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90后女孩刘书义对运动鞋有着疯狂的热爱。作为球鞋爱好者,一双球鞋不仅是运动的工具,也是纪念品和收藏品。今年3月底,她在沈阳开了一家运动鞋研究所,可以轻松解决运动鞋的清洁、修理、补色、涂鸦等各种问题。在短短3个多月的时间里,34000双已经磨损、开裂、变形、掉色的球鞋,在这个球鞋研究所经过专业处理,就像新生一样。刘茂义认为,球鞋就像老照片一样,蕴含着一种感觉,一种文化。
我开这家店的原因是我心爱的运动鞋被冲走了
虽然刘书义是一个90后女孩,但她从小就对运动鞋着迷。她告诉沈阳晚报和《申报》记者,她用高中吃了半个月饭攒下来的钱买了第一双运动鞋。她说:“买了那些鞋,我真的有半个月没吃饱了。而且,球鞋开始的时候,我早上6点去店里排队,从400多个号码中抽奖买的,所以一直很小心。然而,参加完泡泡跑后,鞋子被干洗店染色清洗。不仅没有清洗干净,鞋子也完全被冲走了。”
因为喜欢球鞋,刘阿依也认识了很多喜欢街头文化和“玩”鞋的朋友。每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烦恼,那就是很难找到专业的地方洗护运动鞋。因此,在刘书义的心目中,慢慢成为专业鞋店的想法有了一个模糊的轮廓。
工匠精神
三四千双鞋用手洗了3个多月
2019年初,刘书义开始找合适的店,想好店名,做市场调研,在外地学习护鞋技术,找厂家配专用清洁剂,就这样一步步创业。从构思到实现,3月31日,她的运动鞋研究所开张了。
近日,记者来到小刘的球鞋研究所,看到有300多双球鞋等待护理。刘阿义告诉记者:“开店三个多月,研究所已经为三四千双球鞋提供了护理服务,工作还没有完成。除了沈阳的订单,还有很多来自广州、上海、青岛、北京的国外订单。”
在研究所里,包括刘茂义本人在内,有五六个工作人员,每一双鞋都是手工处理。从开店到现在,大家每天十点上班,一直忙到晚上十一点或者十二点,最晚的一次是凌晨一点半。如此忙碌,虽然刘书义觉得辛苦,但她觉得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值得的。她说:“很多球鞋被炒到1000多元到30000到40000元,就是因为限量。他们仍然需要提前五六天排队买彩票。因此,对于每一双送去护理的鞋子,我们都认真对待。”
忠于本心
每双鞋都有值得珍惜的故事
事实上,刘书义喜欢它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她喜欢运动鞋,对每双运动鞋背后的故事都很着迷。
她说有的鞋子是顾客闺蜜送的第一双鞋;有的是客户妻子生儿子当天买的;有些鞋子是上中学时成绩好的顾客送的.其实很多球鞋都不贵,甚至有些鞋子已经穿破了,但是大家都会小心翼翼的送过来,并且叮嘱要仔细清洗,因为每一双球鞋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里面都包含着一种特别的感觉。
开业仅三个多月,刘奥义的鞋类研究所就有两家加盟店,其中一家还在北京。在这方面,她并不自满。她说:“我想埋头做事。有些事情就像泡沫,转瞬即逝,提高自己的实力才是最重要的。”
她认为,曾经小众的“球鞋文化”近年来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和喜爱。对于“鞋友”来说,他们自成一体的观念让“买鞋”成为理所当然。这种特殊的文化认同与表达、自我独特性、社区归属感的过程,也让沈阳越来越时尚。刘奥义想通过自己的努力点亮城市旧鞋翻新文化。
沈阳晚报沈报荣媒体记者卢和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