价比的电动车。
小米看似慢节奏的造车之路,同样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如果三五年内,自动驾驶、快充等关键获得突破,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就会对市场进行打压。同时,小米也将面临政策收紧的风险,一旦提高造车企业门槛,对于小米等后来者来说,可能一切的努力都会前功尽弃。
其实对于新能源赛道的布局,小米很早就启动了,雷军的顺为资本早就投资了蔚来等新能源造车新势力,并且在智能座舱方面小米还申请大量的专利技术。对于互联网跨界造车企业来说:只有智能座舱和自动化技术可以称得上是优势领域,而在汽车的工业设计和制造方面,还有很大不足。

千亿造车将是雷军最后一次创业,也关乎小米未来命运的走向,对于雷军来说,这将是毕其功于一役的豪赌,只能赢,不能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