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自主创业辩论文章,创业好的辩论词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陈璐)

8月20日“浪入大海后,先就业还是先创业?”作为主题,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主办的青年辩论在网上举行,来自各行各业的青年代表和嘉宾通过互联网分享他们的故事和观点。

2020届高校毕业生面临历史上“最难”的毕业季,“后浪”入海的首选备受关注。当今时代,年轻人的选择更加多元化,就业不再是唯一的解决办法。

作为一名视障青年,何也曾在学校尝试创业,但艰辛让他坚信下海后应该先就业。他认为:“浪进大海后,可以先就业,不仅仅是求职,而是机械地做一个螺丝钉。刚下海的波浪先就业,从宏观上看,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成熟的人才。”

公益企业家王虎帕探讨了机会成本和抓住机会。她认为创业的最佳时机是海浪入海的时候。她眼中的创业目标是:“我们之所以要创业,是从当下的社会需求出发,为更多就业的人提供机会,让自己和世界一起变得更美好!”

在硅谷从事“创业就业”的沈鹤河认为,创业前就业可以让年轻人以更好的状态进入社会,更好地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北京大学大一新生夏铁木认为,先创业更有利于年轻人找到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帮助毕业生把握时代机遇。

最终,创业团队终于赢了。经济学人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刘谦向年轻人传递了一个信息:“现在最重要的是努力学习,这样你将来才能有更多的选择。”清腾大学校友、思维创造董事长、get App创始人罗振宇提醒大家:“创业前创业的人我见过太多,但复工前创业的人我没见过。如果你想创业,是很好的,但是你出去的时候后面的门会关上。你不能回到这么广阔的世界。”节目制作人、主持人姜思达希望年轻人能做出让自己感到真正幸福的选择,这是实现社会价值的出发点。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白雅婷说:“中国有4.39亿年轻人,其实就是说有4.39亿种不同的情况,4.39亿种不同的选择,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最重要的是如何为社会做贡献。”

据了解,本次活动是联合国驻中国系统与腾讯集团联合发起的纪念联合国成立75周年“中国青年对话未来”系列活动之一,聚焦可持续发展目标,邀请中国青年发声。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