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银行流水有网贷怎么办 有网贷会影响创业贷款吗

新华社上海五月六日电(记者题:创业贷、培训贷、求职贷……禁令之下校园贷“披马甲”依然横行!)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王淑娟、颜志红

早在2017年5月,原银监会等部门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款规范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所有网贷机构暂停大学生网贷业务。然而,新华视点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仍有不少网贷机构无视规定,打着创业贷、毕业贷、培训贷、求职贷的幌子,继续向大学生放贷。

网贷平台依然违规给大学生放贷

记者近日发现,一些网贷平台为逃避监管部门调查,营销手段更加隐蔽,有的打着毕业贷款、求职贷款的旗号,继续向大学生非法放贷。

很多网贷平台通过QQ群推广业务。据记者搜索,群内有业务员自称能为大学生办理贷款,并表示“无视债务,不看信用报告,不电话审核,不视频,不写借条,一个一个来”。

大学生黄鹏曾在“先花1亿元”“舞台音乐”“闪银”等平台借过钱。他告诉记者,虽然明确禁止校园贷款,但不少自称帮助“清账上岸”的人在知乎、微博、微信上被宣传,称可以帮助借新贷还旧贷,吸引了不少有贷款的学生。

一些校园贷款披上了“马甲”,如返租贷款、创业贷款、求职贷款等。记者在贴吧看到,一个名为“喵租房”的“身份证贷”被如此宣传:一个专业的手机借贷平台,快速审核,快速到达。

一位大学生告诉记者,售后回租实际上是一种校园贷,也叫“身份证贷”。具体操作是将手机“租借”到贷款平台,绑定指定的Apple ID账户。平台价值3000元,扣除900元的租赁费或鉴定费后支付2100元。其实手机还是我自己用的,平台以租赁的名义变相给大学生发放高额砍头利息的贷款。如果你不能按时还贷,你会通过阅读电话通讯录和定位电话来威胁借款人。

其他平台无视规定,不查身份就故意借钱给大学生,都是“砍头贷”。重庆大学生杨欣在现金贷款平台上陷入了“以贷养贷”的恶性循环。她从“小蚂蚁钱包”“易周宝”“快贷钱包”“先花一亿”等几十个平台借钱。最近一次是3月初向“易周宝”借款3000元,7天到期,但实际收到的账户只有2100元,年化贷款利率高达1564%,逾期一天手续费150元。记者看到,3000元的贷款在一个月内滚成了7000多元。

20岁的大二学生刘星,最近从“小章鱼”网贷借了2000元,但实际还款只有1600元,相当于年化贷款利率超过1000%。7天之后,由于无力偿还,催收公司一直在骚扰他的父母。

有的平台身份审核形同虚设

“其实根据身份证的年龄,就可以大致判断你的身份。如果真的不想给大学生做团体贷款,基本上可以筛选出25岁以上的审核门槛。”某现金贷款平台负责人告诉记者。

很多大学生告诉记者,大部分平台都表明,只有年满18岁才能借钱,但并没有明确自己的具体身份,只要勾选“不是学生”选项,就能通过考试。“虽然有些平台表示不借钱给学生,但是借钱的时候不会问你是不是学生,可以用身份证借钱。”杨欣说。

黄鹏告诉记者,在很多平台贷款时,在填写信息时,只需填写学校附近的一家公司,上传身份证、手机运营商认证,并录制一段认证视频即可借钱。

“舞台音乐”号称是年轻人的舞台式商场,其App上显著位置有“乐华借钱”的贷款服务。要申请贷款,你需要注册并填写你的个人资料。你可以选择“w

作为一名大学生,记者致电“Staging Music”咨询贷款事宜,客服告知只要18岁以上,

就可以申请借款,与是不是学生无关。平台提供技术和初审服务,最终放款是合作的金融机构。


记者看到,“聚投诉”上有不少关于“分期乐”向大学生放贷的投诉。一位熊先生吐槽:“‘分期乐’满校园做推广、打广告,教室里面、桌子上面都是‘分期乐’的小卡片。”家长刘女士称:“‘分期乐’故意诱骗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的学生超能力消费和借贷款,在学生没有还款能力时就进行电话和短信轰炸威胁,进而绑架家长还款。”


把惩治校园贷规定落到实处,增加面向大学生的正规金融服务


一名从事现金贷业务的人士告诉记者,其实,平台对违规给大学生放款心知肚明,他们就是认定大学生的父母会替孩子还款,所以哪怕学生没有收入来源也要继续做。


这位人士告诉记者,最近,相关部门对借款期限为7天或14天、收取高额砍头息和利息的“714高炮”平台查得紧了,于是很多平台改头换面变成30天、56天,或者将App升级成分期购物商城、贷款超市等来打掩护。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应协同各监管主体和有关部门,把惩治校园贷的规定落到实处,取缔无证无牌放贷平台,尤其要打击那些有合法牌照的平台违规给大学生放贷。网贷平台也应切实负起核查责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专家建议,要疏堵结合,让正规金融机构为大学生提供正规金融服务。全国政协委员、西华大学副校长郑鈜对校园贷问题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研,他从银保监会获得的反馈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3月末,全国有12家银行开展学生信用卡业务,共发放学生信用卡401万张,贷款余额4亿元。下一步,应鼓励正规金融机构在做好风险控制的前提下,增加面向大学生的金融服务。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傅蔚冈建议,有关部门可探讨与互联网金融科技企业合作,建立针对在校学生群体的风控模型,为规范校园贷市场做好技术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