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管理三角
作为项目经理,您可以从定义中提取控制项目的元素:范围、时间、成本和质量。这就是所谓的项目管理三角(S-TQC)
范围:指为实现项目目标而必须完成的所有任务。一般来说,当所有的任务完成后,项目就结束了。
时间:指完成项目所有任务的时间。广义而言,它是所有任务的总持续时间。从狭义上来说,就是每个任务的开始和结束时间。
成本:指完成项目所需的费用。包括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工具成本、场地成本等等。
质量:指项目满足要求的程度,可以在合同中明确写出来,也可以是一些隐含的要求。
比如装修项目,在最终验收时会写明甲醛含量不得超过xx等明确指标,而在软件项目中,会有一个隐含的要求,用户点击页面的响应时间不得超过3秒。这样的要求在合同中不会直接写明,但用户3秒后会觉得慢。这已经是行业默认标准。
例如,我们知道上大学需要修学分。四年制大学需要在毕业前完成一定的学分。所以在大学毕业的项目中:
项目范围:毕业所需学分,即所有必修课学分和部分选修课学分。
项目时间:1000课时*4年(假设4年80门课程总课时为4000课时,分布均匀)
项目费用:1000元* 80门课程(假设毕业需要80门课程),个人时间费用为每年2000小时
项目质量:每门课程必须通过考试才能获得学分。所以质量和考试都通过了。
《二》相互制约的四要素
了解了项目管理的四个要素之后,有一点需要了解。这四个要素是相互制约的。
任何人对一个项目的期望,都是在不影响产出的情况下,在更短的时间内,用更少的钱做更多的事情。这是人之常情,却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有句老话:便宜的货不好,好的货不便宜。作为项目经理,责任是平衡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
以大学毕业为例。
如果想早点完成学业,项目时间改为2年,项目质量和范围不变。如果这个项目的成本保持不变,那它将真的是世界上的馅饼。这么多好事发生在你身上。遗憾的是,天上掉馅饼是不可能的,工程造价必然会发生变化。项目时间缩短,4年课程需要2年完成,个人时间成本由每年2000小时变为每年4000小时。
看似花了两年时间才拿到大学文凭,但实际花费的总时间还是一样的。
项目经理的职责是平衡和维护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所谓平衡,就是在不受外界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表现出四要素所占据的面积。维护的意义在于对客户说不的能力。这里说不,就是拒绝不合理的要求,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
从以往的历史经验来看,客户往往会随意添加一些需求。如何巧妙地避开新的需求,打破原有的平衡又不得罪客户,是每个项目经理都必须学习的技能。这项技术也将在未来的主题中详细讨论。请向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