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正规投资理财公司 投资理财平台靠谱吗

本报记者苏世珍见习记者杨洁

在“什么都可以直播”的当下,不少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纷纷离场,开启了“带货直播”的模式。其直播内容大致分为首次发布新产品、产品介绍、普及投资知识、分析解读市场行业现状等。

记者《证券日报》采访的多位专家认为,金融直播市场存在一定风险,其合规性有待进一步加强。投资者需要增强风险意识,理性投资。

狂撒“红包雨”

背后的理财直播现状

“我是在最近半年才开始理财的。理财直播是我快速了解市场情况的一种方式。看的过程也比较轻松,还有红包可以抢。”家住北京的孟梦(化名)告诉《证券日报》,她每天都会点击理财直播。

理财直播有多火爆?4月11日23时40分,《证券日报》记者打开支付宝进入某基金公司直播室。“今晚24点,我们的新品重磅发布,还有10万元红包。”主播正在努力介绍,此时直播已经看了30万次。由于新产品即将发布,不少投资者在弹幕区表达了“不睡,等新产品”的期待。

此外,记者搜索支付宝的金融直播频道,发现大部分视频的观看次数都超过了15万次,最高的一个甚至达到了70万次。可见,目前的金融直播受到了很多投资者的追捧。

“理财直播火爆的直接原因在于直播的繁荣。直播带货以更酷的体验、更有活力的情感纽带、更高效的供需对接、超越时空限制,在疫情期间展现出巨大的促消费能量,几乎成为所有商家的必备品,已经广泛渗透到很多行业,自然会涉及到理财领域。此外,人们投资理财意识的不断提高也促成了理财直播的繁荣。借助直播平台,基金公司、保险机构等金融实体可以为用户提供投资知识普及、研究理念介绍、市场观点分享等信息。并且可以通过用户反馈更好地优化他们的服务。”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然而,财务管理直播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鱼龙混杂,合规问题在操作中经常被触及。在这种情况下,很多风险意识和辨别能力较弱的用户很容易上当受骗。”傅一夫进一步说。

《证券日报》记者观看了多次金融直播,发现所有的直播间都做了相应的风险预警工作。比如会有类似“本次直播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自主决策,自行承担风险”、“过去的表现并不能预测产品未来的表现,市场存在风险,投资需谨慎”等提示。主播们在推荐产品的时候,也会提前告知风险,比如“如果你比较喜欢安全,可以关注某个固定收益类的产品”,“如果客户能够承担更高的风险,可以关注某个产品”。

与此同时,《证券日报》的记者也注意到了一个现象。大多数基金销售公司在直播的时候都会鼓励用户多“喜欢”,如果喜欢的人数达到一定数量,就会发出“红包雨”。其他直播间会有“关注我抢红包”的提示,或者增加互动答题环节。如果用户回答正确,还可以获得红包奖励。根据提示互动后,记者抢到了“0.58元财富红包”,购买公司基金产品时可直接扣收现金使用。那么,这种行为是否合规?

国浩律师事务所(上海)律师朱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证监会去年发布了《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机构监督管理办法》及其配套规则,将于2020年10月1日起施行。《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机构监督管理办法》 conti第24条

合规性有待加强

投资者需理性判断

“作为普通投资者,在直播期间会很容易听到基金公司宣传自己的产品,但也担心自身利益得不到保障。”家住深圳的邓璐(化名)告诉《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在金融直播间他不会轻易上车。

《证券日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与邓璐有同样担忧的投资者不在少数,那么如何才能保证金融直播市场的合规性呢?北京京

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孟博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按照《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规定,保险机构通过互联网媒介,以视频、直播形式,就保险产品或保险服务开展互联网保险营销宣传活动时,应符合《广告法》、金融营销宣传以及银保监会相关规定,遵循清晰准确、通俗易懂、符合社会公序良俗的原则,不得进行不实陈述或误导性描述,不得片面比较保险产品价格和简单排名,不得与其他非保险产品和服务混淆,不得片面或夸大宣传,不得违规承诺收益或承诺承担损失。保险机构应对本机构及所属从业人员互联网保险营销宣传承担合规管理的主体责任。


“对于理财直播要加强监管,防止其误导投资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理财直播发布方需要有资质,运营方要对其直播内容进行留档,对其误导受众的内容方面,未来需要明确举证责任倒置,不留档的责任归于发布方,如果理财企业有虚假陈述理财产品的行为,要坚决处罚。


朱奕奕建议,投资者应当核实相关平台和主播是否具有相应资质,及时关注监管层发布的风险提示,提高自身对于相关金融产品及机构的了解。同时,投资者应理性看待直播内容,了解关于选购产品的全部信息,并选择正规的机构、渠道,避免被非专业人士或虚假宣传所误导。


“投资者在进行金融投资时需量力而行,不偏听不盲从,力戒不劳而获、贪心无度,要在实践中总结并树立科学理性的金融投资、消费观念。”中国人民大学重阳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衍行对《证券日报》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