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马云创立了阿里巴巴,在电商不发达的时代,他说出了一句惊人的口号“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随后,800万商家涌入淘宝开店,希望在这里赚钱,有车有房过上好日子。到现在,马云当时的话似乎不仅仅是文字。今天的阿里巴巴越来越好了。淘宝和天猫年营业额接近5万亿元,净利润已经超过1000亿元,仍在快速增长。马云还让阿里巴巴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世界十大市值公司之一。
对于800多万卖家来说,进入电商真的很容易做生意吗?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很多人应该听过“28年法则”,就是20%赚钱,80%不赚钱,电商还是一样。据媒体报道,95%以上的淘宝卖家不赚钱。一开始大家都觉得实体店成本很高,生意难做。但在电商成本不低于实体店的今天,电商的竞争依然非常激烈。因此,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退出淘宝,另辟蹊径寻求发展。
可以说,近年来,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迅速。无论是阿里巴巴的老板还是京东。COM的第二,业绩增长相当不错,还有很多新的电商爆发和上涨。那么生意有多难,而且总是比实体店好?但事实上,很多卖家都说不赚钱,甚至到了倒闭的时候!那么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电商竞争太激烈。卖家超过800万,每个品类的竞争对手太多。卖得好无疑是整个圈子里的佼佼者。对于中小卖家来说,无论产品质量、供应链、发货速度、运输资源等。他们无法与大卖家竞争。除非走一些差异化的路线,否则淘宝的流量真的够大的。比如一些同段明星,或者网上名人推荐的人,也可以在夹缝中寻找机会赚点钱,但是支出成本需要增加。
二是成本越来越高,利润越来越低。现在做淘宝,成本最高的不是人工、商品,而是流量。淘宝开店是免费的,然后交一些定金就可以开店了。当然成本不高,但也不到10年前。当时交通对交通的促进作用并不大。相反,只要我们坚持经营,自然会有大量的流量进来,或者花点钱导入流量,成本很低。
然而,现在淘宝创造的广告空间让很多卖家望而却步,甚至认为这是一个“黑洞”。即使投入几万块钱做广告也不会带来太多流量,转化率还是很低。比如一个卖衣服的说,一件衣服卖100元,衣服的成本在35元,平均邮费在6元。扣除主要费用后,没有多少利润,加上客服维护等费用,甚至钱都是贴出来的。有时候买家通过广告购买商品后,反响并不好,一个差评也会影响到整个店铺,让卖家的重心不在产品上,转而转向售后,各种要求也随之改变,有时候甚至会“生气”跟买家吵架。
三是阿里重心转移,细心的卖家会发现,阿里巴巴这几年一直在推天猫,不管是广告还是流,天猫的出现率很高,而淘宝反而成为放养状态,在阿里整个布局内地位打打折扣。说白了,因为卖家太多,阿里将重心转移在一些舍得砸钱的卖家,以便产生更多的销量。因此,结果是卖家越大,竞争越激烈,竞争力越强,中小卖家没有流量,而第二是在整体运营中,自然会越来越难。事实上,淘宝网是从中小卖家开始的。当时,大品牌根本看不到。后来,大品牌纷纷涌入,随着规模的扩大,阿里开始支持这些公司,并放弃了中小型公司。

最终,阿里的整顿力度越来越大,一是整顿假冒伪劣商品,二是打击单一销售行为(刷单),但对于中小型卖家来说,刷单依然存在,无论是对宝贝的好评,还是搜索排名,许多卖家都宁愿甘冒风险,其目的就是为了交易真实化。
电子商务不是一个新兴产业,门槛越来越高,现在的竞争比的是品牌、资金等方面的实力,所以电子商务时代的草根企业家已经过去,如果你想开店,现在很难赚钱。事实上,每个行业都是一样的,发展越成熟,竞争就越自然,门槛自然会相应提高。因此,对于中小卖家来说,生意越来越难做了。只能怪自己的发展不够快,没能成为一个大卖家。对于想重新进入电子商务行业的草根企业家来说,有必要考虑清楚自己是否有实力和能力在不亏损的情况下实现盈利。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