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简约商务背景图片 电商背景图片素材

随着亚马逊对中国卖家的“标题风暴”持续,国内跨境电商圈似乎充满了不安。从头部的大卖家到腰部的卖家,业内初步统计,受此事件影响的中国商家超过5万家,跨境电商行业损失超过千亿元。其中,天则信息旗下上市公司“优树”被冻结1.3亿元,成为亚马逊针对国内卖家破获最严重的案件。

7月初,深圳超级大卖家的树突然变样,340家亚马逊门店被封或冻结,涉及1.3亿资金,1400名员工辞职。近日,树的母公司天则信息发布公告,解释了该账户被关闭的十二个原因。盘点一下中国受风暴影响的大卖家,哪些大卖家受到了风暴的影响,为什么会被授予冠军。第二阶段,杜南“跨境电商,各行各业”系列报道将走进行业,揭示跨境电商商圈容易“栽跟头”的重灾区。

图片来源:上市公司天则信息公告

上市公告自爆12种“死因”,涉嫌滥用评分为其一

最近,关于树的消息在圈子里爆炸了。作为亚马逊的头部卖家,一棵树标题遭受严重挫折的窘境并没有得到解决,随之而来的是以下问题:无法偿还供应商的货款。网上也有一个视频,说是卖家头是供应商出钱买的,视频中的场景非常混乱。此外,另一家全资子公司沅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沅江信息”)经营业绩持续恶化,大额应收账款回笼困难,导致贷款逾期、供应商拖欠款项、员工工资无法支付。

业内对其大型门店关闭的原因进行了各种猜测,但尚未得出结论。近日,深交所对此高度关注,向母公司天则信息发出“关注函”,要求其详细说明树址关闭、沅江信息管理困难等情况。天则资讯7月17日回复。其中,母公司披露了一棵树大规模关店的原因。同时,公告披露了公司目前的资金余额和受限资金情况。其中一棵树的资金限额已经达到1.8亿,总限额高达2.6亿!

公告显示,账号被封杀的原因有12个,即存在主要涉嫌违反亚马逊12条平台规则的树木;帐户信息验证过程失败;买方投诉订单未收到或延迟,收到的货物因包装不当而损坏或缺失,导致订单缺陷率超过1%;涉嫌侵权;买方反馈或现有销售历史记录不支持当前销量;当前账户关联了一个不能在本网站销售商品的账户,但关联账户不是树形账户,或者关联账户被标记为" ";涉嫌发布无销售许可证的商品品牌;涉嫌“滥用评分、反馈或评论”“滥用销售排名”“滥用搜索浏览”;不符合已售地区增值税要求的;关于“假冒或假冒商品”的投诉;涉嫌出版、销售假冒或者假冒、侵权、不安全、欺骗性商品的;订单实际发货时间晚于承诺发货时间,或上传物流信息滞后,导致订单延迟发货率超过4%;物流信息没有及时更新,导致物流有效跟踪率低于95%。

可以看出,被关闭的340多家门店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主要是违反了哪些平台规则。有的树没有过多解释,所以有的树意识到了平台门店运营的合规性,宣称会把平台运营的合规性作为公司运营最重要的红线之一。

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标题似乎是由于“卖方后台履约政策”的“机械挂牌”,比如订单瑕疵率超过1%,延期交货率超过4%。这是亚马逊对所有卖家的性能要求。

以一棵树为例,其所反映的中国跨境电商卖家生态存在粗放经营的问题。“国内很多卖家都采取了大规模的策略,门店多,商品多,自然会导致大量的订单瑕疵和物流延误。不仅中国卖家多,而且步子也很大。开了很多店,摆了很多货。”据业内人士透露。比如有树。在元旦的报道中,340家“标题风暴”下的事故商店被拆除

