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高密度养鱼效益,高密度养鱼技术养鱼池成本

7月29日,一批蓝色大坦克在崇湖渔场东北湖支迎来。实验用的鱼缸被吊在鱼塘附近,一排排精致的鱼缸格外醒目。

放大湖里的水箱。这是干什么用的?“养鱼。”项目负责人、华中农业大学何旭刚教授笑着介绍。“池鱼养殖技术是一种池塘工程养殖模式。其原理是在养殖池内设置一定数量的桶式养殖容器,在桶外种植水生植物或挺水植物净化水质,在桶内养鱼,并在养殖池底部安装污水处理设备,回收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残留饵料和粪便,实现养殖废水零排放。

何旭刚介绍,为了保证养殖环境和产品质量安全,罐体全部采用食品级原料。“每个水箱高3.1米,直径4米,可以装25立方米的水。每罐成本5000元左右,可使用10年以上。投产后,每罐可达1吨产量。平均每亩鱼塘可安装6个鱼缸,年产量6吨。这是一个普通的密集池塘。亩产6倍。”

2017年,何旭刚在公安县崇湖渔场开展了池塘循环水圈养模型试验,引进了池鱼养殖技术。今年,模式基本成熟。“水箱不挑塘面积,缸可以放下。模式是循环水,可以改善水质问题,不需要外排或外注水。”何旭刚介绍,这种模式只要是投喂的鱼,不管品种规格,都可以养殖。

池塘改锅会影响鱼的质量吗?面对记者的提问,何旭刚回答说,实践证明,鱼的品质得到了提高。“因为污染可以及时收集排放,可以保证养殖水体处于类水质,鱼腥味基本去除,疾病发生率降低70%以上,鱼药使用量减少80%以上,鱼的口感更好。”何旭刚说,去年每罐产量达到1320公斤,不分季节按需捕捞,市场供不应求。

公安县渔业局局长徐永超认为,这种模式解决了渔业生产与渔业生态的矛盾。“过去,水质的改善是通过输入化学药剂或生物药剂来实现的。这种模式不仅净化水质,还节水减排。鱼苗的发病率下降了50%左右。”徐永超说,在这种模式的作用下,渔场的节水减排可达40%以上。

健康养殖重在生产,水质改善是第一步。同时,崇湖渔场从鱼苗选择、投入品使用、市场准入、操作标准标准化等方面入手。现在看渔场,标准的池塘,清澈的沟渠,健康的鱼,水泥路,景观树,小洋楼,都成了崇湖新渔村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