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的起草是调查研究的重要环节,也是干部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重要体现。在起草过程中,要注意从历史、理论、现实、未来、成效等几个维度进行审视。
从历史的维度看,视野要广
,无论是起草综合研究报告还是专题研究报告,都要有广阔的历史视野。要在深入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实现历史与现实的延续,做到古与今的统一。综合调研报告主要用于反映一项综合性工作或一个事件的整体情况,涉及到很多方面或问题。在筛选整理材料时,要坚持用历史辩证法分析问题。首先要点面结合,既有反映全局问题的一般材料、总体概况和一般情况,也有反映局部问题、个别情况和特殊情况的典型材料,相辅相成。其次要详细,重点材料要详细具体,一般材料要简洁明了。重点材料包括能够影响整体工作的材料、目前或未来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的材料、充分反映工作成效、工作状态和工作水平的材料、能够代表和反映具有普遍性或倾向性问题的工作的材料。
专题调研报告要围绕主题,在内容上“一次报告一个案例”,让领导集中精力,有针对性地处理。起草时不仅要把相关事实讲清楚、讲清楚,还要进行必要的分析,指出问题的实质,说明已经做的工作和可行的解决办法,这样才有历史、有叙述、有分析、有对策。
比如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我们分析了历史上疫情传播和预防的经验,及时起草了《重启“小汤山模式”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调查报告,建议紧急成立野战医院和方舱医院,抽调医务人员和科研人员积极参与救援和科研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从理论的维度看,思考要深
调查研究工作是推动党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重要途径,也是理论联系实际,进而检验和升华理论成果的重要方法。在调研和报告起草过程中,要深入思考,理论要符合实际。要通过实地调研列出问题和建议,从大量繁杂的调研材料中总结提炼出有价值、有见地的观点,用概括的方式表达问题,深入剖析问题根源,获得规律性认识。起草研究报告前,要明确报告主题,理清写作思路和逻辑关系。好的研究报告也要有根据,有意见主导材料,有材料支撑意见。我们应该用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和准确权威的数据来说明我们的观点,得出令人信服的调查结论。
比如,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组织开展了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更广泛长效机制、构建京津冀区域产业链的研究。调研中,我们充分挖掘首都高端智库优势,深入思考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理论支撑、框架结构和实施方案,起草相关报告发挥了积极作用。
从现实的维度看,对策要准
起草好调研报告,要突出重点、把握重点,充分发挥各智库专家的建议和意见,提出科学准确的对策建议。要坚持需求导向,贴近党和国家中心任务,贴近领导决策需要,把重点工作和重点问题结合起来,梳理重点研究课题,列出清单,开展研究,使报告内容更加贴近实际、更加深入。要坚持问题导向,抓突出问题在
比如,根据工作需要,针对老旧小区改造路径及配套政策、单车共享治理、深化“马上处理投诉”、完善基层治理等,深入基层开展蹲点调研,列出问题和政策清单,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从未
来的维度看,目标要远开展调查研究,要站在发展全局的高度,立足于行稳致远,着眼于未来发展,多做前瞻性的工作。这就要求一以贯之地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与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对标对表,与党中央决策部署对标对表。
在调研报告起草中要把握未来发展的正确方向,做到看待问题有新观点、新看法,解决问题有新思路、新办法,并提出新的政策建议。同时,还要做到有新角度、新材料、新语言,有新事例、新数据、新概括,让人耳目一新。

比如,我们在起草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时,组织课题组对“十四五”时期面临的风险挑战和应对策略、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机制等问题进行深入调研,提出了精准的对策建议。
从成效的维度看,文风要实
在调研报告起草过程中,要坚持上情与下情相统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既听顺耳话,更听逆耳声,真正做到察实情、见实效。
为此,在调查研究各环节都要精心准备、设计方案。在预研究阶段,要通过广泛收集调研资料、摸底了解调研问题来确定选题;在制定方案阶段,要明确调研目的、方式、范围、对象、时间安排、参加人员等,突出调研的重点任务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实际调研阶段,要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多采用“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基层调研,把问题谈开、把情况摸准;在分析研究阶段,要形成基本判断、得出基本结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在具体起草阶段,要在扎实调研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对报告进行讨论和修改;在论证评估阶段,要邀请有关领域专家进行评估,提出修改完善意见。
写好调研报告,尤其要倡导朴实清新的文风,努力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多使用生动鲜活的群众语言,多讲符合实际的话、管用的话、有感而发的话、反映自己判断的话,让人愿意看、看得懂,使调研报告最大程度发挥出应有的成效。
转自《秘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