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500返500,满了1000返1000”
民警教你辨别非法集资新套路
你认为你可以通过消费回扣赚钱吗?你知道非法集资活动中存在哪些新的方法和伎俩吗?全国打击和预防经济犯罪宣传日前夕,重庆市公安局经侦大队昨天进入渝中区华龙桥街道,民警向社区居民揭秘非法集资犯罪新套路。
上午10点,在华龙桥街道红岩村社区居委会会议室,经侦总队民警周为50余名社区居民上了一堂关于虚假身份识别、防诈骗的生动课。据周警官介绍,目前,非法集资犯罪分子不断变着花样,用各种名目欺骗公众。公众要擦亮眼睛,打着“看广告赚外快”、消费返利、投资养老产业回报高的幌子,特别关注投资理财项目。
“门槛低,收入高,投资小,回报大”“消费500到500,满1000到1000……”周民警告诉社区居民,以近期关注度较高的“消费返利”为例,部分第三方目前正在该平台打着“创业”和“创新”的旗号,打出“购物回本”“消费等于赚钱”“你消费”等字样,当你以为这些都是正常的商家返利促销时,你就上当了!
这种“消费返利”存在很大的潜在风险。比如,活动宣传的高额返利很难实现,消费者的资金安全得不到保障。部分平台通过“预付费消费”、“充值”等线上线下渠道吸收公、商资金。大量资金被平台控制,存在资金转移和跑路的风险。此外,“消费返利”的运作模式存在违法风险。有的平台采用传销,以所谓的“动态收益”为诱饵,要求参与者缴纳入门费和“拉人头”开发人员加入,通过线下开发获取佣金。警方提醒市民,参与非法集资不受法律保护,风险和责任自负;参与传销属于违法行为,将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活动现场,社区居民认真聆听,积极参与答题互动。“以前真的不知道消费返利有陷阱,以为自己还是便宜,以后肯定会小心!”社区居民纷纷表示,这个阶层受益匪浅,在今后的生活中会睁大眼睛,警惕非法集资的风险。
据悉,重庆市公安局经侦总队还将在5月15日全国打击和预防经济犯罪宣传日当天,在渝北机场广场开展相关主题活动。
10种“投资理财”要警惕
不法分子打着“金融创新”、“新经济业态”、“资本运作”的幌子,层层设计所谓的项目和产品,用当下的热门术语和热门概念炒作,诱骗公众投资赚钱。公安机关提醒群众警惕“投资”“理财”项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以“看广告,赚外快”“消费返利”为幌子;
投资海外股票、期权、外汇、贵金属等。
投资养老产业可以获得高额回报或“免费”养老;
以私募、合伙为幌子,不办理企业工商登记注册;
以投资“虚拟货币”和“区块链”为幌子;
以“扶贫”、“慈善”、“互助”为幌子;
在街道和超市发布广告;
通过组织视察、参观、讲座等方式招募老年人。
“投资”“理财”公司、网站、服务器都在海外;
要求以现金或个人账户或海外账户支付投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