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李想:车和家创始人
李湘,1981年10月出生于河北石家庄,是80后企业家的代表人物。
1998年还在上高中的李湘,开始做个人网站。高中时,李湘通过向IT媒体投稿,经营个人网站,收入颇丰。出于对互联网和IT的热爱,他决定放弃高考,选择创业,得到了父母的支持。
2000年在泡泡网注册,开始运营。
2005年,汽车之家成立。
2015年7月,李想成立车和家。车和家定位为未来的智能交通服务商,致力于打造人人都能轻松购买使用的智能电动汽车。
《HR视界》 评论:
李湘的父母毕业于中央戏曲学院,家境不错。高中第一年有一台个人电脑。当时,一台个人电脑售价8000元,家里还是有点钱的.
了解你的兴趣并给予。高中之前,我买了市场上所有的电脑报纸和杂志,对电脑有了初步全面的了解.
买了电脑后发现市面上的报纸杂志都不靠谱,就自己写了提交了,就拿到了稿费。后来我开了个人网站,获得了广告收入,一个月将近2万,比我父母的收入高10倍。我有原始资本积累.
成功路径:对商业感兴趣,并赶上了工业的快速发展
02
袁旭:迅游科技创始人
徐苑,男,1984年出生于四川雅安,荀攸科技企业家、创始人、董事兼首席执行官。
徐苑14岁开始创业,18岁进入北京大学计算机信息与技术专业,一年后从北京大学退学,与合伙人一起创业。
2008年,他与合作伙伴创立了荀攸科技。徐苑担任荀攸科技董事兼首席执行官,全面负责荀攸科技的战略规划和运营管理。
2015年5月27日,荀攸科技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徐苑成为中国最年轻上市公司的创始人。
《HR视界》 评论:
当我10岁的时候,我被电脑迷住了。初中一年级的时候,父母终于给他买了一台电脑。有了兴趣,我有了学习的条件。
为了上网,徐苑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花在了网吧,为网吧老板当技术员,以换取免费上网时间。创造了加速学习的条件。
ze:15px;">1998年,14岁的网民袁旭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创业”——建立自己的个人网页“四川网盟”。应该没用挣钱,但有了创业经验。高三毕业,考上北京大学,同时,开设了四川雅安第一个双线IDC机房。凭借这一项目,袁旭又赚到了人生的第二桶金——约40万人民币。资质聪颖,并有了原始资本积累。
一方面,袁旭的事业在四川。另一方面,袁旭懊恼自己选错了专业,他认为,自己应该选择“管理”或“贸易”,而不是自己熟稔的“计算机专业”。一年后,袁旭向学校申请了“休学”,回到四川,全力创业。果断创业。
成功路径:兴趣+创造学习条件+商业头脑+原始资本积累
03
米雯娟:VIPKID创始人
米雯娟,2000年辍学从东北跟着舅舅在北京南三环洋桥创立ABC英语。到了2009年,ABC年收入达到了2亿。
期间,自学考专科、本科。后来,她又被长江商学院录取。2013年10月,自己创立VIPKID,12月就拿到了创新工场的天使轮投资。
2015年10月,VIPKID完成2000万美元B轮融资,由北极光领投,经纬、创新工场、红杉资本跟投。
《HR视界》评论:
受舅舅英语启蒙,高中时便自学考完了英语四、六级,英语基础好。
高二忽然对“创业”产生感觉:“当时放弃上学就是更想去做培训这件事,因为这个时机错过就不再有了。”就辍学,跟随舅舅在北京创立ABC影月。 天生不安分,应该也有舅舅的支持和影响。
自学大专、本科,求学长江商学院,学习能力强,获得商业资源,后再创业,同学们给予了不少的支持。
于舅舅理念不同,自立门户,获得大佬李开复认可并投资,说明商业模式被认可,积极的学习经历大大拓宽了她的商业视野。
成功路径:贵人+学习能力强+敏锐商业头脑+拓展商业人际资源
04
高同:财迷网络创始人
现任财迷网络创始人兼CEO。90后博士,拥有着“学霸”、“计算机达人”的标签,读书期间获得多个全国一等奖项,以优异成绩考入世界名校——密歇根大学信息系,却在博士期间辍学选择创业。
年小时的高同就不属于“洋娃娃”、“过家家”的女孩世界。Flash、web才是她的兴趣。初中开始学编程。
获得奖项: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全国电子商务竞赛一等奖;考入密歇根大学信息系,还获得全额奖学金;在世界名企Adobe实习;在国际顶级会议发表一系列论文……
博士期间,曾做过一款提供商户排序服务的APP,团队从4人发展到十多人。 后来看到赚取劳动力差价的商机,在美国IT外包平台接项目再转包国内,赚得第一桶金。在Adobe创新技术研究院带队开发智能数据分析系统。
