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polo衫,坐在直播间里,对着几部手机说话.来自陕西镇巴县的“90后”返乡青年焦坤,通过淘宝直播销售核桃、栗子、腊肉等家乡山货。过去一年累计销售额达到120多万元,月均销售额超过10万元。
在中国,从李佳琪、维雅等网络主播的走红,到各城市县长的直播带货,再到焦坤等10万淘宝新农主播的本地农产品线上销售。直播把商品从城市延伸到广大乡村,成为“新农具”。
放弃京城上万元月薪回乡创业
焦坤是一个在陕西秦岭山区出生长大的年轻人。因为没有上大学,他选择像大多数农家子弟一样外出打工。
2015年,20出头的焦坤为了谋生,外出到北京打工,成为“北漂”。由于经验不足,他从食品销售员做起,一步步积累,成为前厅服务员和服务主管,最后成为一家大型连锁餐厅品牌店的前厅经理。
“我离开家乡到一家餐馆工作。虽然我的职位有一定的提升,但我已经担任了前厅部经理的职位,月薪已经超过一万元;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意识到年轻人不能总是靠工作谋生,于是我萌生了回国创业的想法。焦坤认为,虽然家乡镇巴县是秦巴山区,但贫困县也能在数字经济时代实现“弯道超车”。通过互联网电商,从山里土里掉下来的农业特产,可以通过“触网”的整合营销,卖个好价钱,进入城市居民的餐桌。
2019年5月,焦坤毅然辞去餐厅管理岗位,回国创业,做起了淘宝农特产品电商生意。“国家大力倡导互联网经济,精准扶贫为电商提供了广阔舞台。”焦坤选择开网店的主要原因是对互联网非常感兴趣。此外,出于对家乡的热爱和理解,他认为家乡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质原生态农产品的价值需要挖掘。
开淘宝仅一年销售额就突破100万元
动手吧!他瞄准了野生板栗、山核桃、党参、松子、高山土豆、猕猴桃、朝天椒、腊肉、竹笋、土鸡等十余种农业特产,寻求政策扶持,计划将家乡“山坳”里的东西带向外界。
“一开始,这条路并不容易走。回家创业的家庭不理解。父母认为他们已经“北漂”了,每个月收入1万英镑。现在回家就是放弃美好的未来。”不顾家人的反对,焦坤沉下心来,从接单、收货、包装、发货、装品、做文案、卖品,一步一步做起了自己的淘宝店“山货店”。
“通过实践,不值钱的山货卖了个好价钱,慢慢地父母反对的声音小了,我开始明白了自己的初衷。”焦坤说,刚开始,他只能靠自己一步一步去探索,但凭借着农村人的淳朴精神和不怕吃苦的精神,他一步一步活了下来。通过不断试水,网店订单逐渐增多,村里很多农户滞销的农产品都卖出去了。”从那以后,质疑我的人少了,就连村里的村民也开始对电商产生了兴趣。"
目前正值秋收时节,焦坤有一件难事要做。“我们村的一户贫困户因为精神疾病住院了。家里没有其他劳动力。眼看成千上万的土豆要烂掉了,我要组织人帮忙从地理上挖出来卖。”焦坤说,现在大部分青壮年都在外打工,作为返乡青年,应该为家乡和村民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作为一名新青年,最重要的是不要忘记这一点。家乡养育了我至今,我一定会把它献给家乡,献给家乡的人民
一定的回报,带领乡亲们发展土特产品经济。让他们专心搞生产,不再担心销售不出去,也算是对电商扶贫的一种实践吧。”如今,焦坤的淘宝店已小有成就,仅一年销售额就突破100万元。最近一年,已累计实现销售额120多万元,月均销售额超10万元。目前,他已经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和村里的4名返乡青年一起成立了小团队,“团体协作”让他们坚信这条路将会更广阔。
线上七成交易来自淘宝直播
秋收季到了,焦坤和全国10万农民一样,拿起了新农具:直播!据焦坤透露,从去年开始,他就开始尝试直播销售,他在淘宝直播上取名“山旮旯山货哥”。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他一心想扎根“山旮旯”,而且对家乡山货十分有感情。

“刚开始做农村主播的时候还挺羞涩,甚至‘晕镜头’,如今不管面前有几部手机,有几个镜头对着我,我都可以淡定、从容地推介家乡农产品。”焦坤表示,一场场真实、鲜活的直播让他收获了1.6万名粉丝,也给他带来了自全国各地的海量订单,目前销售量的7成由直播贡献。
直播正在给更多像焦坤这样的新农人一个更大的舞台。9月4日,西安晚报联合淘宝直播开启了史上最大规模的新农人主播大赛,焦坤知道消息后第一时间报名参赛。
“农人主播需要全社会更多的关注。”淘宝直播农人主播运营负责人朱曦介绍,发起这次新农人主播大赛的初衷就是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农人主播的队伍中,共同助力乡村振兴。
在今年阿里巴巴丰收购物节期间,淘宝直播将开展100万场农产品直播,遍及全国1000多个县域。“县县上淘宝,乡乡有村播”,8亿消费者都将通过直播感受全国农民丰收的喜悦。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赫