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朋友很喜欢看赌片,但是这个赌片不好拍,为啥呢?
因为我们都知道赌博是不公平的,一般这种赌徒长期赌博没有赢家是没有好下场的,我们都知道。但是,如果我们想讲道理,珍惜生命,远离赌博,很容易把这部电影变成教育宣传片,很干。为了让它好看,里面加入了各种眼花缭乱的赌博手法,包括生活的酸甜苦辣,赌场里人的自视甚高和失败。但如果你想从中获得最大的收益,你很容易陷入另一个误区:你教大家赌博吗?因此,很难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然而,在90年代,香港的赌博电影如火如荼,所以非常准确。基本上,结果都归结为对赌博的正能量和反思。而且整部电影的效果相当耀眼,你很喜欢。那么,香港90年代的赌博电影是如何达到平衡的呢?今天就给大家讲解一下赌博片的成败。
说到赌片,有一个导演不能不提——王晶。
导演王晶远离艺术电影,拍摄商业电影和娱乐电影,所以他去票房,所以有人说王晶没有底线,可以拍任何烂片。他的目标是市场,但不管王晶拍得多烂,拍赌博片都不敢突破底线,所以牢牢抓住了底线。也就是在你拍完这部赌博片之后,如果你想去赌场用手玩的话,那就破了。你绝对是负能量导演,观众也不会惯着你,因为大家都知道赌博真的是无止境的。
当时他的《赌神》系列电影影响很大。我们都知道这个神指的是周润发饰演的AG,然后是赌徒刘德华饰演的陈晓道,然后出现了一个赌徒,周星驰饰演的这个周星驰总裁。这三部赌博电影将香港的赌博相关电影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后来很多跟赌博有关的电影,其实都是有意无意模仿的。那么王晶如何把握好看和正能量之间的平衡呢?
其实王晶大量借鉴了体育竞技类电影的一些诀窍。
体育电影有什么诀窍?很简单。三分。第一,英雄是无名小卒,最后克服各种困难,成为大英雄。第二,有一个非常严格的大师,你的引路人,他代表你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付出眼泪和汗水,甚至是鲜血。第三,成为英雄之后,要反思自己的道路,能够直接升华教育很多人。赌博电影呢?王晶也遵循体育竞技电影的拍摄方法。唯一不同的是,在第三步,它不是关于成功。往往最后的人生经历就是停止赌博,痛苦无止境,才能转身退出江湖。你不应该把它当成赌博电影,它实际上是一部体育竞技电影。
赌片为什么一点点枯竭了?
那么,说有励志,有赌博,有炫目的展示,赌博片应该很好看也是有道理的,但是熟悉赌博片的朋友发现,这些赌博片近年来都在走下坡路,一部不如一部。为什么呢?我们说任何一部电影都来源于人们头脑的创造力。如果你的创造力趋于枯竭,任何好的题材都行不通。
因为赌博片里的精彩创意现在已经很少甚至没有了。在王晶之前,赌博电影经常展示一些技巧,没有特别好的主意。从王晶开始,我研究了一个很棒的点子,把赌博的场面搞得很大。不仅仅是华丽的赌场,还有豪华游轮都去公海赌博到了什么程度。甚至加入了武侠和冒险片的创作元素。
在公海上赌豪华游轮的想法是由王晶根据真实情况改编的。澳门有个赌王
e-entity-word" data-gid="7879508" qid="6605801069580670215" mention-index="0">何鸿燊,他的对头叫叶汉。两个人在竞争开赌场的各种办法,这叶汉没干过何鸿燊。最后,叶汉想:在陆地上我干不过你,我干脆到海上去吧。就包一些豪华游轮开到公海上,说公海赌博可以不受约束,不上税。但公海赌博也不受法律保护,因为公海不是哪个国家领土,任何一个国家法律都不会保护你。在公海赌博这个套路,很多人都模仿,一点不新鲜了。到王晶拍《赌圣》的时候又加入新内容了,周星驰演的左颂星有特异功能,他有透视眼,能搓牌,搓搓牌就变了。这个创意从哪来着,就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中国内地非常流行的气功热,特异功能。特异功能进入赌博,这又是新的创意。那等到往后呢,赌片这种创意枯萎了,《澳门风云》里头给人脑子里植入了什么印度来的高科技芯片,这就完全不靠谱了,有点胡编乱造了。
而且《澳门风云》没有一个扎实的故事,胡编乱造。到《澳门风云3》的时候,这电影没法看了,完全就靠周润发、刘德华玩个情怀,把香港过去电影的优秀元素东拼西凑,凑个一锅烩。所以创意的枯萎导致了现在赌片越看越不如以前。
当然,不管创意怎么枯萎,最终的结局必须得是正能量的反思。
这个正能量反思要构架在什么基础上?大伙注意一点,赌片里的人物多数是大坏蛋,因为往往主角是个好人。所以赌片里正能量的反思,来自对里边人物贪婪做恶的行径的厌恶。
赌片最后往往还会上升到:你的技术再高,你的能力再强,只要你到了牌桌,你最终的结果一定很惨,在牌桌上没有真正的人生赢家。
很多人说人生就得搏一搏,那不是叫你在赌桌上趴着,那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字。人生到一定程度,如果你想在赌博上有所建树是根本不可能,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要拼搏,不要赌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