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有鱼枷山,海拔149.5米,是武汉市的最高峰。站在鱼枷山顶,向南望去,可以看到华中科技大学.眼前的一切说起华中大学,如果是一所老学校,可以追溯到1898年成立的湖北工艺美术学校,它和不变的余家山一样深邃宽广;如果是新学校,2000年三校合并成立的华中大学,就像鱼枷山上郁郁葱葱的绿叶一样,年轻而热情。这次推送将让边肖带领大家一起到鱼枷山脚下看华中大学。
“喻”见森林
在鱼枷山脚下的东湖岸边,华中大学就坐落在这里,这里也是华中地区成年人世代耕耘的地方。走进校门,整个绿意盎然。建在山上的中国中部很大,植被茂密,树木参天。东起马鞍山,西至光谷环路、占地面积7000余亩的华中大,校园绿化覆盖率高达72%。它是名副其实的“森林大学”。这里年PM2.5小于30g/m3,人均绿地面积50以上,森林覆盖面积大,使华中地区获得“1037号林”的美称。
校园内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相映成趣,四季瑰丽多彩。学校每条路两边都有树,大部分都是开学时种的,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主要是悬铃木、广玉兰、香樟。周围有80万棵树,即使在炎热的夏天,学校的平均温度也能比城市低1-2摄氏度。
“喻”见美食
说到大学食堂,华中地区一定有一个地方:坐拥36个湖北省高校标准化食堂,是全国食堂数量最多的高校,这里包括湖北、四川、湖南、浙江等众多菜系。美味的食物层出不穷,所以人们不用离开学校就能品尝到美味的食物。在学校之外,有“华中学习”的美誉;在校园里,有一个名字叫“在华中大学吃饭”。漫步校园,可以看到是西1、西2、东1、东3、东4、白静花园、百汇花园、美食屋、百品屋、西花园、西华、林峰湾、氧气层、豫园、收藏、百味、教师、集贤、紫荆园.这些实用或者诗意的名字,其实都是华中地区想念家乡的成年人,在这么多食堂里总能找到家的味道。人以食为天,学生以华中为家。
还有这样一个关于华中大学食堂的故事。毕业于工业设计专业的李艳梅曾经在华中大学画过一幅吃美食的地图。地图上清晰地显示了华中大学饭堂里各种美食的位置,曾经风靡校园,销量近千份。于是,李艳梅登上了中央广播网,被《武汉晚报》报道。
“喻”见校友
鱼枷山,万木景秀,华中地区的人才辈出,在各行各业的前端都能看到 华中大人的身影:“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定宇,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亚洲第一位网球大满贯女子单打冠军李娜,微信之父张小龙,PPTV创始人姚欣,华为管理层中郭平、胡厚崑、孟晚舟、彭中阳4位高管,海康威视陈宗年、胡扬忠、龚虹嘉3位创始人……
不仅如此,在新兴产业的创业浪潮下,华中大还诞生出多位入选福布斯30岁以下系列榜单的杰出青年:贝贝网创始人张良伦、卷皮网联合创始人黄承松、ping++创始人金亦冶、Faceu创始人郭列、Darma创始人胡峻浩、源弈智能科技CEO彭楚尧……就连德国总理默克尔到访华中大时,都赞誉华中大人才辈出。

前辈成绩斐然,后浪也同样青出于蓝。华为每年面向全球招揽20-30名“天才少年”,开出最高达201万的年薪。而华中大就有张霁、姚婷、左鹏飞、钟钊4位优秀学子入选该项目。在全球仅4位拿到华为最高一档年薪201万的天才少年中,张霁、左鹏飞、钟钊更是占据了其中三席。少年强则国强,天才少年诞生的背后彰显的不仅是华中大育人成才的雄厚实力,更是国力强盛的有力证明。




喻家山地灵人杰,东湖畔钟灵毓秀,从华中大走出去的校友,将明德、厚学、求是、创新的华中大精神深埋于心,在各行各业散发着不一样的耀眼光芒。
“喻”见良师
学校者,人才所由出;人才者,国势所由强。而人才的造就必然离不开良师的传道授业。华中地区,长江流域,自古多有大家走出,华中大能够走出如此之多栋梁之才也必然少不了良师的辛勤栽培。
华中大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3600余人,其中教授1300余人,副教授1400余人;教师中有院士18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5人,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8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2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43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9个。

潘垣院士

崔崑院士

罗俊院士

马丁院士
为“人造太阳”耕耘二十载的潘垣院士,向学校捐款千万的“钢铁院士”崔崑,量子重力仪的研制者罗俊院士、致力于宫颈癌研究的马丁院士……在一众国士良师的带领下,作为“211工程”、“985工程”、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华中大,贯彻建设“学生、学者与学术的大学”的教育思想,秉承“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的办学理念,坚持“一流教学一流本科”的建设目标,采取多种举措,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和完善充满活力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几十年来,70余万毕业生走向社会,遍布全球各行各业。
“喻”见机遇
立足于别称“中国光谷”的武汉东湖高新区,华中大盛产优秀创新者、企业家,在高新技术、互联网、智能制造、经营投资等众多领域纵横四海,共同汇聚成中国经济版图举足轻重的“华科系”力量。而这一切与华中大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是分不开的,华中大为万千学子提供了数不胜数的创业机遇。在华中大,只要你敢想,就有成功的机会!


从早期的冰岩作坊、Dian团队、联创团队等一系列国内一流的创新创业孵化团队,到如今遍地开花的创新创业基地,创新创业教育已然成为华中科技大学的一张新名片,学校为学生打开了创新创业教育之窗,设置了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并实施了最长可休学4年创业的学籍管理制度。
学校每年投入超三千万元支持学生们的双创项目,每年参与各类双创项目的学生人数覆盖面超过70%。腾讯2015年发布的“高校创新创业排行榜中”,华中大创业者数量居全国第七,收益榜高居全国第一。2017年入围第二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2018年获评教育部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2020年在中国科协办公厅发布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评估结果》中,华中大位列全国高校第四!

学校十分注重实践与教学结合,启动实施“双向百分百”计划,推动教师百分百参与创新创业教学和指导,学生百分百参与创新创业学习和实践。并面向全体学生,构建无门槛、零基础的创新实践体系,不断加强软硬件开发平台建设,完善教学培训体系,提升服务能力和质量。启明学院、工程实训中心等平台资源对全体学生开放,每年为创客提供各类加工服务 3000 余人次以上。

创新创业华中大,华中大为创业人提供机遇,伴随一代代优秀创业人共同成长,学校在科技、金融、教育、军工、互联网等领域的崛起,为中国尖端科技产业成就了一批行业精英,共同书写着华中大的新传奇。
喻家山下有“喻园”,代代人才自此出。在华中大,“喻”见森林,感受八十万颗树木环绕下的盎然生机;“喻”见美食,体验来自天南海北的珍馐美馔;“喻”见校友,了解顶尖人才的优秀人生;“喻”见良师,体会无双院士的润物无声;“喻”见机遇,与志同道合者共同迎接未知挑战。来到华中大,“喻”见华中大!
关注"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招生"头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