高同博士研究方向是商业智能BI,她发现在证券领域里对智能化操作有较高需求度,但国内还未有一款“傻瓜式”的工具服务于金服公司的投顾和证券分析师。
《HR视界》评论:
初中就开始学编程,家庭基础不错。
获得很多奖项,学习能力超强。
国外读博士研究方向是商业智能BI,发现国内是空白,毅然辍学回国创业。
成功路径:家庭优越+聪明绝顶的学习能力+国外学习发现国内空白机遇
05
汪洋:云麦好轻联合创始人
汪洋,1990年生,曾被4家中学开除的奇葩同学。
下面是自述:“被开除送回家以后,我干什么呢?那时候我喜欢做网站,就做各种小网站。我自学,每次做一个成功的网站就跟我朋友炫耀一下,无数次的失败,终于有一次做成一家游戏社区。我花了大概一年时间把这个社区做到20 万用户。我被迫又去上学,等到19 岁那一年,大二的时候社区不能做了,我就得去创业,我非常坚决地离开了学校。我父母一开始很不支持,后来经过我各种软磨硬泡 最后还是答应了。我们就做了一家公司,也是做了一年多,就被做了 ClearMaster 的 那家公司把我们收购了,在那儿待了三年,三年之后离开成立云麦。”
在猎豹移动工作三年后IPO前夕,他离职开始第二次创业。汪洋说:“智能秤这个产品当时国内还没有特别强大的竞争对手存在,但是可以预见小米迟早会发现这个点,所以我们就非常急迫的离开了猎豹,投入到“智能秤”的创业中。商场如战场,唯快不破。”
2014年,创立云麦科技,获得猎豹CEO傅盛的5000万人民币天使投资。
《HR视界》评论:
喜欢做网站,有兴趣,有恒心,做游戏社区做成了。
大学有了好的产品项目,并有了规模,被猎豹收购,项目很成功。
进入猎豹三年后,发现智能秤这个健康领域蓝海,瞄准项目,抓紧时间,大概率成为行业NO.1,毅然在公司IPO前辞职二次创业。果断,有商业眼光。
成立之初获得傅盛天使投资,说明与前老板关系和谐,情商很高。
成功路径:兴趣+创业冲动+商业眼光+高情商
06
周兴天:优思家教CEO
周兴天,2007级上海交大物理系学生,曾是游戏圈解说明星(ID:西十一)。09年大二辍学后四次创业,2014年9月创办优思家教。
2008年的一天,刚上大一的周兴天去拜访学长,愕然发现学长整个寝室的人都在玩DOTA,刚好寝室有人要出门,就让周接手玩。周兴天此后便在游戏之路上“一发不可收拾”了,不仅玩游戏,还开始做解说。
因为从小喜欢评书和相声,周兴天在游戏视频和赛事解说中加入不少“私藏”的段子。其单个游戏解说视频最高点击量超过800万,全网视频播放点击量累计两亿多次。
与此同时,他还担任人人网DOTA主页站长,拥有超过100万的粉丝玩家群体。人气起来了,他又开了个淘宝店,在视频开头和结尾植入flash广告,线上线下为自己代言。据说由于盈利空间非常大,这家店收入相当可观。
2009年大二周兴天选择辍学,之后他开启了数次创业之路。
第一次创业,公司主要做的是接手组织国内各项电子竞技赛事。
“那时候游戏行业还不是很好啊,不像现在,选手挣钱比较多、解说挣钱也很多,大家可能会把它当成一种职业。但那个时候并没有‘网红’这个词呢,也没有现在的‘网红’那么红,我当时主要是以爱好为主。”回忆起这些经历时,周兴天感慨。
2014年,周兴天将创业领域定位于K12家教辅导,来源于他大学做家教的经历。
《HR视界》评论:
大一开始迷上游戏,有了兴趣。
从小喜欢评书和相声,助其游戏解说播放点击率超高,有了知名度,成为人气网红。
开淘宝店,盈利可观,有了原始资本积累,也说明有商业头脑。
大二便选择辍学创业但失败,分析是行业不如现在发展好挣钱,赢不了大势。
成功路径:大学兴趣+相声解说特长+商业头脑
07
总结
我们可以看到,大体有这么几个共性:
1.兴趣。这个不用说,不管因为什么机缘,他们都对所做的事情很喜欢。
2.大多家庭背景都还不错。虽不至于大富之家,至少算得上中产家庭。有家庭资金支持,才能买到早期很贵的电脑,接触最新的技术。
3.都很有商业头脑。这个必须的,要不然,即使有兴趣,可能也想不到创业挣钱。
4.很关键的,大多都是有了成功的项目,或是因之前项目有了原始的创业资本积累。
完全没有资本积累、没有成功的项目基础,很少会选择辍学创业的。这也跟成功学宣传的“逼自己一把,无路可走时,才能发挥强大的潜能”相违背。没有创业的底气,他们是不会选择创业的。
其实,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等辍学创业的前辈们,都是创业项目有了成功的雏形,最终才选择的辍学。
成功学,不能盲信,比尔盖茨如果没有一个好老妈,也不会获得IBM的合同订单。我们需要的,是抽丝剥茧的独立判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