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之前的 央视网消息:,“百花齐放”相比,近期道路上可见的单车共享色彩大幅下降,呈现出“三分天下四分天下”的趋势。
江苏:町町单车负责人“失联” 押金难退
绿色车身和橙色车轮的Machimachi自行车是在江苏省南京市运营的共享自行车。悟空自行车和3Vbike宣布停赛后,Machimachi自行车被曝光并关闭。然而,与前两家停止运营的公司不同,Machimachi Bicycle并没有全额退还用户押金,还有人声称这是中国第一家跑路的自行车共享公司。
记者从Machimachi biddle旁边的公司了解到,整个7月,Machimachi biddle每天仍在值班,但8月初,工作人员悄悄撤离。
隔壁Machimachi自行车公司的员工:8月1日晚上,我8月2日来的时候都是空的。估计8月1日晚上,他们都搬走了。
南京市栖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马群分局表示,8月1日无法与马池自行车取得联系,公司已不在注册地经营。8月2日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无法联系到公司负责人丁伟。我在丁伟开朋友圈的时候,最新更新停留在5月17日,记者也多次打丁伟的手机,一直关机。
记者了解到,4月中旬,Machimachi Bicycle向多家机构发送融资计划,希望寻求融资对接,但没有下文。据统计,目前无法正常退押金的消费者不少于400人,栖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马群分局因丁伟损失已停止调解。据消费者反映,由于押金数额较小,警方很难立案调查;但是,如果警方以欺诈罪立案,起诉可能需要很长时间,胜诉后可能很难拿到退款。
布局海外 融资数十亿 共享单车“大巨头”挤压小公司
虽然自行车共享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改进,但它无疑是近年来最受欢迎的共享经济新模式之一。
理论上,单车共享可以解决很多人的出行痛点,而在资本市场,随着中国单车共享的爆发式增长,开始像海外一样发展。
在市场初步形成“百花齐放”后,形成了单车共享的市场结构,即资本追捧的“大巨头”挤压低效的小规模公司。目前,中国大大小小的自行车共享企业多达50家。数据显示,目前每个公司在市场上投放的自行车超过2000万辆。
据新华社援引研究机构的数据,今年一季度,Ofo的市场份额达到51.9%,而mobike的市场份额为40.7%。可见两大巨头已经瓜分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两大巨头最新一轮融资高达13亿美元。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几家自行车共享企业开始倒闭。A
面由于竞争过于激烈,另外一方面则由于损坏和被盗的情况远高于公司决策者的想象。而“巨头”共享单车已经向海外进发。摩拜单车在今年3月底布局新加坡,并计划在今年覆盖全球百个城市。Ofo也陆续进入了美国、英国、新加坡,同时也在布局全球的主要城市。此外,小蓝车bluegogo也进入了美国和英国。
目前,摩拜单车和ofo否决了合并的可能性,但在剩下的市场中,我们可能会看到行业整合的进行。
据路透社报道,ofo正在洽谈新一轮的融资,预计融资10亿美元,次轮融资由日本软银领头,有望成为中国共享单车行业最大的一轮融资。
从当前来看,资本市场仍然愿意为共享单车买单,但长期来看,让不少人担心的是,在当前布局阶段结束之后,如何实现盈利,这是共享单车巨头真正面临的难题。
共享单车行业进入淘汰期 未来盈利还看广告和流量
共享单车的兴起也就一年的时间,大公司的策略就是一边融资一边大量的占领市场,而一些小公司则受到融资不畅、高耗损率以及无力经营等因素的影响,逐步的退出了竞争。
从目前的市场来看,共享单车趋向饱和,优胜劣汰已经开始。
悟空单车、3Vbike、町町单车相继黯然出局,小蓝车、永安行等品牌不断流失市场份额,几个月的时间,摩拜、ofo两家企业市场份额已经超过90%。
艾瑞咨询出行行业分析师鲍君说:第一集团就是ofo和摩拜单车,它们现在日均使用人数达到800万左右;第二集团酷骑、小蓝单车,目前的日均使用量在50万左右。
智享单车总经理曹康说,两巨头形成之后,通过免费、送红包这些烧钱的模式,基本上挤压完很多跟风的,没有差异化的共享打车企业的发展空间,按照我们的预计,明年也就3到5家还能继续发展。
从目前的赢利点来看,共享单车的盈利点主要有车辆租金、广告收入、流量变现等三个来源,车辆租金将是目前最稳定、也是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如果价格战结束,租金应该能够覆盖成本,而广告服务和租金收入是未来最重要的两个收入点。
广告盈利方面,享骑电单车联合创始人黄奇说,目前主要是线下的广告收入,因为车身本身可以作为广告载体来进行投放,将来还可以做一些线上的精准投放广告。
鲍君说,共享单车未来包括广告、流量的收入,以及未来供应链如何去缩减成本的压力等多方面可以再优化,将来还可能有更好的盈利空间。
假如我们把共享单车市场比作是一场长跑的话,眼下的比赛已经进入到后半程,谁能找到适合的盈利模式、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谁才能跑得更远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