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更不值钱了。”创业板改革试点注册制相关规则草案发布后,不少投行人士感叹。
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同日晚间,中国证监会、深圳证券交易所就相关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4月28日上午,a股市场波动较大,主要股指一度下跌近2%。初步调整后,两市股指大幅反弹,实现“V型”反转。
值得注意的是,壳资源概念股明显承压。截至4月28日收盘,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105只壳资源概念股中,下跌个股68只,占比64.76%,美尔雅等部分个股下跌。
这背后,不乏注册制下a股贝壳生态变化的市场逻辑演绎。
"贝壳的交易价值和使用价值正在贬值."华东一位资深M&A人士向记者坦言。
此外,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也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角度优化了退市程序、标准和风险预警机制。对于业绩不佳的股票,壳保护将变得更加困难。
"随着注册制的推进,未来a股市场将进一步分化."武汉科技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壳价值下跌
在重组理念和借壳预期下,a股市场有着“炒小”、“炒差”的传统。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自2019年10月18日创业板被借壳“松绑”以来,没有出现过案例,但“小投机”“差投机”现象并未停止。
2019年10月18日以来,松动借壳对应的创业板指数上涨22.46%,小盘股成长指数上涨5.58%,上证综指上涨-5.62%。
然而,在创业板改革和注册制试点下,市场已经看到了风格转变的信号。4月28日,相关规则征求意见稿发布后的第二天,壳资源概念股和ST股普遍承压。
Wind数据显示,4月28日,两市154只风险警示个股中,下跌个股120只,占比77.92%,下跌个股26只,上涨个股仅17只。
背后的逻辑是,在a股推出注册制后,壳的价值会贬值。
《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取消了创业板现行发行条件中关于盈利表现和无未弥补亏损的要求。无利可图的企业可在改革实施一年后申请上市。
《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20年修订征求意见稿)》规定,优化上市条件,综合考虑预计市值、收益、净利润等指标,制定多元化上市条件,支持不同成长阶段、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企业在创业板上市。一是适当提高利润上市标准,要求“最近两年净利润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或“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1亿元”。第二,取消最近一期期末无未弥补损失的要求。三是支持特殊股权结构的盈利企业和具有一定规模的红筹企业上市。四是明确亏损企业的上市标准。
实现a股上市有两种方式:IPO和借壳上市。安信证券首席策略师陈果认为,空壳价值来源于缩短上市周期的时间优势
审核获批的确定性优势。IPO审核较为严格的年份,借壳上市案例的数量往往更多。据其统计,2013年IPO全年空窗,借壳上市的公司有21家;2014年至2016年成为借壳上市高峰期,平均每年有27家公司借壳上市;2016年11月发审委换届,IPO迎来加速,2017年发审委审核通过IPO数量多达380家,借壳上市案例数量减少到8家;2019年科创板设立并推行注册制,审核周期在3-6个月,借壳上市的时间优势弱化。随着借壳上市的优势越来越小,借壳上市数量近三年来已经稳定在每年10家以下。
壳价值和壳公司市值在2015年、2016年达到最大值,2017年以后开始下降。2015年、2016年为借壳上市高峰期,2017年由于IPO加速以及政策规范导致借壳上市吸引力减少,壳价值降低,2019年科创板的成立进一步使壳价值萎缩。
陈果指出,注册制推行有助于疏通IPO“堰塞湖”,借壳上市带来的时间优势和确定性优势将弱化,壳价值可能出现大幅下降,“炒壳”之风或将降温。
在多位投行人士看来,实践中早已感受到壳价值的下降。
“供给不断增加,且大于净流出,壳价值会进一步降低。而且今后注册制还将进一步向全市场推开。”深圳一名资深投行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壳肯定是进一步贬值的,现在已经贬得很厉害,单纯的壳已经很难卖出去。我们感受得明显,可是很多上市公司还以为壳很值钱。实际上,壳的交易价值和使用价值都在贬值。一方面,壳卖不出价格,另一方面,以前有个壳在手上的时候可以去忽悠很多好资产进来,可以不停地并购好资产,然后把市值做大。现在这两条都不行了。”华东一名资深并购人士向记者坦言。
分化加剧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也充分借鉴了科创板制度成果,按照注册制理念,从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角度出发,在退市程序、标准及风险警示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安排。
例如,简化了退市程序,取消暂停上市和恢复上市;完善了退市标准,取消单一连续亏损退市指标,引入“扣非净利润为负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的组合类财务退市指标,新增市值退市指标;设置了退市风险警示暨*ST制度,强化风险揭示。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在退市上也进行了优化安排,这样一来养壳成本高,而且有风险。”前述并购人士指出。
“随着注册制的推进,未来A股市场会进一步分化。”董登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陈果指出,全面推行注册制后,IPO供给增多将消耗大量资金,从而导致A股流动性紧张,带来A股长期承压。缓解这种流动性紧张的渠道必然是完善上市公司退出机制。注册制的推进和退市力度的加大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上市公司尾部风险将面临缓慢出清。从结构上看,注册制将加速A股两极分化,投资趋势转向龙头,成交量逐渐向龙头集中。
在退市标准向注册制靠拢下,对于一些绩差股来说,保住上市地位已是不易。
此外,董登新指出,新《证券法》实施之后,上市公司更难进行财务造假,这将进一步加大垃圾股绩差股保壳难度。
“预计今年A股市场至少有20多家上市公司退市。其中7家去年已经暂停上市,基本面都很差,今年会直接退市。另外目前有十多只一元股,基本面也很难改善,可能直接走一元退市的道路。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之下,‘一元退市标准’的效果会大幅增强。”董登新认为。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