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身房,“抛铁”是年轻人的专属?
老年人想锻炼身体
只能去公园撞树?
虹口是上海人口的老龄化程度
较高的城市地区之一
虹口区体育局透露
“十四五”期间
将建设一批面向老年人的“健身房”
打造老年人的“专属健身房”
事实上,在虹口,一些老年人已经享受到了专属的“健身房”。广韵新村市民健身(健康)中心位于邯郸路47弄8号,是一家以服务社区老年人为主的“健身房”。
据虹口区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老年人专属“健身房”分为健康体检功能区、节律微循环促进功能区、等速肌力促进改善区、有氧心肺功能促进区。所有的设备都是根据老年人锻炼的特点制造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检测、科学健身指导、器械运动服务、慢性病运动干预、功能锻炼、健康知识讲座、娱乐社交等服务。
88岁的周成平是这里的常客。上午9点,经过测温、洗手、测血压后,他开始运动。“水平循环20分钟,等速肌力训练12组,再节奏15分钟。”说起自己的锻炼计划,周成平早就头脑清醒了。
在三年前的一次体检中,医生告诉周成平“缺乏平衡”。所以他开始在公园散步和伸展。然而,在锻炼时,我总是觉得跑题。周成平也试过去健身房,但听到自己的年龄,婉言谢绝了。偶尔,周成平得知小区里有这样的老人健身房,便赶紧来实地看看。“刚来的时候,工作人员非常仔细地询问我的身体状况。”周成平回忆道。其实这里有专业的康复治疗师,他们会根据不同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运动健康需求,提供针对性的运动解决方案和指导,并为他们建立健康档案。
“我觉得很专业,适合我们老年人锻炼。”就这样,一直苦于“没有办法健身”的周成平,毫不犹豫地申请了健身卡,连续三年每天坚持去健身房两次。现在他的“缺乏平衡”问题有所改善,身体状况良好。让周成平更加自豪的是,经过三年多专业合理的健身,他的双脚变得越来越矫健。
此外,在这家健身房,周成平还意外收获了一群同样热爱健身的老年朋友。他说:“白天我通常一个人呆在家里。来健身房可以锻炼,可以和别人聊天,生活更充实!”
老年“专属”健身房满足了老年人运动和科学锻炼的需求,培养他们从被动就医到主动健康的意识。是老年人非医疗健康干预的典型案例,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年人的孤独感,对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指数和生活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家门口”享受体育生活
事实上,以这种方式在居民区设立健身中心,是完善虹口区“15分钟社区体育生活圈”网络的重要举措之一。据虹口区体育局介绍,“十三五”期间,虹口区初步建立了“以市民为中心,以便民为核心”的公共服务体系。
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健身中心428个,健身步道37条,多功能运动场20个,市民健身中心1个,市民健身中心1个。按照“充满活力的邻里,有温度的生活”的理念,打造新广越体育公园;与“十三五”初期相比,累计新增体育场地面积6.8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已上升至0.68平方米。
通过支持各类体育健身组织发展,截至2020年底,虹口已在市、区社区局注册体育社会组织42个(其中社会组织13个,民办非企业29个)。此外,还有101个健身气功站和1792支各级健身队(每千人2.24支固定健身队),经常锻炼身体的比例达到46%。基本能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运动需求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不久,虹口又一家老年居民健身中心将在彩虹湾开工建设。虹口区体育局表示,在完善“15分钟社区体育生活圈”网络方面,将坚持向下聚焦,推动社区体育发展,推动街道集中或分散设置多功能市民健身活动中心,聚焦“区-街-区-居”四个层次,实现“15分钟体育生活圈”全覆盖,积极打造体育活化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