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明水县明源街道办事处城北村狐貉养殖合作社社长徐大彬
高小平实习记者陈骁
“现在我们都在手机上看皮草市场的价格。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掌握市场情况,等待买家回家收货。价格不低。都是河北辽宁的买家。来买。”明水县明园街道办事处城北村狐貉养殖合作社的徐大斌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自己的销售经历。
在貉养殖合作社,记者看到,养殖基地里饲养狐狸和浣熊的铁笼子排列整齐,干净整洁,笼子里的狐狸和浣熊都闪闪发亮。47岁的徐大斌就是靠这些特殊的动物发家致富的。
20年前,因为需要照顾生病的妻子,又不能出去打工挣钱,徐大斌就琢磨着如何照顾家庭,赚钱谋生。后来经亲戚介绍,开始在家实验养狐狸。对于刚接触养殖业的徐大斌来说,怎么喂、喂什么、喂多少,是作为养殖业“门外汉”的徐大斌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经过多次学习和咨询,徐大斌克服了各种困难。刚开始的时候,只有9只狐狸。后来养了浣熊,最多1500多只。
随着事业的快速发展,徐大斌的养殖业务也遇到了瓶颈。一群狐狸和浣熊的皮毛又短又短,光泽不足,质量不高。当时,购买者向他提供了非常低的购买价格。如何提高毛皮质量,高价出售,成了当时徐大斌最头疼的问题。
每天都在养浣熊的笼子前徘徊,不去想茶和饭。一个朋友邀请他回家吃饭,以缓解他的无聊。朋友的孩子只关心玩电脑,不上桌吃饭。朋友抱怨:“我买电脑是为了在电脑上学习种菜。我没想到这个孩子会沉迷于玩游戏。我知道我没有买电脑。”一句话惊醒梦中人,朋友的埋怨却为徐大斌打开了致富的大门。
回家后,徐大斌买了一台电脑,开始学习养狐狸和浣熊。“没想到网上什么都有。论坛上有饲养狐狸的常识,也有专家的定期讲座,如何预防病菌,如何处理皮毛等。这解决了我的大问题。如果什么都不懂,我会在网上问。马上会有专家回复。”徐大斌指着网上昵称为“老狐狸”的论坛,向记者介绍。
通过互联网的学习和应用,徐大斌不仅掌握了养殖狐狸的技术,还学会了网上卖皮毛。现在,他通过互联网向河北、辽宁等地销售皮毛,甚至向俄罗斯等国际市场销售。
同村村民看到徐大斌靠养狐狸和浣熊挣钱,就来了“致富经”。徐大斌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积累的耕作经验传授给村民。经过几年的发展,村里的农民越来越多。农民虽然多,但由于饲养质量参差不齐,利润不高。2012年,经过与农户多次讨论,徐大斌决定与村里的农户成立明源狸养殖合作社。农民加入合作社后,统一引进好的貉饲养员,直接从饲料厂家购买饲料,省去了经销商之间赚取差价的环节,节约了饲养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然后通过网络统一销售。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有23名农民加入了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