铺,其过去总店铺数量达3873个,是真正的“店铺之王”。


还有两个正在冲刺IPO的大卖家,三态电子和赛维时代,也是“铺货之王,店群之王”。三态电子铺货力度很大,覆盖近100个细分品类,SKU超过60万。为上市做准备,三态电子一口气收购了曾经代持店铺的第三方公司,一下子新增了许多子公司。而7月份重启IPO的赛维时代,专门开立了800多家子公司,用以承接原有的“第三方自然人名义开立的店铺”。


实际上,从2020年到2021年上半年,整个跨境电商行业都发展迅猛,而中国跨境电商企业们表现更为突出。2020亚马逊年商品销售总额达4750 亿美元,其中自营销售增长了35%,第三方企业交易量增长了47%。其中,仅2021年上半年,中国入驻亚马逊的卖家数量比前2年的总数还要多。截至2020年底,在全球所有跨境电商包裹中,从中国发出的包裹占比超过60%。


“在早期,跨境电商确实经历了一波野蛮生长的时期,入局者不多。要是本身就是做外贸的,把国内电商经验稍微复制,转型海外平台销售,轻松入行。而现在行业的门槛也在不断提高”,外贸出身后转做服务商,深圳某跨境电商企业相关负责人如是透露。而粗放式运营模式,也是在由此诞生。


从蛮荒生长到吃下疫情红利,再到如今随着亚马逊对中国卖家封号风波的袭来,国内跨境电商圈的增长逻辑开启新挑战。“因为涉及的供应链环节太多了,做生产的不懂外贸、做外贸的不懂电商、做电商的年轻一代又与生产端磨合度不高,而跨境意味着要对国外当地税法、财务、市场都有很好了解和掌握”,深圳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执行会长王馨表示。


合法合规及专利保护成纠纷重灾区


那究竟什么样的问题会成为出海企业遭遇的难点痛点?相较于国内电商,跨境电商的门槛更高。在外界看来看似简单的出口外贸再上架卖货,藏着许多复杂门道。而其中,法律则是跨境电商众多生产要素中专业度要求最高的环节之一。专注于物流与跨境电商法律服务14年,广东瀛尊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翟东卫目前是23家物流与跨境电商协会的法律顾问,服务超过350余家物流与跨境电商企业。


在翟东卫看来,知识产权与税法是出海企业容易栽跟头的地方。知识产权上,部分卖家存在不重视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假冒、侵权问题,相关意识有待提升;税法方面,部分卖家存在不懂或不遵守当地法律、偷税漏税。


而对于依赖跨境平台进行销售的卖家们而言,跨境电商面临复杂得多的法律环境。因为其生产、采购、运营等大部分都位于国内,需要遵守国内的法律法规;而客户又在国外,需要遵守客户所在地国的法律,并且是许多国家的法律,因为客户不局限于一个国家;同时还需要遵守各电商平台的政策,包括亚马逊等市场平台、谷歌和facebook等广告平台、paypal等支付平台。对于卖家来说,挑战在于面广、复杂,作为卖家来说,很难全面去理解,就很容易违规。


“而对于违规行为,平台的处罚措施往往是封号、关店,相当于判了死刑。在国家法律上来说,轻易是不会判一个人死刑的。卖家一旦被平台封号,留给卖家一堆问题无法处理,员工工资、供应商货款、物流商运费,等等”,翟卫东讲道。


而在上述合规与专利纠纷风险之外,浩方集团副总裁张莉还特别强调了售后投诉服务及产品滞销风险。“品牌出海链条长,环节众多,从品牌策略、产品选品、产品规划、生产制造、品质评审、供应链、物流仓储、专利与商标、品牌营销到售后服务,只要有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会牵连到其他环节,最终导致企业品牌出海以失败告终”,张莉再次强调。


从早期的蛮荒生长,到疫情红利下的新一轮出圈,再到亚马逊封号风波下的“人人自危”,简单的打怪模式亟待升级。


亚马逊封号风波下,跨境电商风往哪吹?接下来,南都“湾区大钱进”直播栏目,将邀请行业打咖共论风口生态,从行业协会、跨境卖家、支付企业及行业律师四方角度给予剖析。敬请期待!


采写:南都记者 陈盈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